高 斌,李国伟
(1.武陟县木城卫生院,河南武陟 454950;2.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郑州 450000)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经蚊虫叮咬传播的季节性虫媒传染病,患者发病急,症状轻重不一,呈隐性感染、轻症脑膜炎或病情严重的脑炎。该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2]。为了探讨乙脑流行趋势、特点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笔者现将2008~2013年郑州市乙脑监测资料分析如下。
1.1 资料来源 乙脑病例资料来自《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郑州市2008~2013年的数据库,统计病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人口资料来源于郑州市统计局。
1.2 统计学处理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运用SPSS 17.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发病概况及变化趋势 2008~2013年的6 a间,郑州市共报告乙脑54例,死亡1例,年平均发病率0.12/10万,年平均死亡率0.002/10万,病死率1.85%。年发病率最高为2009年,发病20例,发病率0.29/10万,其次为2010年,发病17例,发病率0.25/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9,P<0.01)。乙脑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见表1。
2.2 流行特征
2.2.1 地区分布 2008~2013年郑州市12个县(市、区)乙脑报告发病水平差别较大。其中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为中牟县(0.43/10万),其次为惠济区(0.30/10万),最低为中原区、上街区(0/10万)。不同县(市、区)间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5,P <0.01),见表 2。
表1 郑州市2008~2013年乙脑疫情统计表
2.2.2 时间分布 乙脑发病呈明显季节高峰。54例病例中,7月发病18例,8月发病24例,7~8月为发病高峰,占全年总发病数95.5%;9月发病1例,10月发病 1例,9~10月病例占发病总数4.5%。
2.4 人群分布 54例病例中男性38例,占总数70.37%,女性16例,占总数29.63%,男女发病比为2.34∶1。发病年龄最小9月龄,最大14岁。0~7岁44例,占总数81.48%,8~14岁10例,占总数18.52%。
2.5 免疫史 54例病例中,有免疫史6例,占总数11.36%,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 48例,占88.64%。
2008~2013年乙脑疫情分析显示,乙脑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该市7~8月为乙脑发病高峰,占全年总发病数95.5%。发病高峰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该市从7月气温开始升高,8月份保持在27℃以上,高温适宜蚊虫的孳生和病毒的传播,因此乙脑的发病率在这段时期最高。发病季节相对集中,也与7~8月天气炎热、居民户外活动增加,受蚊虫叮咬机会增加有关。发病数集中于年龄小者,可能与他们免疫力较低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大,乙脑发病数逐渐减少,可能是乙脑隐性感染或接种乙脑疫苗后获得持久免疫力的缘故。大年龄组有少量病例发生,分析其可能原因是这部分人群由于人群多年发病率较低,隐性感染机会降低,且超出了免疫规划覆盖范围,仍存在被感染风险[3]。
表2 郑州市2008~2013年各县(市、区)乙脑发病情况
近6年来郑州市乙脑疫情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2008年处于较低水平,2009年疫情呈现一个小的流行高峰,2010年仍维持较高水平,2011年开始下降,2013年发病率达历史最低(0.02/10万)。2008~2013年郑州市乙脑报告发病率与河南省内其他地市相比,均处于较低状态[4-7]。郑州市于2008年将乙脑疫苗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随着接种覆盖率和全程接种率的提高,逐步建立起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起到了阻止乙脑病毒传播的作用。
实践证明,在乙脑的流行季节,防疫部门应加强乙脑病例监测,应切实落实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制度,减少免疫空白,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乙脑疫苗覆盖率,尤其要加强农村、偏远地区和流动人口密集地区的免疫接种工作。防疫部门做好乙脑防治工作的基础是及时分析总结其流行规律、特征和影响因素,对疫情的发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预警。控制乙脑流行的关键是采取以疫苗接种为主,辅以灭蚊防蚊、强化乡村医生、学校医生培训工作,可有效降低乙脑发病率。
[1]黄振水.2007~2012年淄博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4,20(4):313-314.
[2]邓秀英,高 君,陆培善,等.江苏省2010年~2011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点及健康人群病毒抗体水平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4):576-579.
[3]尹遵栋,汤伯明,唐晓燕,等.以大年龄病例为主的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3,19(3):235-239.
[4]唐晓燕,康 锴,徐 超,等.信阳市和洛阳市2004~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2,28(2):183-185.
[5]李文刚,赵 敏.虫媒传染病流行现状[J].传染病信息,2011,24(1):8-11.
[6]郭建花,张世勇,齐顺祥,等.石家庄市2001-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2,27(4):262-264.
[7]唐晓燕,李幸乐,康 锴,等.河南省部分地区病毒性脑炎监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7):967-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