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宏政
(罗山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罗山 464200)
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属于一种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破裂、出血、血小板聚集及血栓的形成与UAP的发生有着重要的联系。血脂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而炎症的刺激作用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下降,从而提高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率[1]。有研究称,他汀类药物具有显著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改善心功能效果[2]。但他汀类药物种类较多,而合理的药物选择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通过对82例UAP患者分别采用瑞舒伐他汀及氟伐他汀进行治疗,并对其调脂、抗炎作用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罗山县人民医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2例UAP患者,其诊断过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标准[3]。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男28例,女13例,年龄52~78岁,平均(64.2±7.3)岁;观察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54~79岁,平均(65.1±8.2)岁。所有患者均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治疗前1个月均未服用过调酯类药物,无心力衰竭、恶性肿瘤及严重器官功能障碍。2组在性别、平均年龄及其他临床治疗上具有均衡性。
1.2 方法 2组UAP患者均予以钙离子拮抗剂、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脂类药物等常规治疗,除以上治疗外,对照组患者口服氟伐他汀(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 010518)40 mg,1次/d。观察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 080483)10 mg,1次/d。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结束后对全部患者予以心电图检查,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对外周静脉血进行采集,对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进行检测,对2组患者的以上指标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1.3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随机心电图T波表现正常;有效:患者随机心电图倒置T波变浅在50%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或ST段改善在50%以上;无效:患者心电图无明显改善,或达不到以上显效和有效标准[4]。(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其中2组患者的CRP、LDL-C及HDL-C以()表示,而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2组间治疗后的以上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采用卡方检验,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RP、LDL-C及 HDL-C水平 2组患者治疗前CRP、LDL-C及HDL-C水平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组患者的CRP及LDL-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HDLC水平则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的CRP及LDL-C下降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 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HDL-C、LDL-C及CRP水平 (n=41,,c/mmol·L-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HDL-C、LDL-C及CRP水平 (n=41,,c/mmol·L-1)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2)P<0.05。
CRP LDL-C HDL-C组别 治疗时间4.92±1.01 3.96±0.77 1.05±0.07治疗后 2.03±0.201) 1.81±0.211) 1.53±0.081)观察组 治疗前 5.08±1.09 3.99±0.82 1.03±0.10治疗后 0.99±0.151)2)1.03±0.091)2)1.75±0.171)2)对照组 治疗前
2.2 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6%;观察组显效27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48,P <0.05)。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而使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也逐年上升。研究证实,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由细胞外基质降解、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性反应引起的斑块不稳定而造成[5]。UAP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且部分细胞因子产生一定的诱导作用加速不稳定斑块的破裂[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作为炎症的敏感指标之一,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有重要坐标[7]。血脂中HDL-C及LDL-C水平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调脂及抗炎药物可使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他汀类药物具有稳定斑块、调脂、抗氧化、抗炎、改善内皮功能及预防血栓形成等功效,在冠心病的预防中作用显著[8]。他汀类药物种类较多,合理高效的选择药物能够进一步预防和减少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瑞舒伐他汀为一种新型的降脂类药物,分子极性甲磺酰氨基,具有亲水性,容易被肝细胞摄入,干扰脂蛋白的合成,减低血清中的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瑞舒伐他汀还能降低UAP患者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从而降低Rho蛋白的生物活性,使炎症因子分泌减少,使药物抗炎作用加强。本资料治疗后2组患者的CRP及LDL-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则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CRP及LDL-C下降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上,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瑞舒伐他汀较氟伐他汀用于治疗UAP患者不仅具有显著的调脂及抗炎效果,同时,还能有效的改善UAP的心肌缺血症状,提高UAP患者的治疗治疗效果。
[1]冯 妍,徐 浩,刘 凯,等.基于POMDP的不稳定心绞痛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优化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7):878-882.
[2]常晚山.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对照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4):420-421.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
[4]夏 鹄,张 军,刘利峰,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差异蛋白及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1):57-61.
[5]周 波,付 菱,李 钰,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脂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23(4):7-10.
[6]路雅茹,秦 勤,李广平,等.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的临床意义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4):607-609.
[7]许 骥,郝恒剑,胡少东,等.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31(1):106-108.
[8]张 鑫,杜 润,刘珊珊,等.两种剂量他汀对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及其疗效和安全性[J].山东医药,2012,52(1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