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增强,任 力
(1.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急诊科,郑州 450053;2.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州 451191)
眩晕是多个系统发生病变时所引起的主观感觉障碍,是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眩晕常突然发作,在劳累、激动、紧张、失眠、饥饿等诱因下发作,或头在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位置性眩晕)。发作时患者感觉自身或外界环境在旋转、摇晃或移动,伴有头晕、恶心、呕吐、心慌,或伴有耳鸣,眩晕时均不伴有瞬间意识丧失。现将倍他司汀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眩晕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1 对象 观察2010年1月~2013年10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22例眩晕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73例,年龄(42.6±10.4)岁,经检查并确诊的患者为梅尼埃病48例,脑动脉硬化38例,腔隙性脑梗死19例,颈椎病10例,低血压5例,不明病因2例。按照随机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严重程度及其他伴随症状无显著差别,治疗前均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1.2 方法 患者确诊后均给予吸氧、补液及对症处理作为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3 d;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3 d。观察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的改善状况和复发情况。
1.3 疗效评定 根据治疗后患者眩晕症状的改善状况和复发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3类。显效:眩晕及其各种症状均完全消失,随访10 d无复发;有效:眩晕及其各种症状均明显减轻,偶有发作性加重;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用药当时减轻,停药1 d后复发。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种手段治疗效果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对比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4例出现心悸、口干等不适症状,实验组2例出现头晕、头痛、胃肠不适症状,2组患者不良反应经减慢滴速及对症处理后均好转。
眩晕可分为生理性眩晕及病理性眩晕,其中病理性眩晕据病变部位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临床常见病因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Meniere、后循环缺血、颈性眩晕、癫痫性眩晕等[1]。一般认为脑缺血、缺氧后,脑内β-内啡肽含量明显增加,β-内啡肽含量与脑缺血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β-内啡肽的增加可增加脑组织的耗氧量,加重脑动脉供血、供氧的不足,从而引发眩晕。
倍他司汀是组胺H1受体激动剂,在土拨鼠的内耳微循环障碍的实验中,将本品腹腔给药,30 min后与对照组相比,血流增加到148%,并且增加内淋巴水肿的土拨鼠的耳蜗血流量,改善内耳动脉供血,降低内耳静脉压和促进内淋巴吸收,消除淋巴水肿,因此能明显改善美尼尔综合征(Meniere)的眩晕症状。倍他司汀还具有对抗儿茶酚胺,缩血管及降低动脉压作用,并有抑制血浆凝固及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能延长大白鼠体外血栓形成时间,还有轻微的利尿作用。动物试验证明静注倍他司汀可使大脑和小脑组织的血流量分别从70.4 mL/(100 g·min)增加到81.1 mL/(100 g·min)和从73.2 mL/(100 g·min)增加到84.0 mL/(100 g·min)。
醒脑静注射液其主要成分是麝香、冰片、栀子、郁金等,有醒脑开窍,清热解毒等功效。其主要作用机制有[5]:①重建血脑屏障、提高脑血流灌注,对椎动脉具有扩张及解痉的作用,从而改善脑细胞代谢,增强组织抗氧能力;②保护神经细胞:醒脑静能减轻神经细胞凋亡的进程,阻断β-内啡肽的作用;③清除自由基。
本研究结果显示倍他司汀联合醒脑静治疗眩晕,对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和降低脑内β-内啡肽具有协同治疗作用,而且临床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1]王拥军.神经病学[M].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272-275.
[2]王雪,田红燕,李 旭.急诊医学临床诊疗规程[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2.
[3]Laurikainen EA,Miller JM,Quirk WS,et al.Betahistine-induced vascular effects in the rat cochlea[J].Am J Otol,1993,14(1):24.
[4]周晓红,符为民,杨廷光,等.醒脑静注射治疗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8,5(2):62-64.
[5]梅花,傅亮,马金柱,等.醒脑静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意识障碍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9):4571-4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