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伟,王伶俐
(武昌职业学院教务处,湖北武汉430205)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中强调“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9月9日第二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这些都说明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
教师队伍的数量是教师队伍质量建设的基础。本文旨在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2004〕2号)等文件,针对有50个高职专业数和13000名高职在校生的民办高职院校,综合分析多所民办高职院校和一般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定量进行专任教师总数和专业主要课程的专任教师人数的分析。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一般民办高职院校和一般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的依据。
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2004〕2号)的规定:一般综合、师范、民族院校 、工科、农、林的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合格生师比指标为18:1。如果一所高校的在校学生数是13000,则需要专任教师13000÷18=723人。
根据我们的工作经历了解,在工作量计算方法相同时,一般本科院校教师的年额定教学工作量是320学时,一般高职院校教师的年额定工作量是430学时。因此,我们认为,由于民办高职院校和一般高职院校基本上是教学型的学校,与本科院校相比,生师比可取430÷320×18=24,即24:1,也应该是可以的。如果按24:1的生师比计算,则需要专任教师13000÷24=542人。
进一步考虑,一般民办高职院校实行2+1模式,即两年在校内学习理论课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约一年时间在企业完成毕业实践教学环节和顶岗实习等。校内的学习,毫无疑问其教学任务由学校承担。顶岗实习等教学活动的指导与管理,一般以企业为主,学校只进行宏观管理。这样,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就只有两年。前述,合格指标18:1是按四年制大学学习考虑的,现在只有两年了,就应该是542×2÷4=270人。顶岗实习也是需要教师指导与管理的,按50个专业,每个专业安排一个教师,则需50个专任教师,这样共需要270+50=320个专任教师。
取13000人的总规模,如果是两个年级在校内,则可以取9000学生作为计算专任教师的依据。现在,高职编班一般是45-50人,取下限45人,9000÷45=200个行政班。我们两个行政班为一个教学班,则200÷2=100个教学班。
100 个教学班是纯粹按照分班原则计算的。实际用于计算专任授课教师数时,还需考虑到专业特殊性,即有些专业只能取小班授课,例如艺术类专业;由于招生的原因,可能形成不了教学班;由于实践实训的条件限制以及选修课等原因,会使得实际教学班小于标准教学班的人数,综合考虑可取1.3系数,即实际教学班为100×1.3=130个实际教学班。
一个学期一般为18个教学周,周学时一般为24,如果按一个年级算,两年合计四学期,则总的校内授课学时24×18×4=1728个学时。就是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时数。
汇总以上分析得到的计算依据:13000名学生的办学规模,130个教学班,周学时24,按学校人事部门要求一位专任教师要完成教学工作量周12。因此,为完成全校两个年级的校内教学任务所需专任教师130×24÷12=260名。考虑到各院主任、书记等减免工作量的原因,按每院增加2位专任教师编,一所高职院校取10个教学单位,则需增加20人。考虑到学生顶岗实习等增加的管理工作量,每个专业增加1人。按专业50个计,共50人。实际专任教师共需260+20+50=330人。
通过对九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优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汇编》(内部资料)),可以形成有代表性的教学计划。某高职院校三学年教学计划的学时分布(如表1)。
表1 九所高职院校三学年教学计划的平均学时分布
下面,就对表1进行分析:
1.表1中包含了可以由学生辅导员和思政课的教师共同指导的课程学时。
(1)通识类课程中,含入学教育的理论课10学时和实践课10学时,军事课的理论课20学时和实践课20学时,职业规划实践课50学时等。以上共计30学时理论课和80学时的实践课。
(2)拓展类课程中,含义务工作或青年志愿者服务18学时、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18学时,共计36学时的实践课。为方便计算,取40学时。
这类课程,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可以由学生辅导员指导,二是散布在各个学期之中。所需要的教师,可以不作专门计算。
这样,对表1中的实践教学学时,可以减去由学生辅导员担任指导教师的课程学时。即通识类课程中,理论课程学时=290-30=260,实践课程学时=280-80=200;拓展类实践课程学时=100-40=60。由此,可以形成九所高职院校三学年不含由学生辅导员指导实践课的教学计划的平均学时分布表2。
表2 九所高职院校三学年教学计划的平均学时分布(不含由学生辅导员指导课程)
2.关于第五、六学期的教学安排
(1)在表2中,还包含了:毕业教育20学时(含实践课10学时)、顶岗实习400学时、毕业环节180学时等共600学时的实践教学课程。
这600学时的实践教学课程有两个特点:一是全部安排在第五、六学期,二是主要在校外进行。考虑到高职教学形式具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特点,这600学时的实践课程所需要的教师,是可以以外聘教师为主的。这在计算专任教师时,可作专门考虑。
(2)关于素质拓展类的课程,一般是由全校教师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而且学时数不多,在计算专任教师人数时,可以不作考虑。
综合(1)和(2)两条,表2可以进一步变成不含第五、六学期的教学安排的表3
表3 九所高职院校三学年教学计划的平均学时分布(不含由学生辅导员指导的实践课,和不含第五、六学期的教学安排)
3.关于第一、二学期的教学安排
表3可以看作是第一至第四学期,即第一和第二两个学年的、不含可以由学生辅导员和思政课的专任教师共同指导课程的全部教学安排。
从表面上看,可以将上述学时,在四个学期间平均分配;但是,由于第一学期新生报到较晚和军事训练活动,往往会将第一学期的实际教学周由18周减少到13周。因此,有必要对每一学期的教学安排作出专门的分析。
第一学期的教学安排中,主要有:计算机实用技术60(含实践课30学时)、大学英语60(含实践课20学时)、思政理论课65(含实践课15学时)、体育30(全部为实践课30学时)、专业基础90(含实践课40学时)。以上合计为305学时,其中理论课为170学时,实践课135学时。
第二学期:计算机实用技术40(含实践课40学时)、大学英语70(含实践课20学时)、思政理论课65(含实践课15学时)、体育30(全部为实践课30学时)、应用文写作40(全部为全部为理论学时)专业基础200(含实践课110学时)。以上合计为445学时,其中理论课为230学时,实践课215学时。
在第一和第二两个学期,共开出专业基础290,其中理论课为140学时,含实践课150学时;共开出通识类课程,共计460学时(含理论课260,实践课200学时)其中:计算机实用技术100(含实践课70学时)、大学英语130(含实践课40学时)、思政理论课130(含实践课30学时)、体育60(全部为实践课60学时)、应用文写作40((含实践课0学时),详见表4。
表4 九所高职院校第一、二学期的平均教学安排
4、关于第三、四学期的教学安排
专业类课程总计1100学时,其中理论课600,实践课500学时。在第一和第二两个学期,共开出专业基础290,其中理论课为140学时,含实践课150学时。
则第三、四学期共开出专业类课程810,其中理论课为460学时,含实践课350学时。
1.分学期计算各类课程需要的专任教师数
计算专任教师数的公式为:理论课程需要的专任教师数=学时数×开课班数÷教学周数÷每周专任教师的额定教学时数
实践课程需要的专任教师数=学时数×实践系数×开课班数÷教学周数÷每周专任教师额定教学时数
如前所述,一般可取:全校每年级开课班数为45,每周专任教师的额定教学时数为12;关于实践系数,参照大多数学校计算办法,可以取为2.5。
第一学期的教学周数为13。则第一学期的专任教师数为:
理论课程需要的专任教师数=学时数×45÷13÷12=0.288×学时数
实践课程需要的专任教师数=学时数×2.5×45÷13÷20=0.433×学时数
对第二学期及以后为18个教学周。则第二学期的专任教师数为:
理论课程需要的专任教师数=学时数×45÷18÷12=0.208×学时数
实践课程需要的专任教师数=学时数×2.5×45÷18÷20=0.312×学时数
2.第一学期需要的专任教师数
计算机实用技术课60学时(含实践课30学时),需要的专任教师数:30(0.288+0.433)=22
大学英语课60学时(含实践课20学时),需要的专任教师数:40×0.288+20×0.433=20
思政理论课65学时(含实践15学时),需要的专任教师数:50×0.288+15×0.433=21
体育课30学时(全部为实践课30学时),需要的专任教师数:30×0.433=13
专业基础课90学时(含实践课40学时),需要的专任教师数:50×0.288+40×0.433=32
合计108
3.第二学期需要的专任教师数
计算机实用技术课40学时(含实践课40学时),需要的专任教师数:40×0.312=12
大学英语课70学时(含实践课20学时),需要的专任教师数:50×0.208+20×0.312=17
思政理论课65学时(含实践15学时),需要的专任教师数:50×0.208+15×0.312=15
体育课30学时(全部为实践课30学时),需要的专任教师数:30×0.312=9
应用文写作课40学时((含实践课0学时),需要的专任教师数:40×0.208=8
专业基础课200学时(含实践课110学时),需要的专任教师数:90×0.208+110×0.312=53
合计114
4.第一、二学期的
计算机实用技术需要的专任教师数分别为:22和12,取17;
大学英语需要的专任教师数分别为:20和17,取18;
思政课需要的专任教师数分别为:21和15,取18;
体育课需要的专任教师数分别为:13和9,取10;
应用文写作需要的专任教师数为:8;
专业基础课需要的专任教师数分别为:32和53,取42;
第一、二学期共需专任教师数113。
5.第三、四学期
共开出专业类课程810,其中理论课为460学时,含实践课350学时
(460÷2)×0.208+(350÷2)×0.312=53+61=102
6.第五、六学期
顶岗实习:可以分布在整个第五、六学期,按一个专业安排一个专业教师管理计算,取50个专业,需要专业教师50人。
将毕业教育20学时和毕业环节180学时放在一起计算,共计200学时。按照实践课程需要的专任教师数计算,需要的专任教师数量为:200×0.312=62
第五、六学期共需教师数50+62=112
7.按照13000人,50个专业的办学规模,计算专任教师人数的结果汇总
第一、二学期共需专任教师数113;
第三、四学期共需专任教师数102;
第五、六学期共需专任教师数112;
合计327人。
各类课程专任教师:
计算机实用技术需要的专任教师数17;
大学英语需要的专任教师数18;
思政课需要的专任教师数18;
体育课需要的专任教师数10;
应用文写作需要的专任教师数8;
专业基础课需要的专任教师数42。
专业课教师:102+112=214;如果按50个专业计算,214/50=4.3,即每个专业需4个专业教师。
本文按照13000名高职在校生的办学规模,以办学基本条件、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分专业与课程等三个不同方面,对专任教师人数的进行了分析,得到的专任教师人数分别为320人、330人和327人。
三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到了基本相同的学校专任教师总数。这说明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2004〕2号)是科学合理的,本文采用的以多年办学经验计算专任教师等人数的方法也是合理可行的。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教育部 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2012〕1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高职院校必须重点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和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高职院校在具体确定校内在编在册专任教师总数时,可以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确定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即校内专任教师总数可以在前述基础作出适当调整。
具体的调整方法可以根据“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4〕6号)中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指标等级;其中师资队伍建设合格的标准之一是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之比达到10%,优秀的标准之一是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之比达到20%以上。这样,若取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10%,则实际需要校内专任教师数为327×0.9=294,如果可以达到20%,则实际需要校内专任教师数为327×0.8=262。当然,兼职教师的培训与管理应该同样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本文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文件规定和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实际,分别定量计算了一般高职院校专任教师队伍的总数量、专业及主要课程的专任教师数量,并根据“双师素质和兼职教师”要求,做出了适当调整。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计算专任教师数量的普遍公式:
理论课程需要的专任教师数=学时数×开课班数÷教学周数÷每周专任教师的额定教学时数
实践课程需要的专任教师数=学时数×实践系数×开课班数÷教学周数÷每周专任教师额定教学时数
本文计算结果可以作为一般民办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的依据;计算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S].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 号)[Z].
[3]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优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汇编[Z].武昌职业学院.
[4]徐春暧,程雪霞.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剖析[J].疯狂英语,2013(3).
[5]吴志立.高职教育改革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环境影响探讨[J].教师教育论坛,2013(6).
[6]王小龙,张青丽.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