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芳
〔关键词〕 米饭实验;科学探索;实
验结果;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8—0089—01
广州华成小学的“米饭实验”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但热议的焦点是实验过程及其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虽然这是一个有争议的实验,但“米饭实验”启发我们深思如何看待中小学生的科学探索行为以及如何正确引导他们进行有序地科学探索,这远比讨论一次实验的结果更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一、米饭实验及其结果
“米饭实验”缘于华成小学播放的纪录片《生命的答案水知道》,该记录片指出水对表扬、批评及不理睬有不同的反应,而含有大量水分的物体都具有与水同样的效果。华成小学四年级学生马昊出于好奇就用三碗米饭验证这个结果,这就是“米饭实验”。“米饭实验”验证的过程是:对同样条件下的三碗米饭,若给其中一个说赞扬话者就会发酵并散发出香气;若用力骂者就会变黑发臭;而不理不睬者更糟糕,甚至会流出脏水。为验证该说法,“米饭实验”在华成小学三、四年级学生中得到普遍实施。但只有四年级学生马昊用了一个月时间做完了实验,得到了结果,其他学生的实验过程因家长不同程度的阻挠没有完成。马昊的实验过程是:他拿了三个塑料饭盒,用蜡笔在上面画画做标记。在需要被赞美的米饭饭盒上,他画了一朵漂亮的小花,在需要谩骂的米饭饭盒上画了一个又丑又大的猪头,而在需要不理睬的饭盒上什么都没画。为了显示被赞美米饭的尊贵,小马昊还亲手用卡纸给它做了一张小沙发,让米饭能舒服地坐着;对不被理睬的那盒米饭则剪了一个小方块做毛毯。每天早上上学前、晚饭后、睡觉前都对赞美的米饭说上三四遍甜甜的话,如 ,“你这么漂亮,我舍不得扔了你啊!”对责骂的米饭则说“你太恶心了,我要教训你”等类似的话。一个月后,奇迹发生了,一直被赞美的米饭还是白白的,只有一点黄;被用力骂的米饭变得又黑又臭;而原本应该变得更臭的不被理睬的米饭,在小马昊的手中居然只是变黄了。
二、“米饭实验”的启示
1.实验是科学进步的阶梯。科学发展的历程就是一部科学探索史,任何科学成果的取得都是花费了很多科学家的心血与艰辛的科学实验才取得的,但每次实验的失败都是向成功更近了一步。不论华成小学的“米饭实验”的结果正确与否,可贵的是实验本身就是寻求真知的实际科学探索行动。
“米饭实验”是一项有趣的科学验证实验,尽管没能得到最终的实验结果,但马昊等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索精神及勇于实践的做法是弥足珍贵的,值得在中小学广泛推广。因为:(1)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是一个国家先进程度的最主要标志,而浓厚的探索精神则是创新能力的种子。(2)相比于国外,我国中小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比较差是不争的事实。我国中小学生屡屡在知识类国际竞赛斩金夺银,但是在科学探索类比赛中却差强人意。显然,探索能力是我国中小学生的短板,迫切需要加强。
2.好奇是开启科学大门的密码。天文学家卡尔·沙冈说过:“每个孩子在他们幼年时都是科学家,因为他们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小马昊及其同学们做“米饭实验”完全是自愿的,因为他们好奇平时生活中到处可见的水会有这么神奇的效果。这些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能够每天6点起床,抢在爸爸妈妈起床之前去做实验,也完全是受好奇心所驱使。没有这份好奇心,也就没有了“米饭实验”。
3.中小学生的科学探索活动必须有序组织。任何科学成果的产生都必须经过严谨有序的多次可重复的科学实验验证,这是科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因此中小学生的科研探索活动也必须符合其基本规律,即实验必须严格有序。因此,中小学学生的科研探索活动必须得到学校、家长的鼎力支持。大人不但要从精神上鼓励,也要从实验方法上进行必要的指导,还要在实验器材及实验条件上予以支持,这样才能使一项科研探索活动进行下去,无论是否取得预期的实验结果都将具有实际意义。
而实验的组织者和主阵地都应该是学校,学校应该鼓励学生选择有热议的、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课题,做好每次活动的规划和组织工作,并且告知和动员家长一起参与活动,营造一个适宜的实验环境和氛围,这样中小学的科学探索活动就能积极开展,中小学生的科研探索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加强。
编辑:王金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