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训练策略加强田径运动

2014-10-11 05:39张羽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田径方法教学

张羽

摘要:如何加强高中体育课的田径训练,提高学生的体能?本文提出:创新训练方法;把握训练强度;开展趣味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等等。

关键词:田径 教学 方法

田径运动是高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掀起了一股田径运动的热潮。但是,体育教学中对田径教学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学生的田径成绩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没有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实施。田径运动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应当引起广大体育教师对训练模式的创新。

一、改革田径教学

体育教学要让学生掌握某项体育运动的知识或某种运动技能,必须要进行一定数量与时间的重复运动。这种运动必须要有教师的组织和指导,要有学生参与的自觉性与主动性。那种缺少教师的组织指导,缺少学生参与的自觉自愿,盲目、机械、超负荷的重复运动,实际上是对练习的曲解。不具备学习意图的重复运动是不能形成好的动作技能的。田径运动是一项传统的竞技项目,而且比赛和训练都是通过个体行为来完成的,所以缺乏趣味性。在高中田径教学中,运动训练是很多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这样会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体育课堂的顺利进行。所以,教师要彻底改变田径教学中固定的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最终达到田径教学的目的。例如,改变练习环境。如要增强下肢力量和弹跳力可以利用楼梯、台阶或各种地形进行形式多样的上下跑、跳跃和下蹲站起练习;改变练习方法,把单个的练习行为改为集体练习行为,以活跃教学氛围。如在接力中可采用二人手拉手的双人跑或者多人跑,以增强学生间的默契。借助其他器材,如采用绕杆跑开展接力游戏活动,以跳板、跳箱练习开展跳远教学。

二、结合身心特点,把握训练强度

体育教师必须根据高中生的身体特点,掌握好田径训练强度。(1)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训练强度既不可太大,但也不可太小;过大的强度会在训练过程中易造成学生身体软组织的拉伤,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能让学生留下后遗症。而训练强度过小,就不会起到预期的训练效果。这样,既浪费了时间,也让学生感到身心疲惫,很难提高体育教学的水平。体育教师可以参考我国体育界著名的教练员孙海平对田径冠军刘翔的训练模式,先对学生进行力量训练,然后再进行速度训练,让学生具备了充足的体力以后,以此为基础,提升速度。同时,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训练强度要具有一定的结构,让整个体育训练过程、训练结果和参加体育考试时相差不大,就是说把平常的体育训练当成体育考试,严格按照考试的标准对待每一次训练。(2)要保证训练强度的稳定性,保证体育考试前后学生的训练强度和日常训练强度相符,这样才不会导致日常训练所得成绩和体育考试所得成绩相差太远。(3)要注意田径运动的训练量也应该保持稳定,把训练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三、开展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开展田径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体育明星,而是通过教学去帮助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增进健康水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健康第一”是思想,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的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指导思想。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以传统教材为框架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取舍,改变过去那种纯粹为了学习某项技术动作或提高某项身体素质而教学的思想观念。对于田径运动中的某些项目,例如,铅球、蹲踞式起跑、背越式跳高等趣味性较差,技术要求高,难以掌握,又无益于终身体育的项目可进行适当改造,通过简化规划,简化技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场地器材等手段组合出新的授课内容,以游戏、比赛的形式来组织。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不一定苛求课程内容的系统和严密性,同一个内容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将课程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做到因材施教,尽量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达成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兴趣,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以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

四、丰富锻炼形式,增加锻炼强度

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是突出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就要让学生自由地开展组合,进行田径运动中各种项目训练的学习。例如,女生一般不愿意参加田径运动,就开展女子中长跑竞赛,甚至可以让她们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兴趣,让她们自己来组织训练。让班级中女生组成田径锻炼小组,或者让她们自己组成一个田径运动俱乐部。对于还不能达标的女生,就帮助她们制定训练计划。鼓励她们通过训练努力达标等,在参加兴趣小组中学生自己选择田径运动的伙伴,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提升自己的竞技水平。通过这样的方式,很多学生从被强迫参加田径训练演变为积极主动参与田径训练,从而提高了自觉参与训练的积极性。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田径训练时,结合一些非竞技性特点与他们训练的实际情况,对有些项目进行侧重训练。如适当增加接力比赛的课时的比例,压缩一些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时间,从而保证让学生去完成田径基础技术的教学,再适当增加一些实践教学的内容。我们还利用田径运动的竞技性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田径运动比赛,竞赛的形式应该多样,不局限在班级之间进行,可以是平行班级。如在400米接力赛或拔河比赛中,可以在全校进行;也可以在个人之间进行,如长短跑的比赛;也可以设置一些运动障碍来增加田径训练的强度,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改变教学方式,优化田径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我们教育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方法之一。上田径课时,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跳出技术论、体质论的框框,注重运动参与,注重学习过程,淡化运动技术的教学。田径运动是人类生存能力的技能之一。人在日常生活与劳动中离不开走、跑、跳、投等动作与技能。体育学者毛振明博士曾经把田径运动比喻成“像驴一样绕圈”。学生在运动场上几圈下来就觉得索然无味,劳累也可能对学生的体能的发展以及培养学生意志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累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恐惧感。因此,有的体育教师在田径类模块中的耐久跑时把测定心率与长跑结合到一起,学生每跑一定的距离让他们自测脉搏并记录下数据。经过几轮的重复训练,学生就能检测到每次训练后心率曲线。教师适时地讲述心率、运动量之间与这个年龄阶段对应的体能指标,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就会发现自己在相应练习后的心率出现下降的现象。再通过对比从而知道自己跑的能力在训练中得到了提高。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的体能得到了发展,而且还让学生在训练中获得了正确的训练方法,与传统的训练相比显然进步很多。教学实践证明,什么样的运动量最合适学生自己知道。因此,随着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田径教学会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

总之,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也应不断地创新。特别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都要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而作为决定教育改革能否成功的高中体育教师,更要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增强职业自信心,不断以创新的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设定有趣新颖的教学课程,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田径训练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王晨军.对体育新课程的再认识[J].成功:教育,2009(10).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田径方法教学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