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初探

2014-10-11 22:41杨治兴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布置作业数学

杨治兴

作业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用以消化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训练学生以形成能力的一种实践手段。作业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和训练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主战场,是数学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追求课堂有效性的同时,也要注重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数学作业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然而,当前初中数学作业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作业内容形式单一;作业设计缺乏多元性;作业过多过难等等,这些机械、滞后、封闭的作业模式,无法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以至于出现部分学生不堪负重、抄袭应付作业、拖欠作业等现象。因此,教师必须对作业进行创新设计,给学生提供富于实践性、探索性、开放性、趣味性、层次性、科学性的作业,使学生自主地、有效地完成数学作业,从而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达到巩固新知、强化技能的目的。那么如何科学、有效地布置数学作业呢?笔者现就多年的教学感受,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布置作业要有目的性

布置作业要有目的性是指作业体现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简单而言,就是作业练习什么教师要心中有数。每节课都有确定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内容,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完整。因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认真筛选,布置典型性的作业,做到精选精练。

二、布置作业要分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知道由于受天赋、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成绩也不同。通常教师布置作业都是统一题目,一刀切,好、中、差生一个样,有的学生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没事干了,有的学生则不会做,做不完,不是抄就是欠,考试更不会有好结果。这样不利于各类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对于基础差点的学生要提供基础性作业,不宜有难度,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让他们树立自信心,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多提供挑战性、拔高性的作业,让他们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收获学习的乐趣。

例如,针对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将学生分成三组,其中成绩最好的为“宏志组”,成绩中等的为“提高组”,成绩较差的为“奋进组”。在分组时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以便能让学生更好地配合教师的工作。在教学中,根据各组成绩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每天的作业分成三类:基础作业、提高作业、探究作业。其中基础作业,允许优等生不做,中差生人人要做,提高作业给提高组和宏志组完成,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为探究作业,给宏志组学生完成。这样分层布置作业,可以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消,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三、布置作业要适量

布置作业是一种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教学方法,少了起不到教学的效果,多了则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现如今,许多教师为了强化教学,不惜采用“题海战术”对学生轮番轰炸,学生不得不身处作业的“汪洋大海”之中。久而久之,许多学生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而学会了抄袭作业、拒绝做作业等现象,厌学情绪严重。这时,有效地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就成了素质教育下的重要课题。数学作业的布置要体现“少、精、全”。教师要合理控制作业量,争取以最少的作业量达到最深的训练意图,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反复斟酌、仔细推敲、选择合适的作业题目,切勿过深过难、重复、量大,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数学失去兴趣。

四、作业布置要有趣味性

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的练习,教师要设计趣味性作业,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而,在一些学校,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学生被大量重复的作业所累,身陷题海不能自拔,长期以往,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能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趣味性的作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去认真完成。

例如,学了《勾股定理》之后,让学生分小组从书籍、网上查阅有关的勾股定理的资料,然后在班会课上采取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交流汇报。又如,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后,我给学生布置古代《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的问题,并告诉学生早在1500年前的古人就会做这种题了,学生做这种题一定会情绪高涨,认真解题。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体现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做作业的乐趣。

五、布置作业要有开放性

现实生活的问题往往比较复杂,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善于挖掘教材知识的潜在功能,通过延伸、演变、拓展,让学生在迷惑、好奇的情境中进行开放性的探索,使学生从模仿习题转化到对知识的研究上来。那些条件完备、答案固定的封闭题在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质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这对素质教育极为不利。开放性的作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在学完矩形后,我布置了一道思考题,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请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BCD是矩形。再如学校要用40米长的栏杆设计一个花园,请同学们设计出不同形状的方案,看看哪种形状的花园面积最大,而对这样的作业,学生就会跃跃欲试,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这种知识性的探究作业,打破了教材的局限性,既克服了以往作业的缺点,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要有社会性

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它的内容、思想和方法已经渗透到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教师可适当布置一些与社会联系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无处不在,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新教材所给题目注重从生产、生活实际中挖掘问题情境来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可布置一些外出旅游如何根据旅行社的报价来挑选路线较为合算,计算企业的利润,盈亏情况,还有各类统计问题等均来源于社会,易于让学生理解与接受。布置数学社会化的题目,把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其思维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发展,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作业的教育价值不可低估,作业的布置是数学教师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也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只要教师讲究作业布置的技巧,精心设计作业,就能实现数学作业的素质教育的功能。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变独角演员为导演,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使学生所学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到快乐而不再认为是沉重的负担。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课后作业的设计和布置。

(责编 金 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布置作业数学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错在哪里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