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通讯员 张 菁 李 莉
在南昌供电公司55年发展历程中,全公司市级以上劳模有33人,其中包括3名全国劳模和1名国网公司特等劳模,这些劳模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如今,南昌公司在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过程中,总结提炼新时代的劳模精神,这对发挥劳模的示范、辐射作用,有效提升公司服务水平、管理水平、效率效益以及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南昌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于2011年,目前市公司层面已建成海萍劳模创新工作室、曙光劳模创新工作室、阳光劳模创新工作室这3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县公司层面建成劳模工作室3个,创新工作室4个。其中海萍劳模创新工作室于2013年7月受到国网工会表彰,成为首批“国家电网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
南昌公司明确了以“劳模”为引领,以“创新”为核心,团结带动广大职工,全面提升班组建设水平的“两室”建设目标。该公司成立了“两室”创建领导小组,由工会牵头,组织相关人员两次分赴郑州、南京、杭州等公司学习考察。
南昌公司工会还对公司劳模先进情况进行分析,根据班组的工作性质和以往的创新能力,从人员结构、工作性质、技术优势、创新期望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最终确定以国网公司特等劳模、江西省雷锋姐周海萍优质服务创新和调控中心调度班、监控中心技术创新为依托,建设劳模创新工作室,并向县公司扩展。
重内容、重质量、重实效,轻形式,优化服务内容、优化作业流程——海萍劳模创新工作室(即“海萍心工场”)做到了“三重一轻两优化”,初步形成了党政支持、工会组织、劳模挂帅、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不仅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显著的标识,还吸收了一批技术强、业务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潜能的职工参加。
“海萍劳模创新工作室”不仅折射了南昌公司艰苦卓绝的创业史、创新突破的变革史、劳模引领的奋进史,还重点健全完善了规章制度,编制了《六心工作法手册》、《标准化管理手册》、《标准化服务手册》、《标准化培训手册》等,总结提炼各项规范、流程上百项。积极倡导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尽善、尽美的“六尽”劳模精神,提出了“‘六心’靓洪城”的响亮口号,力争把工作室打造成涵盖供电营业、爱心传递、人才梯队培育、标杆班组孵化、企业文化宣教、劳模工作创新的六大服务基地。
“曙光”、“阳光”劳模创新工作室则提出“两抓两结合”。一抓创新,从科技成果、合理化建议、“五小”活动入手,突出工作室的创新能力;二抓技能,通过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不断改善班组学习环境,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工作室的活动要求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与岗位大练兵相结合,提出的课题应立足本职岗位,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曙光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降低南昌电网110千伏变电站主变损耗率》课题,2012年获江西省科协QC成果二等奖、省公司QC成果二等奖等,仅此一项成果就为公司每年节约电量1800万千瓦时,降低损耗,提高了公司经济效益。
南昌公司帮助工作室搭班子、选人员、挑骨干、定目标,在年度工作中将“两室”创建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并制定了“两室”创建工作三年规划。
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过程中,该公司工会结合国网公司推广班组信息化平台,在开发“海萍心工场”智能信息管理系统时,将班组信息化需求作为首要考虑要素,开发了日常管理、培训学习、岗位练兵、沟通交流等一系列功能模块,使之既能为工作室所依托的班组减负,又能成为班组长日常管理的好帮手,并为不同专业的优秀班组长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成为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向纵深发展的助力。
“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以来,带动公司班组取得了显著的创新成果。2012年成立QC小组123个,较2010年增加了20%,参与各项创新活动1360余次,产生成果98项,其中30项成果获准发布,同时获得国家级成果的3项,获江西省成果的12项。“海萍劳模创新工作室”提炼出7项规范、17项管理工具、8项基本素养、6大综合技能、130个服务情景,大大提升了营销管理水平和优质服务质量。曙光劳模创新工作室近年来获得国家奖4项,省部级奖8项,公司级奖13项;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团队成员发表国际核心期刊1篇,国家核心期刊16篇,一般期刊论文3篇。阳光劳模创新工作室去年的创新成果获电力行业、全国优秀成果奖,并在创建过程中带动班组建设,所在班组获2012年度“江西省电力公司工人先锋号”称号。他们的成果及合理化建议都被应用于生产之中,为公司安全、管理、效益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今后工作中,南昌公司还将充分利用“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总结、推广创建的好经验、好方法,实现“树立一个,培养一批,带动一方,造就一代”的飞轮效应,使先进经验转化为工作实效,确保创建活动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