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湖
解放军第188医院烧伤整形科 潮州 521000
大面积烧伤后,关节部位的疤痕挛缩既影响患者外观以及身体感受,又对患者自身功能造成影响,不利于患者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疤痕切除自体皮肤覆盖及关节松解术,尽管效果较好,但面临皮肤来源缺乏及影响美观的难题.采用保守治疗,如牵引、按摩等,治疗时间长,并且由于病情和身体差异,不能保证治疗效果[1]。2012-04—2013-06,我院对30例烧伤后期膝关节疤痕挛缩患者采用疤痕电疗仪配合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2-04—2013-06,我院共收治烧伤后期膝关节疤痕挛缩患者90例,均采取抗休克和抗感染及切痂植皮等。患者创面完全愈合后,均出现严重的疤痕挛缩,对关节活动能力造成限制。随机将患者分为A、B、C三组,各30例。A组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43.23±5.42)岁。B组,男24例,女6例;平均年龄(43.21±6.22)岁。C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3.45±5.23)岁。三组患者的年龄、烧伤程度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A组:使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机进行治疗。仰卧,根据患者肢体屈伸程度对CPM屈伸角度进行设定。在CPM治疗仪上放置患肢,将其固定开始治疗。每天治疗2次,每次持续60 min。要依据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程度调节被动活动范围。机器关闭后,指导患者对膝关节进行主动屈伸锻炼。(2)B组:使用疤痕电疗仪治疗。俯卧,治疗前对局部皮肤使用酒精棉球进行擦洗,干燥后将2块电极块粘贴在膝关节后方上下10 cm部位。设置治疗时间,治疗模式为混频+处方10+能量级12,每天治疗2次,每次持续30 min。(3)C组:首先采用疤痕电疗仪治疗,然后配合CPM治疗,治疗方法和时间同A、B组。
1.3 护理措施 (1)CPM疼痛护理:尽管患者创面已经出现愈合,但是会存在疼痛感和关节挛缩导致的不适感,为了降低疼痛感,患者通常较少活动,这就导致关节功能出现障碍。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积极进行关节活动,促进关节活动能力恢复。如果患者不能忍受疼痛,可以用去痛片等药物缓解疼痛。(2)疤痕电疗仪使用护理:疤痕电疗仪在使用过程中,要逐渐增大电源。治疗后,首先取下电极块然后将电源关闭,避免电源在开关时对患者造成刺激。
1.4 观察指标 (1)膝关节活动度通常情况下,人体自然伸直的膝关节为0°,膝关节全屈时为145°,因此膝关节活动度范围是0°~145°,以此评价患者膝关节屈伸程度。(2)疗效评定:疤痕组织软化,肌肉力量提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ADL评价为4级,为治愈。疤痕组织软化,肌肉力量提高,关节功能大部分恢复正常,ADL评价为3~4级,为显效。疤痕软化,肌肉力量提高,关节功能轻度恢复,ADL评价为1~2级,为好转。患者症状没有改善,ADL评价为0说明治疗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对比 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同治疗前相比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好于A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对比
2.2 三组疗效对比 C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疗效对比
CPM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对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提高关节润滑液循环,改善关节内营养,防止关节出现僵直。早期活动还能对关节周围组织进行拉伸,避免关节粘连,使关节活动范围增大,促进关节病变部位迅速恢复[2]。本组结果显示,患者仅通过CPM治疗持续4周后,患者关节功能显著改善。
疤痕电疗仪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低频治疗、中频治疗、变频治疗以及按摩治疗和药物离子治疗等。采用低、中频电疗能够对神经肌肉组织起到兴奋作用,提高血液循环,增强生物膜活性,使疤痕出现软化,避免关节粘连和炎症出现。随着治疗持续,患者部分皮肤温度提高,对组织血管起到了扩张作用,能够显著提高疤痕部位的血液循环,提高患处新陈代谢。疤痕电疗仪能对输出电流频率和波形进行积极变换,不会出现电解反应,人体耐受性好,电流能通过皮肤表层进入深部组织。局部皮肤受到刺激产生规律收缩,能够消除肌肉痉挛,起到止痛效果,促进患者身体活动功能恢复[3]。结果显示,患者仅采用疤痕治疗仪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关节活动度,疗效显著。
采用疤痕电疗仪配合CPM治疗烧伤后期膝关节疤痕挛缩,既能对关节部位进行持续被动活动,提高活动能力,又促进关节生理功能恢复,很好实现“动静结合”[4]。本组结果证明,C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仅采用CPM和疤痕电疗仪的A组和B组,说明采用疤痕电疗仪配合CPM治疗烧伤后期膝关节疤痕挛缩,效果显著,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值得在临床应用。
[1]沈余明,沈祖尧.烧伤康复与功能锻炼[J].中国全科医学,2011,4(4):265 -266.
[2]袁福祥,苗三林,赵东轮,等.大面积烧伤大关节部位的功能整复[J].中国民康医学,2010,19(11):928-929.
[3]沈祖尧.烧伤晚期的修复与功能重建[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20(4):336 -338.
[4]易南,胡大海,朱雄翔.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挛缩的康复处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3(10):949-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