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时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基础实验素质的考查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同时也关注观察、实验、思维、探究等科学方法的考查,从验证与探究、设计与评价、静态与动态全面考查实验各方面的微功能,形成基础知识中渗透能力、方法中追求思维,现以2014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为例,探究基础实验能力在选择题中考查形式与规律。
一、实验基础的单项判断考查
基础实验文字图像判断通常以单项选择和选项组合形式呈现,考查内容包括仪器功能与操作、物质性质、物质制备、物质分离、物质检验等。从能力要求而言,注重课本基础实验与变式的再认与理解,涉及实验的现象、方法、条件、过程等。
【例1】(2014·大纲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
B. 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
C. 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会使溶液浓度偏高
D. 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
解析:A锥形瓶结合石棉网可以间接加热;B室温下铁在浓硫酸或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故可用铁桶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C特别注意容量瓶只有刻度线,没有刻度,故C错;D若待测液为中性,加水稀释后,pH也不变,故答案为A。
[变式1](2014·江苏卷)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 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 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 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
解析:本题以氯气的制备和废物氯化锰的回收为主题,考查实验的系列操作过程。A中缺少加热装置;B试剂应选饱和食盐水,导管应长进短出;C正确;D制备含结晶水化合物应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式,不能蒸干,防止脱水,故答案为C。
二、实验方法的系统理解考查
基础实验考查除了增大实验知识的覆盖面,以达到考查的数量要求,更注重考查实验知识间联系的质变关系。如对“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或部分间的理解就体现由宏观到微观、由现象到本质、由事实到解释的实验研究方法与过程。这种题型要求条件必须是真命题,结论才有可能是正确的,这也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切实的实验体验和良好的分析综合能力。
【例2】(2014·新课标I卷)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解析:A常温下Na2CO3,水解程度小,不和油污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促进Na2CO3水解,溶液碱性增强,有利于油污水解,达到去污的作用;B漂白粉变质原理:Ca(ClO)2+CO2+H2O=CaCO3↓+2HClO,以及HClO进一步分解变质;C两者易发生双水水解,不能共存,否则会导致有效成分损失;D反应原理是:2FeCl3+Cu=2FeCl2+CuCl2, D显然不对。故答案为C。
[变式1]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解析:A蔗糖在浓硫酸中发生炭化,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同时炭与浓硫酸进一步反应,体现其氧化性,A正确。B两者反应在铝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从而产生钝化现象,进而没有进一步反应和现象,注意逻辑关系;C正确;D两者反应原理是:3Fe+4H2O(g)=Fe3O4+4H2, Fe3O4是黑色物质,而Fe2O3才是红棕色。故答案为AC。
[变式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及有关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解析:首先要根据操作图像分析判断操作的合理性,从而分析现象,进行得出结论。A在两个原电池中,铁在左边装置做正极,在右边装置做负极,从而得出对应现象和结论;B实验中是氯气分别与NaBr溶液和KI溶液作用,但不能判断Br2与I2氧化性的强弱;C是自发的难溶物间的转化,反应方向是朝着生成溶解性更加小物质方向进行;D未能排出挥发的盐酸对后继反应的干扰。故答案为BD。
三、实验逻辑的因果关系综合考查
实验变量涉及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即无关变量)。自变量指由实验者主动操纵、掌握,从而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因变量是指因自变量变化而产生的现象或结果。控制变量(即无关变量)指在实验中除了实验所规定的自变量以外的一切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在实验逻辑考查时,即要研究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是否有因果关系,务必控制好无关变量,否则两种变量间逻辑关系的相关性可能出现匹配错误。
【例3】(2014·广东理综)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解析:A重结晶是利用两种物质溶解性受温度变化的规律差异而用于物质提纯的方法,通常一种物质的溶解性受温度影响大,另一种物质受温度影响不大。故两种表述均正确,却没有逻辑关系;B正确;C中叙述I表明NH3水合中发生化学反应,水溶液体现碱性,叙述II体现其溶解性,两者没有因果关系;D中 Ca(OH)2属于微溶物,故不可配制2.0mol·L-1的Ca(OH)2溶液,故答案为B。
[变式1](原创题)下列陈述I、II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解析:A中A1(OH)3胶体不具有氧化性,不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只有吸附作用,吸附水中的悬浮物;B实验室制A1(OH)3是利用铝盐中加入过量氨水或偏铝酸盐通入过量CO2,故B不正确;C正确;D 陈述II应改为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熔融下不电离。故答案是C。
四、实验规律的迁移能力运用考查
实验规律的迁移能力考查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属概念与种概念间的纵向迁移,另一种是两个种概念的水平迁移。迁移能力的考查涉及到性质迁移、功能迁移、关系迁移等多种方式。
【例4】(2014·安徽理综)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endprint
解析:A较强酸制弱酸是运用酸与盐在水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显然它要迁移到氧化还原反应中是不对的;B关注物质性质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的量变质变关系临界,铝在浓硝酸会产生钝化现象;C NH3分子间易形成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增强,熔沸点反常,大于PH3;D正确。故答案为D。
[变式1](原创题)类比推理是重要的学科思想,下列根据已知进行推理正确的是
解析:A考查物质保存加酸或加碱防水解,但未考虑到在酸性条件下Fe2+反而易被NO3-氧化,不利于其保存;B都是利用易水解原料制备物质,但两种原料水解要求不同,前者需要促进水解,后者却是抑制水解,规律都是水解原理;C前者发生双水解反应,后者是复分解反应,两种规律不同;D两者都是利用易水解物质原料制备水解产物,但水解产物要求原料水解程度不同,从而不同条件下水解的温度和酸度会有所侧重。故答案为BD。
五、实验探究的方案设计评价考查
实验探究方案设计涉及:酸性大小比较;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比较、氧化性还原性比较、溶解性比较等性质方面以及物质制备、分离及检验等。设计时要注意设计原理的科学性、过程有序性及用量的合理性,目的与方案的匹配性。
【例5】(2014·四川理综)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A中溴乙烷水解是在碱性环境进行的,所以Br-的检验存在着OH-的干扰,需要加入过量的稀HNO3中和多余的碱,以避免干扰。B在酸性条件下,NO3-具有强氧化性,易将Fe2+转化为Fe3+,影响检验,故B不正确;C中溴水的量要求少量,否则过量的溴会影响用CCl4检验碘单质;D方案设计合理。故答案为B。
[变式1] 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的是
A. 用甲图装置电解精炼铝
B. 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
C. 丙图装置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D. 用丁图装置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解析:本题实验方案设计考查实验装置问题。A水溶液中,阳离子放电能力H+>Al3+,故不能冶炼出铝单质;D温度大小:大试管>小试管,故即使能观察到NaHCO3分解,也不能证明其稳定性差,应将两种试剂位置进行交换。故答案为BC。
综合所述,基础实验能力在选择题中考查呈现多元化特点:(1)在表征形式方面,注重文字表征、图表信息等多种形式融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信息解读能力;(2)在知识纬度方面:从实验基础的单项考查转化为以“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为组成的实验方法的系统考查,知识间联系加强,问题解决能力要求加强;(3)在能力要求方面:思维与探究并重。实验思维中注意因果逻辑关系和迁移能力的考查,在实验探究中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层次要求提升。
(作者单位:深圳市新安中学)
责任编校 李平安endprint
解析:A较强酸制弱酸是运用酸与盐在水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显然它要迁移到氧化还原反应中是不对的;B关注物质性质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的量变质变关系临界,铝在浓硝酸会产生钝化现象;C NH3分子间易形成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增强,熔沸点反常,大于PH3;D正确。故答案为D。
[变式1](原创题)类比推理是重要的学科思想,下列根据已知进行推理正确的是
解析:A考查物质保存加酸或加碱防水解,但未考虑到在酸性条件下Fe2+反而易被NO3-氧化,不利于其保存;B都是利用易水解原料制备物质,但两种原料水解要求不同,前者需要促进水解,后者却是抑制水解,规律都是水解原理;C前者发生双水解反应,后者是复分解反应,两种规律不同;D两者都是利用易水解物质原料制备水解产物,但水解产物要求原料水解程度不同,从而不同条件下水解的温度和酸度会有所侧重。故答案为BD。
五、实验探究的方案设计评价考查
实验探究方案设计涉及:酸性大小比较;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比较、氧化性还原性比较、溶解性比较等性质方面以及物质制备、分离及检验等。设计时要注意设计原理的科学性、过程有序性及用量的合理性,目的与方案的匹配性。
【例5】(2014·四川理综)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A中溴乙烷水解是在碱性环境进行的,所以Br-的检验存在着OH-的干扰,需要加入过量的稀HNO3中和多余的碱,以避免干扰。B在酸性条件下,NO3-具有强氧化性,易将Fe2+转化为Fe3+,影响检验,故B不正确;C中溴水的量要求少量,否则过量的溴会影响用CCl4检验碘单质;D方案设计合理。故答案为B。
[变式1] 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的是
A. 用甲图装置电解精炼铝
B. 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
C. 丙图装置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D. 用丁图装置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解析:本题实验方案设计考查实验装置问题。A水溶液中,阳离子放电能力H+>Al3+,故不能冶炼出铝单质;D温度大小:大试管>小试管,故即使能观察到NaHCO3分解,也不能证明其稳定性差,应将两种试剂位置进行交换。故答案为BC。
综合所述,基础实验能力在选择题中考查呈现多元化特点:(1)在表征形式方面,注重文字表征、图表信息等多种形式融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信息解读能力;(2)在知识纬度方面:从实验基础的单项考查转化为以“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为组成的实验方法的系统考查,知识间联系加强,问题解决能力要求加强;(3)在能力要求方面:思维与探究并重。实验思维中注意因果逻辑关系和迁移能力的考查,在实验探究中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层次要求提升。
(作者单位:深圳市新安中学)
责任编校 李平安endprint
解析:A较强酸制弱酸是运用酸与盐在水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显然它要迁移到氧化还原反应中是不对的;B关注物质性质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的量变质变关系临界,铝在浓硝酸会产生钝化现象;C NH3分子间易形成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增强,熔沸点反常,大于PH3;D正确。故答案为D。
[变式1](原创题)类比推理是重要的学科思想,下列根据已知进行推理正确的是
解析:A考查物质保存加酸或加碱防水解,但未考虑到在酸性条件下Fe2+反而易被NO3-氧化,不利于其保存;B都是利用易水解原料制备物质,但两种原料水解要求不同,前者需要促进水解,后者却是抑制水解,规律都是水解原理;C前者发生双水解反应,后者是复分解反应,两种规律不同;D两者都是利用易水解物质原料制备水解产物,但水解产物要求原料水解程度不同,从而不同条件下水解的温度和酸度会有所侧重。故答案为BD。
五、实验探究的方案设计评价考查
实验探究方案设计涉及:酸性大小比较;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比较、氧化性还原性比较、溶解性比较等性质方面以及物质制备、分离及检验等。设计时要注意设计原理的科学性、过程有序性及用量的合理性,目的与方案的匹配性。
【例5】(2014·四川理综)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A中溴乙烷水解是在碱性环境进行的,所以Br-的检验存在着OH-的干扰,需要加入过量的稀HNO3中和多余的碱,以避免干扰。B在酸性条件下,NO3-具有强氧化性,易将Fe2+转化为Fe3+,影响检验,故B不正确;C中溴水的量要求少量,否则过量的溴会影响用CCl4检验碘单质;D方案设计合理。故答案为B。
[变式1] 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的是
A. 用甲图装置电解精炼铝
B. 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
C. 丙图装置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D. 用丁图装置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解析:本题实验方案设计考查实验装置问题。A水溶液中,阳离子放电能力H+>Al3+,故不能冶炼出铝单质;D温度大小:大试管>小试管,故即使能观察到NaHCO3分解,也不能证明其稳定性差,应将两种试剂位置进行交换。故答案为BC。
综合所述,基础实验能力在选择题中考查呈现多元化特点:(1)在表征形式方面,注重文字表征、图表信息等多种形式融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信息解读能力;(2)在知识纬度方面:从实验基础的单项考查转化为以“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为组成的实验方法的系统考查,知识间联系加强,问题解决能力要求加强;(3)在能力要求方面:思维与探究并重。实验思维中注意因果逻辑关系和迁移能力的考查,在实验探究中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层次要求提升。
(作者单位:深圳市新安中学)
责任编校 李平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