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防范对策

2014-10-10 18:53彭伟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2期
关键词:失真成因会计信息

彭伟

摘 要: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是目前会计学界讨论的热点,也是当前经济和社会中一个突出问题。分别从政府、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中介结构四个主体角度阐述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原因,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绩效评价和监督管理机制等方面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原因,从而指明会计信息失真在误导经济行为、扰乱经济秩序、导致资源浪费和信用危机等方面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建立健全内部和外部监督控制机制等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成因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2-0125-03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会计信息越来越为广大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当局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会计信息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是否合理有效。据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显示:企业治理层会计法制观念淡薄,违法干预会计工作,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假造凭证、账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账外设账,转移国家资产及粉饰虚假业绩[1]。这些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干扰了国家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公众利益。因此,探究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分析和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主客观原因,对于国家进一步加强经济管理、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目前,随着中国经济活动的发展壮大,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特征主要为以企业法人为代表的委托代理行为,而不是企业个别人员违法行为的表现。具体表现为:

1.企业人为调节会计利润,致使会计报表的相关内容不实。有的企业根据不同的用途任意更改会计报表,致使会计报表的内容严重失实。当企业缺乏资金时,如果按照真实的报表内容无法获得银行的贷款,再向银行贷款时虚增报表上的资产,从而达到掩饰不良资产的目的。而向有关税务局申报纳税时,却肆意隐瞒利润。向主管部门上报经营业绩时,却又向实际数字“注水”。企业改制时,通过各种不良手段把净资产、利润变为负数,已达到个人谋利的目的。

2.有关的会计原始资料失真。会计原始资料作为企业经营情况的最原始证据,正是由于会计原始资料的积累才形成了会计报表。会计原始资料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各种票据,有些企业对原始凭证要求不严,制作不规范,又由于财务账目管理混乱,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致使最基础的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的归类,最终导致了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等各种现象,也导致了相关的会计报表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3.各种成本费用核算不实,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会计理论虽然规定了相关的成本费用核算方式,但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会产生不同的会计核算效果。如企业对原材料的核算有几种方式,既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又可以采用加权平均法,对同一企业来说,使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就会致使库存原材料的成本价值不一样。又如对制造费用的分配,使用不同的分配标准,同一产品承担的制造费用也不一样。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使用缓摊待摊费用、少提或不提折旧等手段降低成本;相对的利用虚列成本费用、超额计提折旧等方法增加成本。

二、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的形成原因,极为复杂,不是单一行为的后果,而是多种原因、多个相关利益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须从政府、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中介机构四个主体角度分析其原因。

1.政府行为原因。(1)政府相关部门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缺乏。一方面,如财政、税务、统计、审计等国家机关人员对新的《企业会计准侧》的学习意识重视程度较低,并且对有关的会计法律相关规定掌握的知识较少;另一方面,这些相关部门的职责划分较为粗略,即职责不清,加之有关主办人员的工作较为怠慢,往往造成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的情况发生,加剧了对相关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的出台,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2]。(2)有关政策制定的原因。政府为鼓励一些企业优先发展,往往制定一些优惠的地方政策,如对在经济开发区内的高科技企业进行税收减免,建立扶持基金等政策、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对生产有关的替代产品、同质性较强的企业造成了较大的竞争,这些企业为了寻求既定的会计利润,不惜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对会计报表造假,使会计信息失真,给报表相关利益者造成了损害。

2.单位负责人原因。(1)企图偷减税赋。企业单位法人为了少缴税,通过采取另外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的形式,向财税机关部门提供不真实的会计报表,以达到少缴税的目的,损害了国家税收利益。(2)减少相关重要信息的披露成本。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相关的信息披露方面的原因,尤其对上市企业来说,如果不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进行披露会计信息,将面临着处罚,如果有些信息披露了,可能对企业的经营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有些企业对应该进行信息披露的情况避重就轻,在信息披露问题上采取了消极的态度。(3)企业法律意识淡薄。有些企业根据本单位的会计报表的不同用途,擅自设立不同的会计账务,并且违反《会计法》的规定,私自设立单位小金库,造成了资金的截留,严重影响了会计报表的真实性。

3.会计从业人员原因。(1)有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一方面,一些企业会计业务量较少,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其会计从业人员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另一方面,有些企业认为会计人员从事的会计岗位没有科技含金量,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收益,忽视了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从而导致新的会计知识得不到学习应用。(2)会计人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法盲”意识。企业对会计人员的招聘重视相关的会计技能,而对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关注。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往往发生了违法的事情,而作为当事人的会计人员却没有意识到,从而给单位带来不良的影响。endprint

4.中介机构原因。(1)经济利益驱动。中国有众多的会计中介机构,并呈现出规模大小的多样化,而整个会计业务方面的市场竞争却十分激烈。因此,在面对众多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有些规模较小的中介机构不得不为了生存的需要,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争夺市场业务量,出具不实财务报告。(2)执业人员素质较为低下。虽然中国实行了严格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通过这种方式选拨一些人员专门作具有法律意义的会计工作,但这也只是会计理论上的水平,即使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地锻炼自己,加强业务学习,“打铁还要自身硬”。其次表现在道德素质上,他们能够违背道德、诚信原则而采取金钱贿赂、作弊等手段来赢得市场。

以上从四个主体的角度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当然,还存在其他主体方面原因能够引起会计信息失真,例如经营者原因、会计信息使用者(如投资者)水平限制等,这将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客观原因

1.有关会计准则内涵较为模糊,不是非常完善。中国的会计准则的制定既借鉴了国外会计准则的内容,又根据中国企业实际情况综合制定。因此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首先,参与会计准则制定的人员组成是否有广泛的代表性;其次,就是会计准则定义、释义的准确性,如果一项会计准则的涵义可能有多种理解,甚至有歧义产生,必然产生实务操作的不确定性,而中国的会计准则在解释上并不统一,在不同的环境下可能有多种解释。以上这些会计准则制定的不确定因素,都会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所以,在这样的准则指导下所产生的会计信息,有可能偏离实际情况,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2.现代企业制度在企业中的运用成效不明显。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是企业“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字方针。而在实际中,企业并未严格按照上述方针建立起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企业制度,即使是上市企业这些制度也不健全。中国企业占主导地位的是国有企业,尤其是权责问题未能彻底解决,这就产生了经济学上的委托代理问题,企业的经营者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隐瞒或虚报经营成果,对外提供信息各不相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所以现代企业制度的不完善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

3.评价体系的不完善。评价企业的优劣,往往从会计报表上的数据得出结论,所以形成了以财务报表唯上的评价体系。但这种财务性指标业绩评价方法,只注重最终取得的财务性指标是否达到预期的标准,是否比前期有进步,而不去探求财务数据背后的真正根源,忽略对企业经营质量的分析。如果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有效,真正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以财务数据的评价可能能够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行为,反之,就不能正确评价。这种过分倚重于相关的财务数据业绩评价指标,必将导致企业只注重眼前利润,而忽视了长远的利润,这种投机行为发展到极端就演化为直接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编造数据以达到预期的业绩评价标准。

4.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按照国家规定企业内部应建立相应的控制制度,以监督企业的合法经营,而内控制度的重要监督形式就是要确保企业的会计信息准确,没有虚假行为。但从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看,大多企业的内控制度流于形式,对相关的控制对象没有起到监控作用。而且,由于企业的会计人员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其工薪报酬是企业经营者直接决定的,这就意味着企业的会计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企业经营者服务,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其次,中国的工商、税务、金融、审计等部门由于工作重点不同,各部门之间又缺少沟通,不能形成监督合力,放纵了弄虚作假的行为。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一)会计信息失真误导相关信息使用者的经济行为

从微观角度看,会计信息是企业最终的经营表现,是企业所有经营状况的直接体现,是数据化的量化过程,会计信息的影响渗透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会计信息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市场竞争的成败。如使用虚假的会计信息分析市场机会,可能使企业失去重要的市场机会,导致企业经营失败。从宏观角度看,会计信息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数据,会计信息失真会误导国家在宏观调控上决策的失误,并且失真的会计信息掩盖了许多经济问题,国家不能及时地制定政策解决,一旦问题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会计信息失真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

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些问题,如假造会计票据,乱摊成本,搞“两本账”隐瞒收入,偷逃国家税收,转移国家资金搞“小金库”等[3]。有些企业故意利用失真的会计信息,以谋一己之私。如有些企业的经营者故意使企业的会计报表出现重大的经营亏损,来争取国家的资金扶持或贷款支持,从而导致生产经营秩序混乱。严重影响了政府职能的发挥,导致政策失误,极大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的建立。

四、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

(一)在制定相关会计准则时,尽量要准确,减少模糊的内容

在制定准则之前,要针对不同的行业,分类召集相关专业人士,征询意见。在制定过程中,参与人员应有广泛的代表性,最终确定的会计准则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和预测,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4]。对于准则中的某些定义和释义要有精确的分析和解释,如果某一定义和释义可能会有多种理解,则应对各种可能的情况详细做出阐述,并解释清楚在不同的环境中应用的标准。

(二)要大力加快企业改革,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只有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使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主体,按照法人主体的内涵去经营企业,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按照市场竞争的规律,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

(三)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关的外部监督机制

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来说,企业的管理好坏关键看是否有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它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保障,也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基础,各个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企业外部环境来说,要不断提高中介机构的监督能力,还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并严格要求当企业的经营规模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必须要经过有相关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其真实性。其次,应尽快理顺工商、税务、金融、审计等部门在会计信息监督中的关系,形成监督合力,打击弄虚作假行为。并完善法律惩处,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民事赔偿额度,增加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成本[5]。

(四)要不断加大有关的会计违法的打击力度,提高其因会计信息造假造成的损害

经济学最基本的一个假设就是经济主体的“理性人”,而会计信息的相关责任主体也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为了经济利益进行会计造假。另一方面,由于《会计法》规定的处罚力度不是很大,如处罚金额太小等,会计造假的风险成本远小于其风险收益,致使会计信息造假难以避免。因此,要不断地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造假的惩处后果,减少其心理预期收益。

参考文献:

[1] 史明俊.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2,(8).

[2] 王军华.会计造假与信用危机[J].经济师,2002,(8).

[3] 陈信元,等.中国会计信息环境的初步分析[J].会计研究,2005,(8).

[4] 刘峰.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2005,(7).

[5] 曹建晋.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经济师,2008,(2).[责任编辑 吴明宇]endprint

猜你喜欢
失真成因会计信息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数据时代下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思考
数据时代下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思考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其解决对策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