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蕾 段常瑞等
摘 要:高校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滨海新区的人才需求还存在不匹配的问题,为此信管专业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滨海新区对人才的复合型知识结构、高水平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从宏观方面构建“垂直型”和“水平型”两个教育系统,具体层面采取适度引入订单式培养措施、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在竞赛和实践项目中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衔接,满足滨海新区对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高等教育;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滨海新区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2-0193-04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状况
(一)信管专业的形成
美国的明尼苏达大学首先对这一专业学科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该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的著名教授GordonB Davis认为这门学科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硬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信息管理相关学科专业在中国各高校纷纷出现,名称有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林业信息管理等。1998年,国家教育部进行专业设置调整,将上述5个本科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放置在新增设的管理类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之下,设定其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从培养目标可以看出,该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二)信管专业的发展
由于信息技术高渗透性的特点,信管专业所研究的内容将在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信管专业教育得到了各国政府,尤其是发达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中国,1998年信管专业在全国高校的布点数为151个,就此数据而言位居当时高校本科专业的第十四位。足见国家对这个专业的重视。经过十五年的发展,据百度百科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开设信管专业的内地高校约有427所。根据院校性质及专业建设的基础和背景不同,这些专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类强调情报学、信息学专业知识教育,如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综合性院校;第二类强调计算机科学技术教育,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理工科院校;第三类强调经济管理知识教育,如中国人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财经类院校。
虽然理性分析和调研数据都显示信管专业人才是当前及未来大量需求的对象,但是,信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根据刘高勇(2006)的研究,中南、华中、华北片区高校信管专业的一次性就业率分别为69%、63%、71%,华北地区名校信管专业的一次性就业率也只有71%。根据麦可思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被列为黄牌专业(考虑失业量、薪酬、就业率等指标)。那么信管专业到底有什么问题呢?
二、信管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定位过于宽泛,没有明确指向,缺乏优势和特色
教育部设定的培养目标是对各高校专业建设的宏观指导,具有宽泛性和普适性,为各高校留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它是笼统的。若不对其细化,必然导致人才培养过程中目标模糊、无的放矢,结果就是毕业生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人才供需不匹配,一方面企业急需信息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信管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目前,国内普通高校开设的信管专业就有400多个,其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在教育部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本校优势资源、学生特点、服务地方经济的需求细化分解人才培养目标,办出专业特色和优势,这既是运用差异化竞争战略提升专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人才供需无缝衔接的根本方案。
(二)课程设置仍有拼盘之嫌,难以达到有机融合,未能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信管专业产生于多学科的融合,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于一体,专业的高度综合性带来课程设置的困难。多数信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三大模块:管理类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类课程、信息类课程。问题在于:其一,课程繁杂,受课时限制,很多课程难以讲深、讲透;其二,模块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课程之间未能融合,使学生难以构建本专业的完整的知识结构。“广而不精”的课程体系导致培养的学生“说是万能、看似全能、实则低能、用时不能”,学习时的期望和求职时的落差造成学生严重的挫败感。
(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足,对人才能力和竞争力的培养仍待加强
尽管近些年来,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竞争力等素质的培养被提到信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位置以引起重视,但就其实践而言仍处在摸索阶段。不少信管专业的理论教学中,仍主要采取教师主宰的灌输方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创新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讲授过多、课程间缺乏有机联系,没能围绕应用需求和能力培养目标进行精简,以致学生抓不住重点,不会应用。实践教学方面,各高校普遍安排的实践课时少,且呈散点式分布;缺乏到企业现场的实习锻炼,或实习时间不足、走马观花;实践模式单一,考核方式过于简陋,不能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实践课与理论教学衔接不紧密;实践课程缺乏行业或企业背景,内容和环境滞后于业界实际情况,导致毕业生能力满足不了企业的实际需求,缺乏就业竞争力。有调查结果显示,90%的用人单位认为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时存在的问题有:管理知识薄弱,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较低,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缺乏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师资状况不能满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需要
培养模式的创新主要是围绕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等素质的培养改进人才培养过程。这一过程的执行离不开教师群体。因此,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具备上述素质的教师来引领学生前行。而目前高校信管专业的教师基本上都是科班出身,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缺乏在企业的工作经验,对企业流程的了解仅限于书本,所以在讲课和指导设计的过程中难以做到理论结合实际,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三、滨海新区的人才需求
(一)滨海新区的发展规划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国务院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部署明确了其功能定位为: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为了实现国家赋予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使命,天津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研究论证,确定了滨海新区“一城双港、九区支撑”的总体规划布局。“一城”就是滨海新区核心城区,“双港”就是南部港区和北部港区,“九区”就是九个产业功能区。每个功能区集中力量发展3~4个主导产业,努力形成“东港口、西高新、南重化、北旅游、中服务”五大产业板块。在此基础上,滨海新区又进一步将发展规划细化为六个方面。其中的“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规划”中提到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规划”提到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鼓励企业和研发机构围绕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3D打印等前沿技术进行科研和创新。
综观以上布局和规划,其中的“北旅游”、“中服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现代商业”、“信息技术创新”等方面都是信管专业毕业生可能大有作为的领域。当然,真要若此,还需要大力改革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滨海新区的人才需求
随着滨海新区的迅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增长,区内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的需求日益攀升,其中以适合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及实用型人才尤为显著。据预计,2014年滨海新区新增各类用工需求将达到10.35万人。2014年4月12日,由滨海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主办的“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招聘会”上,参会的110家企业为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了近2 000个就业岗位。由于本地的毕业生不能完全满足滨海新区的人才需求,2014年春节过后,滨海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长城汽车、三星电机等13家企业分赴河北省邢台市和山西省运城市,参加与当地联合举办的2014年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其间,2 000余名求职者与新区13家企业达成工作求职意向。可见,滨海新区的人才需求还有巨大缺口。
从学科专业看,目前滨海新区人才需求的重点集中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软件和服务外包等行业。其中,与信管专业相关的需求主要是软件外包服务、软件开发以及与其相关的信息系统建设、运行与维护管理等。2006年,天津市被中国三部委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是天津市“十一五”重点发展产业之一。作为天津三个服务外包示范园区之一的天津高新区,聚集着天津市七成以上的软件与服务外包业企业,其对人才需求密度大、要求高。据招聘网站发布职位数显示,自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天津市对计算机软件人才的需求成倍上升,两年以来人才需求增长率高达168%。
从素质需求看,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复合型知识结构。随着滨海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走向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既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经济管理相关知识,同时还具备外语沟通与阅读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用人单位最需要的,同时也是最稀缺的。就IT行业而言,对精通外语、技术经验丰富的高级资深技术人员需求量大,许多有雄厚实力的企业往往不惜高薪寻求此类人才。特别是软件外包类企业的招聘中,掌握一门外语就是求职者的加薪砝码,甚至是入职门槛。在天津有90%的软件外包业务源自日本,对“日语+IT ”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量日益增长。曾经在天津招聘软件外包人才的日立公司招聘专员表示:“第一看日语能力,专业技能排第二,项目开发能力与沟通能力紧随其后。”
2.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滨海新区企业对适合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及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所谓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是指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掌握了较高水平的应用技术、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并具有创造性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紧缺的原因在于,其一,高校毕业生所拥有的技能与企业所需技能之间不匹配造成的结构性短缺;其二,绝大多数企业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技能水平的员工不足20%,此比例亟待提升;其三,只有两成的企业致力于通过培训和发展来弥补新员工知识和技能的不足,仅有6%的雇主与教育培训机构密切联系,建立相应培训课程弥补新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的缺陷。以上特别是第三条原因导致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希望其入职前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3.具有创新精神。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这一能力反映在人才素质上就是创新精神。在《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应加大高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改革力度”,这说明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正是滨海新区所需要的。对高级IT研发人才,企业需求始终强劲。
4.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当代企业员工除应具备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应具有职业道德、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稳定程度、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良好素质。2009年6月,在“服务滨海新区人才需求与培养座谈会”上,参会的滨海新区的47家企业对包括上述7项能力及技能水平、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等12种素质进行排序,结果61.7%的企业把“职业道德”排在第一位,23.4%的企业把“工作态度”排在第一位,40.4%的企业把“工作态度”排在第二位,可见企业对以职业道德为首的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视。
四、信管专业面向滨海新区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调整对策
(一)两个系统的构建
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从大的方面说就是要构建两个系统,一是高校间合作的“垂直型”教育系统,二是校企合作的“水平型”教育系统。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滨海新区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是多角度、全方位的,而各高校的优势资源不同、办学特色不同、生源质量不同,因此要求各高校“单打独斗”式地应对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并不完全符合资源高效利用的经济理念。以开设信管专业的本科院校来说,从办学层次看,天津市有两所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和近十所地方性应用型本科大学,从优势资源看,有分别具有外语类、财经类、商科类、理工科优势的各类高校。所以,对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应着眼天津地区,打造天津市信管人才培养大系统(即,“垂直型”信管人才培养系统),将各高校的信管专业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高校间加强互动和协作,整合优化配置高校资源,实现各校互补和分层次培养,发挥各校优势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实施差异化竞争。由此,提升这个人才培养大系统的整体竞争力,充分提供符合滨海新区需求的合格人才,并积极参与全国同类专业的教育竞争。
信管专业毕业生缺乏企业所需技能、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归根到底还是教育单位对企业的需求了解不足、不及时,实践环节和环境缺乏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即,“水平型”信管人才培养系统)是信管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出面组织协调、牵线搭桥,建立包括高校、企业、人才市场的大系统,实现系统内信息的及时交流,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座谈会深入探讨人才培养和聘用的问题,为人才供给和需求的对接创造条件。
(二)培养模式调整的具体对策
上文探讨了信管人才培养的宏观对策。以下将针对前文所论述的滨海新区对人才素质的四方面要求分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1.适度引入订单式培养措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人才供需不匹配的主要手段,它是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企业介入人才培养过程与高校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从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实用人才。狭义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也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重新设置,因而技术性和实用性大大增强。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后,学生可以带着具体的要求和工作任务进入订单企业实习,锻炼岗位能力,增加实践经验,切身感受未来的就业环境。因此,订单式培养模式可以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对接企业人才需求稳定毕业生就业,同时节省企业对新人的培训时间和费用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但应注意的是,订单式培养模式也有其弊端:根据个别企业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可能导致本科生专业知识及技能单一化、影响其进一步深造和发展、违背本科人才培养“宽口径通识教育”的原则等问题;存在人才“订单”不足、“订单”企业拒收毕业生、毕业生违约拒绝前往“订单”企业就业等风险。为扬长避短,各高校应根据本校的优势资源、办学特色、生源质量和学生意愿等具体情况不同程度地引入订单式培养措施。例如,以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为主的院校可以增加一定的“订单式培养环节”,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介入较少,培养方案仍由高校自行制定,其间参考企业的需求,主要遵循“宽口径通识教育”的原则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以为其进一步深造做准备,同时,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和实习环节,这部分培养过程由企业提供环境甚至师资。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院校则更严格地按狭义订单式培养模式实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介入较深,校企合作也更密切。无论实施到何种程度,都应注意,尽量按行业需求进行订单式培养,避免按个别企业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这势必导致本科教育的“微观性”、狭隘性和短期性。其次,可采用“平台+模块”方式解决本科人才培养“宽口径”原则与用人单位个性化的“窄需求”之间的矛盾。“平台”即按照本科专业要求设置的必修课程,要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构成平台的课程应随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企业需求而调整更新以保证其先进性和实用性。模块课程则更多是针对企业或行业具体需求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更直接地体现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的对接。
2.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总结美英等发达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可知,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课程设置上“拓宽基础,追踪前沿”,重视多学科交叉,以利于开阔思路。(2)教学方法多样化,除讲授外增加讨论、实验、案例研究、角色扮演、场景模拟、独立学习、小组研讨等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加强社会实践环节,通过让学生从事类似于科学家发现真理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学习和发现的方法,在实践中锻炼对环境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4)营造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和批判式思辨、与教师平等切磋、表达有创见的主张,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5)充分利用网络教育,通过网络平台实现高校间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6)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项目合作、学生交流、学者互访等形式,促进教育国际化,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促进创新人才培育。
3.在竞赛和实践项目中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多组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结合企业需求引入一些实践项目,使学生在竞赛过程中,既锻炼了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协作、沟通协调和管理能力;在项目实施的业务仿真过程中,既初识了未来的工作内容和环境,又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进行了初步检验,也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抗压能力,为将来的就业进行综合素质的磨练。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之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之前,需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对教师的培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师资培训基地,提供集教学、实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整合培训服务;其二,教师定期、轮流到企业挂职锻炼,深入一线开展实践;其三,请企业的培训人员或一线业务人员入校对教师进行短期集训;其四,校企定期举办座谈会或论坛,使教师了解企业对人才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以便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除对已有的师资进行培训外,高校也可聘请企业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担任兼职导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和实心辅导。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五、结束语
滨海新区对信管人才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缺口,要弥补这个缺口,需要高校信管专业毕业生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实用型高水平的技能、积极的创新精神和过硬的综合素质。而目前高校培养的学生离此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为此,高校信管专业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宏观方面构建“垂直型”和“水平型”两个教育系统,微观层面可从适度引入订单式培养措施、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在竞赛和实践项目中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实施。从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衔接,满足滨海新区对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EB/OL].百度百科,http://www.baidu.com,2013.
[2] 沈群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J].计算机教育,2007,(2).
[3] 缪雯婷.从一个本科生的角度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
[4] 邓恩远.天津滨海新区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与对策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4).
[5] 陈保荣.滨海新区支柱产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J].天津经济,2010,(9).
[6] 苗德华,等.滨海新区人才需求结构与天津高等教育衔接模式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4).
[7] 李捷.天津高校应对滨海新区人才需求的对策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4).
[8] 翁兴旺.浅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2011,(2).
[9] 蔡志奇.应用型本科教育中“订单式培养环节”价值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
[10] 姚聪莉,任保平.国外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8,(9).
[11] 滨海新区发展思路[EB/OL].滨海新区政务网,http://www.bh.gov.cn.
[责任编辑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