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大路
(福建中医药大学 体育部,福州 350122)
当前,全国排球联赛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红火的场面背后却掩盖不了长期积累的弊端和缺陷,虽然恒大女排在短期内为排球联赛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缔造了中国排球的一个奇迹,但是一枝独秀并不等于排球联赛已经健康发展。俱乐部体制非职业化,运动队水平参差不齐,球员流动和外援引进不畅,比赛精彩程度不高,品牌打造、场地广告、电视收视率和新闻媒体关注度起伏不定,排球联赛总体呈现徘徊不前的状况[1]。鉴于此,受“恒大现象”启发,本研究以体育竞赛表演为视角,探索排球联赛竞赛表演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其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体育竞赛表演是以体育运动为前提,以竞技比赛为本质和形式,以追求比赛胜利为目的,带给人们视觉欣赏和内心感受的物质和文化的一种体育表现形式。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新兴的体育文化现象,遵循着市场经济和竞技体育双重规律,是改善排球联赛面貌,推动其发展的重要途径。
全国排球联赛(以下简称排球联赛)。
文献资料法。登录知网检索关于排球联赛的科研论文数十篇,查阅相关书籍,收集资料,为本研究的框架设计及科学研究作出理论铺垫。
问卷调查法。设计《全国排球联赛调查问卷》,向参加排球联赛的恒大女排、天津女排、浙江女排、福建女排、八一男排、江苏男排、山东男排、河南男排共8支俱乐部的领队、教练、运动员以及联赛官员、裁判员和现场观众等发放问卷。其中向主教练发放问卷8份,全部有效收回,有效回收率为100%,向运动员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问卷90份,有效回收率90%;向联赛官员及俱乐部领队发放问卷10份,有效回收7份,有效回收率70%;向联赛裁判员发放问卷30份,全部有效收回,有效回收率100%;向现场观众发放问卷70份,有效回收60份,有效回收率85.7%。问卷效度检验采用“专家评判法”,请高校排球方向的专家学者及联赛组委会的技术代表对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打分,结果:教练员问卷9.0分,裁判员问卷8.9分,运动员问卷8.6分,领队问卷8.5分,观众问卷8.9分。表明问卷的内容能够反映问卷的主题,结构合理。问卷信度检验采用“重测法”。选取福建女排的领队、教练和运动员为重测对象,重测间隔时间为20天,计算两次测量的系数R均在0.8以上,且P值均小于0.01。表明问卷指标体系可靠,能够真实地反映被调查者的情况。
专家访谈法。电话或当面访谈排球运动方向的专家学者,为本研究提供学术建议。
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 17.0专业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的指标进行统计、处理。
逻辑分析法。运用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对统计结果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
2.1.1 总体概况
自1996年排球联赛进行职业化改革至今已经走过了17个年头,纵观这些年来风风雨雨的发展历程,排球联赛的发展充满坎坷和曲折[2]。人们对排球联赛评价最高的是2003-2004赛季,因为中国女排刚刚连续夺得世界大赛冠军重回世界巅峰,竞技水平突飞猛进,从而带动了排球联赛市场急剧升温,竞赛表演质量社会满意度较高。然而好景不长,雅典奥运会后中国女排伤病增多,阵容重组,竞技水平和世界大赛排名骤然下降,严重影响了排球联赛的受关注度。另外,由于奥运战略和全运战略的存在加上球队之间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弱队与弱队之间排名之争变得无关紧要,从而出现打假球、走过场的现象,使得主管部门不得不紧急颁布政策强行管理。特别是2007-2008赛季和2012-2013赛季为了两大战略而实施的特殊政策,不仅大大缩短了排球联赛赛程,而且造成了总决赛史无前例的尴尬局面,给排球联赛的良性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
2.1.2 观众人数及满意度调查
观众是排球联赛竞赛表演前进的动力,没有观众,竞赛表演就像是一次彩排、一次训练课,毫无观赏价值。有研究表明:观众数量与运动员成绩之间存在联系[3],运动员的兴奋情绪是随着观众数量的增加而提高的[4]。为了提升排球联赛的影响力,排管中心一直把解决观众数量问题放在重要位置,鼓励俱乐部主场由一线城市迁往二三线城市,活跃球市,甚至硬性规定每个主场的观众不得少于2 000人,否则该主场将会受罚。为了响应政策、吸引观众提高上座率,各俱乐部也是煞费苦心,采取组织媒体造势,改善赛区服务和不断更换主场城市等一系列办法,但收效甚微。据现场目测,除了老牌劲旅天津女排和联赛新锐恒大女排的主场上座率较高外,其他现场观众人数均不足2 000人,且大多是赞助企业的职工和“组织”来的学生。对此,我国一著名排球运动员对此颇有感慨:“主场在大城市还是在小城市都无所谓,有人看是最重要的,否则,这个舞台就太寂寞了。”[5]调查发现,65.3%的观众对排球联赛竞赛表演质量不满意,认为运动员竞技水平不高,比赛来回球不多,场面不够激烈。
2.1.3 媒体的评价及反应
随着各种问题的出现,对排球联赛的负面评论时常见诸报端:“排球联赛的精彩程度是一年不如一年,高水平的精彩场面太少了,有些比赛看上去你来我往打得非常惨烈,但比赛过程中充斥的却是低水平的失误,再也看不到那些真正所谓激烈的对决了”;电视媒体对排球联赛各种负面评价也纷至沓来,道出了“今年联赛水平低”“今年联赛无惊喜”“联赛冠军含金量不高,有的强队不屑一顾,走走过场而已”“中国排球联赛不能和欧美强队同日而语”的话语。可以看出,社会媒体对排球联赛的满意度也比较低,认为排球联赛竞赛表演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关注程度也逐渐变弱,有关的报道少之又少,几乎被其他新闻报道所淹没。因为质量不高,满足不了媒体的商业需求,因此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对排球联赛计划直播和转播的场次被临时切换或取消的现象时有发生。因为央视关注的是收视率,是经济效益,当排球联赛的收视率持续低迷时,央视就会用篮球、足球和乒乓球等热门项目挤占排球联赛的转播时间,继而严重影响排球联赛的发展。
2.1.4 俱乐部体制有名无实,市场开拓不足
截至目前,排球联赛男女俱乐部共24支,除恒大女排一家外,其余俱乐部均是有名无实,不是独立的法人,大多都是挂靠在省、市体育局下面,队伍的所有事情都是由体育局管理。赞助商与俱乐部的关系仅仅是资金赞助而已,很难深入到球队的管理层面和运作层面,在球队管理、球员流动和市场运作等方面没有任何话语权[1]。俱乐部的组织机构也不够完善,专业化分工无法实现,大部分俱乐部只有领队和教练,没有专业的市场开发人员,导致俱乐部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只能依靠体育局拨款和企业冠名赞助,且冠名费都比较低,一般在50—120万元之间,甚至有些俱乐部还没有冠名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篮球、足球高收入带来的冲击,排球俱乐部收入的拮据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训练动力。据调查,俱乐部一线球队普通球员的月总收入(包括工资、奖金、补贴等)大部分处于较低水平,4 000元以上的只占到17%,3 000—4 000千元之间占35%,3 000元以下的占48%,部分省市如北京男排等还远远低于此值,上海、江浙地区的工资会略微高一些。二线球队球员的工资更低,在1 000元左右,相比三大球中的篮球和足球来说,这种水平的收入可谓低得可怜。在这种状态下,势必会造成恶性循环:经济拮据导致运动员训练动力不足,动力不足就无法提高竞技水平,没有高水平也就没有高质量的竞赛表演,比赛不精彩也就吸引不了观众和社会的关注,也就失去了市场。
2.2.1 排球联赛竞赛表演内容的界定
表1 全国排球联赛竞赛表演内容的专家调查表
体育竞赛表演由体育、竞赛和表演三部分组成,其中“体育”是前提,是概念限定语,即活动的主体是体育项目,脱离了体育项目就不能称其为体育竞赛表演;“竞赛”是目的,是核心,也起限定作用,即活动的核心内容是竞技比赛,目的是竭尽所能发挥最佳竞技水平,顽强拼搏,追求胜利,脱离了竞技比赛就失去了概念的本质和核心,只能是娱乐性或游戏性表演;“表演”是体育竞赛的升华与延伸,是人们对体育竞赛附加的一种艺术称谓[6]。它不仅包括竞技比赛本身,还包括因竞赛而产生的文艺表演和娱乐活动等。结合体育竞赛表演的概念、排球联赛的特点和专家的意见,本研究拟定了12个排球联赛竞赛表演的内容,对调查对象中拥有高级职称的8位裁判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各指标被选中的系数和排名认定了6个指标(表1):有无球星参赛、攻防对抗的精彩场面、多变的进攻组织形式、运动员竞技水平、球场文化、教练员的指挥艺术。
2.2.2 排球联赛竞赛表演质量影响因素指标的选取及调查
在确定排球联赛竞赛表演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多位专家学者的访谈意见和排球竞赛本身的特征后,针对每个表演内容拟定了若干个与之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具体如下:针对A1拟定了竞赛办法、是否安排球星参赛、教练员战术安排和球星伤病等4个影响因素;针对A2拟定了运动员临场发挥、运动员职业精神、双方实力比、双方年龄结构比和裁判员执法艺术等5个影响因素;针对A3拟定了教练员指导思想、运动员战术执行力、运动员比赛态度和队员间配合程度等4个影响因素;针对A4拟定了运动员技战术水平、运动员心理调节能力、俱乐部经济状况、运动员工资待遇和运动员比赛动机等5个影响因素;针对A5拟定了球场格局、宣传标语、文娱活动和观众文化等4个影响因素;针对A6拟定了教练员指导水平、教练员指导思想和教练员工资待遇等3个影响因素。将上述25个影响因素组成一个简易问卷,在听取两位同行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再向8位裁判员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请其对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选择(重要性分5个级别: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当某影响因素被超过2/3的专家选为比较重要或非常重要时,说明该影响因素能够反映所对应的表演内容,该影响因素将被保留,否则将被剔除。经过问卷回收与统计,共有18项影响因素符合条件,因此保留了以下18个影响因素:竞赛办法、是否安排球星参赛、运动员临场发挥、运动员职业精神、双方实力比、教练员战术安排、运动员战术执行力、运动员比赛态度、运动员技战术水平、运动员心理调节能力、俱乐部经济状况、运动员工资待遇、文娱活动、观众文化、教练员指导水平、教练员指导思想、教练员工资待遇、裁判员的执法艺术。
2.2.3 相关性检验
为了更加准确地探析排球联赛竞赛表演质量的影响因素,将上述18个指标作为变量,编制调查问卷,向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将结果组合成一个数据库进一步统计分析。本研究采用了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是研究如何以最少的信息丢失,将众多的原始变量浓缩成少数几个因子变量,并使因子变量具有较强的可解释性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依据统计学的要求,要对上述影响因素的调查数据库能否进行因子分析的相关阵进行检验,本文采用KMO检验和Bartlett’s球形检验共同检验。根据Kaiser的标准,KMO值越接近1,则所有变量越适合做因子分析,越小于1,越不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s球形检验的方法是如果统计量对应的显著性概率值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就应拒绝原假设,说明该统计量适合做因子分析,反之,则不适合做因子分析。如表2所示:KMO测度值为0.5<0.554<0.6,Bartlett’s球形检验统计量所对应的显著性概率P=0.000<0.05,可认为样本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2 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
2.2.4 公共因子数量的确立
将统计量做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将影响因子进行降维处理后,提取因子的方差贡献、方差贡献率和累积方差贡献率。在确定因子数量的方法上,采用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结果显示(表3):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数量为5个,所对应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6.704%,反映了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因此确立了公共因子的数量为5个。
表3 因子提取和因子旋转结果
2.2.5 决定因子
采用了“极大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并对原始变量进行归类处理。其中各公共因子包含的题项是根据因子负荷量的大小排序的,当因子负荷量大于或等于0.5时,该因子就可以被萃取出来,当因子载荷量小于0.5时,就要把该变量剔除,重新进行因子分析。经过多次调整和多次分析后,剔除了因子载荷量小于0.5的6个变量(如表4所示),保留了运动员临场发挥、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双方实力比、运动员工资待遇、教练员工资待遇、俱乐部经济状况、教练员指导思想、教练员指导水平、是否安排球星参赛、竞赛办法、文娱活动、观众文化等12个变量。
表4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2.2.6 因子命名及分析
根据所保留变量的性质,将其归类并进行命名(表5)。F1的高载荷变量为运动员技战术水平、运动员临场发挥和双方实力比。由于三方面都是由运动员具体表现出来的,运动员是联赛的主体,是竞赛表演的演绎者,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联赛整体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竞赛表演质量的高低,高水平的运动员能演绎出高质量的竞赛表演,因此可将F1命名为竞技因子。F2的高载荷变量为运动员工资待遇、教练员工资待遇和俱乐部经济状况。待遇的好坏对运动员和教练员来说影响是巨大的,优厚的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提升工作积极性,同样,经济状况的好坏也是影响俱乐部发展和球队成绩的关键因素,由于三方面均与经济因素直接相关,因此可将F2命名为经济因子。F3的高载荷变量为教练员指导思想和教练员指导水平。教练员在竞赛表演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他们是比赛过程的控制者,是影响比赛观赏性及决定比赛结果的关键人物,教练员指导水平直接关系着运动员技战术的运用和发挥,技战术指导思想是一个队比赛中的理论原则和行动指南,是高水平队伍不可或缺的制胜因素,两方面均是由教练员表现出来的,因此可将F3命名为教练因子。F4的高载荷变量为是否安排球星参赛和竞赛办法。是否安排球星参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队比赛是否与联赛相冲突,如果相冲突,球星为了保证国家队的利益就无法参加联赛;竞赛办法是排管中心统筹考虑精心策划的,这两方面均与国家政策和竞赛制度有密切关系,因此可将F4命名为制度因子。F5的高载荷变量为文娱活动和观众文化。文娱活动主要指文艺表演和娱乐活动,如艺人献歌、球星签名、球迷互动、地方特色节目展示等,观众文化主要指观众在观看比赛时所展现出来的态度、行为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现象[7],主要包括观众数量、观众行为和道具、服饰等,丰富的观众文化和文娱活动为联赛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是竞赛表演内容的一部分,是检验联赛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两者均与文化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可将F5命名为文化因子。
表5 指标分类及因子命名
体育竞赛表演质量和体育竞技水平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体现。排球联赛竞赛表演内容不仅包括比赛本身,还包括因比赛而产生的其他各种物质和文化的集合。当前排球联赛竞赛表演质量不高,观众的满意度比较低,其影响因子有5个,分别是竞技因子、经济因子、教练因子、制度因子、文化因子,其中最重要的是竞技因子和经济因子,包括运动员技战术水平、运动员临场发挥、比赛双方实力比、俱乐部经济状况、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工资待遇。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在推动排球联赛进行职业化改革的艰难过程中,主管部门和科研工作者要从体育竞赛表演的视角着手推进其发展,遵循市场规律;要把提高运动员技战术水平作为第一要务和根本任务,加强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培养运动员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改善俱乐部的经济状况,丰富文娱活动内容,提高文娱活动质量;完善竞赛方法和转会制度,促进运动员的自由转会和流动,合理制定外援的引用政策。
[1]李国东.从“恒大现象”探讨全国排球联赛的运作模式[J].体育科研,2010(3):11-13.
[2]杨献南,安琪.灰色系统理论视角下优秀女排主攻运动员扣球高度的若干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5):55-58.
[3]刘凯.浅谈运动中的观众效应[J].辽宁师专学报,2000(4):50-62.
[4]刘文诚.关于运动员抗观众心理影响的对策[J].体育学刊,1997(1):121-123.
[5]徐梅.16支球队为何“上山下乡”: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N].中国体育报,2000-12-9(4).
[6]王益权.对中美职业篮球队员转会和引进条件的比较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6):23-26.
[7]屈东华,王海霞,史友宽.全国排球联赛看台文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6):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