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侧入法硬膜外穿刺对剖宫产术后腰疼的影响

2014-10-10 08:59牟云
河北医药 2014年15期
关键词:棘突穿刺针硬膜外

牟云

剖宫产手术麻醉方法多采用硬膜外麻醉,而剖宫产患者术后腰疼不适常成为患者主诉的主要问题,本病与剖宫产患者生理特点有关,也与硬膜外穿刺损伤有关,如何尽量避免术后腰疼,减轻患者不适成为麻醉科关注的问题[1]。我院对剖宫产术患者采用平行侧入法硬膜外穿刺进行了硬膜外麻醉,探讨改变穿刺方法对于剖宫产术腰疼发生率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首次实施剖宫产手术的120例患者,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年龄19~39岁;体重60~105 kg;孕周38~42周。患者既往无腰疼病史,无椎管畸形,脊柱活动正常,无药物过敏史。术前检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和肝肾功能均正常。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年龄、体重、孕周比较n=60,±s

表1 2组年龄、体重、孕周比较n=60,±s

组别 年龄(岁) 体重(kg) 孕周(周)26.5±1.2 76.8±3.2 39.3±0.9对照组试验组27.1±2.2 77.8±1.8 38.7±1.3

1.2 麻醉方法 患者入室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持续吸入氧气,建立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输入林格氏液。两组患者左侧卧位,选择棘突间隙L1~2或L2~3穿刺。对照组采用平行直入法硬膜外穿刺法进行穿刺,在选定的后正中线棘突间隙的中点,穿刺针口斜面平行于脊柱轴线,垂直皮肤进针,依次刺入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进针到黄韧带后再旋转至针口斜面垂直于脊柱轴线,突破黄韧带有落空感,进入硬膜外腔。试验组采取平行侧入法硬膜外穿刺方法进行硬膜外麻醉,在选定的棘突间隙旁开1.5~2 cm进针,穿刺针口斜面向上,朝向脊柱中线,穿刺针与皮肤呈75°角对准棘突间孔刺入,避开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经棘突间孔刺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2组穿刺后,利用阻力突然消失、负压的出现以及无脑脊液流出等现象确认到达硬膜外腔后,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4 cm。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局麻药,行硬膜外麻醉。手术后硬膜外导管接PCA镇痛泵,术后镇痛2 d后拔除硬膜外导管,检查局部穿刺点无红肿渗血渗液,消毒后贴敷料1 d。

1.3 观察指标 2组所用穿刺包及药物均相同,2组术中麻醉及术后护理管理均无区别对待,记录产妇姓名及联系方式。术后随访由另一麻醉医师完成,于术后 3、7、14 d,2 个月随访,记录腰疼患者例数,产妇、回访医师均不知具体穿刺方法。腰疼评定标准:患者膝部垂直,做弯腰双手触摸脚趾的动作,如有腰疼感,就认为腰疼为硬膜外穿刺术后并发的腰疼。对术后第2个月仍有腰疼的患者在术后1年采用电话随访,包括腰疼的程度、部位、持续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穿刺成功率比较 一次穿刺成功率试验组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76.7%(P<0.05)。见表2。

表2 2组穿刺成功率比较 例(%)

2.2 2组硬膜外导管置入血管比较 试验组2例,对照组1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刺触及神经反应比较 试验组1例,对照组2例,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2组术后腰疼比较 术后腰疼以轻度疼痛为主,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第3天腰疼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试验组腰疼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21.7%,术后第14天试验组腰疼发生率为1.7%,对照组为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术后腰疼病例数及发生率 n=60,例(%)

3 讨论

连续硬膜外麻醉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常规直入法穿刺,穿刺针在脊柱正中线,针尖经过组织的层次明显,易于医生操作,但患者常主诉硬膜外麻醉后有穿刺点的压痛、酸胀感,腰痛,而且病程较长,患者感到痛苦和不便,腰部疼痛和不适也成为腰部硬膜外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1],已广为人们关注,也要求我们麻醉医师重视改进穿刺方法。硬膜外麻醉后背痛的原因很多,分析其中的原因,硬膜外穿刺针较粗,穿刺过程引起背部韧带损伤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其发生率与操作方法、穿刺次数、穿刺部位等有关。直入法硬膜外麻醉时,穿刺针依次经过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不可避免的损伤这些韧带组织[2],韧带为致密的结缔组织,血液供应少,损伤后其局部充血、水肿,血供进一步减少,导致无菌性炎症的发生,受损韧带纤维组织修复缓慢,伤害性刺激使神经纤维末梢致痛物质的释放增加[3],引起疼痛的发生和疼痛程度的增加。本文研究对照组采用平行直入法穿刺,穿刺针尖斜面与脊柱后正中线平行进针,相对于垂直直入法穿刺,可避免或减少棘上、棘间韧带、黄韧带的纤维被纵向切断,利于针孔闭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硬膜外麻醉后腰痛程度和腰痛发生率[4]。

硬膜外穿刺时,选择合适的穿刺入路,尽量避开韧带,能够减少穿刺过程造成的损伤,对照组平行直入法所经过的层次结构以韧带居多,而本文试验组采用平行侧入法则避免了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的损伤,通过肌肉、肌筋膜、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减少了背部韧带损伤的机会,同时肌肉组织血运丰富,受损后组织修复较快,能够明显减轻硬膜外麻醉后腰痛程度和腰痛发生率。本研究观察到术后48 h解除PCEA镇痛后,穿刺点压痛、酸胀感及腰痛在术后第3天达高峰[5],2组腰痛发生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由穿刺针损伤局部组织、充血及反射性肌痉挛所引起的,随着时间的延长,局部炎症的吸收,疼痛程度逐渐减轻,但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等组织损伤修复过程较慢,成为中长期腰痛的主要原因,肌肉组织血运丰富,受损后组织修复较快,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第7天和第6周末的腰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反复穿刺和多点穿刺使局部损伤加重,是造成硬膜外穿刺后腰痛的另一个主要因素。生理变化特殊,硬膜外腔静脉怒张迂曲,麻醉穿刺时由于体位的限制,间隙变得更窄,孕产妇的体形变化使得体位配合不好,加重穿刺困难,直入法穿刺时常因操作不顺反复穿刺[6],粗大的硬膜外穿刺针从狭小的骨缝中硬嵌进去,加剧背痛的发生率,也可能影响到脊椎关节的活动。侧入法穿刺避开棘突,不受棘突倾斜度的限制,Grau等[7]经超声证实侧入法穿刺比直入法具有更宽的间隙,能够减少穿刺的困难,避免反复穿刺,减少组织韧带的损伤。侧入法提高硬膜外穿刺一次成功率,结果显示试验组侧入法硬膜外穿刺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直入法(P<0.05),间接有利于可降低硬膜外穿刺后腰背痛的发生程度。

综上所述,剖宫产手术患者的硬膜外麻醉中,采用平行侧入法具有增加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组织损伤少,降低腰疼并发症的发生率的优点,利于患者术后早日康复,故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 肖君香,黄菊容.二十年施行1 000例硬膜外麻醉后妇产科手术并发症的护理研究.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7-29.

2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99.

3 安刚,薛富善主编.现代麻醉学技术.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79-286.

4 娄锋.穿刺针勺状口不同方向对麻醉后腰痛的影响.山东医药,2009,49:107.

5 王海燕,张宪娥.剖宫产术后产妇腰痛及其它不适症状消退时间调查分析.河北医学,2006,12:271-273.

6 马志军.产科手术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河北医药,2009,31:1504-1506.

7 Grau T,Leipold RW,Horter J,et al.Paramedian access to theepidural space:the optimum window for ultrasound imaging.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2001,13:213-217.

猜你喜欢
棘突穿刺针硬膜外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第十二胸椎、第一腰椎棘突分叉变异1例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搓腰
——壮肾
改良后的清洗流程在髂骨穿刺针清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拐形可注水穿刺针在单孔腹腔镜腹膜外内环结扎术中的应用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
棘突捶正法治疗脊柱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