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和谐共生美学的平面设计本土化研究

2014-10-10 02:37黄敏
关键词:形体本土化共生

黄敏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

基于传统和谐共生美学的平面设计本土化研究

黄敏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

中国之设计经过几十年迅速发展跻身设计大国行列,而与强国比尚有极大差距,究其原因,并非无此类人才,而是文化性的缺失。中国不缺乏优秀的设计人才,缺少的是一种优秀的设计文化。可以传统和谐共生美学为基点,以共生形体为依托,实现平面设计的本土化。

和谐共生 构图规律 平面设计 本土化

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塑造了极多优秀的文化艺术形式,他们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发展,同时也得到大部分国民的认可。中国传统之和谐共生图形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和谐共生图形中的共生思想恰恰是一种万事万物的和谐共存,与中国古人提倡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合。共生不仅仅是一种优秀思想,同时也是一种化繁为简的典型构图策略,通过一种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内在或者外在联系,将同样的、或者不同的图形进行组合设计,从而达到形减而意增的视觉效果。

一、传统共生之美与平面设计的契合

图1 圆一团和气图(作者不详)

中国之传统图形之美承载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与情感,同时也是每个时代传承的深深烙印,每个时代有着大相径庭的时代需求,但是每个时代却有这大同小异的文化支撑,这便是一种文化传承,其呈现了人们心灵上的归属。中国之和谐共生图形的美学特征在每个时代以不同风貌呈现,代表着每个时代不容的社会文化及心理需求。研究中国传统共生之美可以有效把握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需求,而平面设计中注入这种共生之美,可以有效地将这种文化需求移情与设计,做到传统共生之美与当今平面设计的契合。

(一)以对立统一为基础

依照中国之传统观点,万物生存有其“道”,而这种“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对立统一的规律性,而这种对立统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此消彼长、彼此交融的和谐之美。这种对立统一之美表现在图形的创作上,就需要控制好这种对立统一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就如音乐一般,只有把握好音符的节奏,才能创作出悦耳动听的乐曲,图形之美同样如此,通过设计者的节奏及韵律的把握,从而达到一种约定俗成的秩序感,这便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和谐之美。中国传统文化受儒道禅影响,不同流派之间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是崇尚和谐共生的观点是一致的,同时中国艺术也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这也是中国传统共生美学存在的基础。图1为“一团和气图”,是明代某一皇帝绘制(不详),其表现的便是儒释道三家的和谐共存。平面设计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共生美学,同时也是一种包容美学,而这种美学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美学样式,更加符合中国本土化受众的审美需求,因此以对立统一之美为基础的共生美学是中国当代平面设计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之平面设计所倡导的本土化设计的切入点,是一种和谐共生文化在设计中的体现。

(二)以打散重构为纽带

现代哲学中,有这样一种说法:“艺术的标准在于它让情绪安静,能从紊乱中制造和谐,能从丑恶和残酷的人生中,提炼出抽象的相对的美。”这个论点是否完全正确有待商榷,但它看到了抽象美的作用,含有较深的哲理。①姜今:《打散构成》,第3—4页,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文化兼容并包,博大精深,也养成了中国人左右逢源的处事态度,这与西方人的处事风格截然不同,正是这种处世观影响了文化的发展,同样也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在中国传统共生形中不乏多种事物组合的图样,这些图样一般都需要先进行打散,然后选其核心部分,进行不同形体间的重构,最终形成一种新的形体结构,比如中国的麒麟、龙、凤等形象。平面设计本来就是一种组合的艺术,好的设计有着出其不意的视觉效果,而打散重构的共生方式是一种有效的设计手段,而且这种设计手段更易让本土化受众所接受,而且通过打散重构可以有效增强设计本身的视觉美感,同时为设计的主旨服务。

(三)以简洁精练为方法

共生美学是一门复杂的美学样式,其不仅有着和谐统一、打散组合,也有着简洁精练的形体特征,也就是说共生是一种简洁精练、以一当十的美学样式。共生一般是将两个以上的事物融为一体,如果硬生生凑在一起,不仅造型过于复杂,而且美感会大大降低,因此共生图形的构成一般都是建立在舍弃的基础上,首先把握各个构成形的主要特征,舍弃不必要部分,然后结合不同形体间的相似或者契合之初,重新组合,而形成既有形式美感,又有着深刻寓意的共生图形。平面设计是同样是一种简洁精练的过程,不排除一些平面设计依靠复杂的造型为基础,但是为了传达的需要,大部分设计作品还是以简洁著称。形体上的简化不仅可以有效提升传达性,同时更能体现设计的深刻意义,因此平面设计可以在中国传统共生图形的造型中汲取营养,通过更加简洁、巧妙的造型,塑造更加深刻的意蕴。

(四)以吉祥寓意为意蕴

吉祥是中华民族永恒的追求,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主题,因此吉祥贯穿于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更贯穿在各朝代和谐共生形的塑造中,和谐便是吉祥的代名词,更是吉祥的基础。吉祥不仅仅是一种话语,更是一种设计,是一种文化,吉祥寓意在和谐共生形中的应用主要有三种:其一,借助吉祥词语的组合传达吉祥意义;其二,借助吉祥图案的组合传达吉祥寓意;其三,采用图文混排的方式传达吉祥寓意。通过字中字、形中形、字中形、形中字等多种手法,不仅丰富了共生图形的构图方式,而且借助共生图形更好地传达了中国特有的吉祥寓意。虽然开始逐渐商业化,但是其寓意的传达并不会因此磨灭,而是为了达到更好的传达效果,更加重视吉祥寓意的传达,这便是以意蕴为基础的共生图形与平面设计的契合。特别是在喜庆文化的平面设计中,不论设计者采用哪种共生方式,都是为了表现家人的美好生活,表达对朋友的美好祝福,宣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二、共生美学为契机的平面设计本土化

如何将中国平面设计国际化,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优秀的设计师,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研究,我们发现越是民族的,反而越是世界的,中国不缺乏优秀的设计人才,而缺乏的是一种优秀的设计文化,中国设计的国际化离不开中国丰富文化的支撑,同时也离不开人们对这种文化的发掘与探究。共生作为一种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特殊美学符号,其与中国之传统文化息息相关,而可悲的是这种手法的设计引入并不是中国设计师完成的,这也正是中国设计发展的可悲之处,平面设计的国际化趋势中不乏这种具有典型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视觉符号,但是往往存在如此的尴尬。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以共生美学为契机,总结平面设计国际化背景下中国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从而深层次探究中国平面设计的本土化与国际化之路。

(一)共生美学在平面设计本土化中的应用背景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物质文化交流的频繁,外来文化不断侵蚀,一些新技术、新载体、新思维不断进入,这个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而中国的平面设计却因此落入了一个怪圈中,很多国内设计师面对如此深厚的文化熟视无睹,而国外设计师却纷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这不仅仅是设计行业的悲哀,也是一种文化发展的悲哀。在当今社会背景下,设计师应当担负起中国设计国际化的重任,同时在文化传承中寻找灵感。共生美学便是一个契机,是打开中国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结合的钥匙,那么应当如何在现代设计中汲取中国传统共生思想的养分呢?

首先我们应当把握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天人合一”思想,实现传统思想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同时在传统图形中寻找设计灵感,融入现代设计,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设计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刻苦的钻研精神,在此基础上进行长期的钻研,这样才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另外,设计师也需要把握住共生的相关基础,对共生的要素、类型及方式有深刻的把握,在原有的形体上进行再设计、再创造,形成一种新的图形,而这种图形在保证原有文化意蕴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意义。再次,这个再创造的过程需要继承共生的神韵与气质,并且运用的现代设计中,让设计在发展创新的同时立足根本,通过新形式、新载体宣扬中国传统文化,高瞻远瞩,实现中华民族的的文化复兴。

(二)共生美学在平面设计本土化中的应用策略

1.以形体为基础的设计发展

设计的全球化使得中国设计师接触到了一些新技术、新载体、新思维,但是因此也导致了部分设计师的迷失,设计一味追求科技化、国际化,而忽略了中华之根,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这一丰腴土壤。中华之设计必然离不开中华之文化,而以中华之文化符号化的视觉形象是中华之设计的基础。中国传统共生图形采用正负形、同构、偏旁部首组合等方式共生,这不仅是一种典型的化繁为简的设计手段,同时也是设计师常用的设计手法之一,而将这种形体抽象手法与一些新的技术、思维及手段相结合,势必会创造出更多的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平面设计作品。①丁锋:《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在图形创意中的应用研究》,第27—28页,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比如图2中的海报设计《圆》,此海报设计以台湾为主题,运用了台湾轮廓与玉镯缺口的共生关系进行的设计,缺了台湾的中国不仅是缺少了一片领土,而正像残缺的玉石一样,其价值会大幅下降,这巧妙的设计也不负众望地获得了第二届“靳埭强设计基金奖”中的“未来设计师大奖”。形体共生为设计的形体拓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同时也赋予设计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以中国传统共生形体为基础的优秀平面设计的典范。

图2 圆 贺师洋

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字是象形字,每个汉字犹如一副优美的图画,这是任何一个国家不可比拟的,中国之汉字博大精深也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可。汉字分为独体字及合体字,最小的构成单元是点与线,而且一个复杂汉字可以拆分为几部分,其中有承担造字语义支撑的部分,也有承担发音声部的部分,一个最复杂的汉字有六十多笔,上百个点、线组成,可见汉字的复杂程度。而以汉字的偏旁部首进行打散重组,组合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称之为偏旁共生,这也是形体共生的一种形式。这种共生形式多见于民间,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比如“招财进宝”“日进斗金”等。当然这种巧妙的设计思路也被很多设计师所接受,并且逐渐发扬光大。比如刘小康的海报设计“爱心自然”(见图3)便是一种巧妙的字体组合,他将这些传统的偏旁共生进行了再创造。传统意义上偏旁共生一般是将一些文字打散,进行重新组合,而他采用了取舍的办法,将“安心自然”四个字的核心部分或者整体部分组合起来,从而构成一个新的字体形式,将“心、自、然”融入“爱”,达到了能指与所指的高度一致性,最终为宣传环保主题服务。

图3 爱心自然刘小康

2.以意义为契机的设计深化

德国著名平面设计师霍尔·马蒂斯教授曾经说过:“一副好的设计应是靠图形语言,而不是靠文字来注解。”设计中图形的传达显然高于其他任何元素,同样图形也饱含着设计师的情感与期许。图形的符号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人类将自己的情感移植到图形中,同时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传承整合,最终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视觉文化符号。中国之传统和谐共生形以和谐为主旨,以共生为形态,是当时人们的精神感情及审美趋向的集合体。当今中国之平面设计不乏新颖的形式、也不乏巧妙的构思,但是整体上缺乏了一种文化性,缺乏一种共性,而这种共性正是以中华传统历史文化为基础的意义拓展。设计离不开文化,正如鱼儿离不开水一样。值得庆幸的是,中国之设计并非无水之源,仅仅是设计师陷入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尴尬。

将中国传统和谐共生美学注入到平面设计中去,不仅需要形体的契合为基础,同时也需要意义的共生性,比如图4中陈幼坚的《日本G8画廊展览及讲座海报》,设计的作品便是把握住了汉字的“東”以因为单词“West”(西)之间形体上的特征进行巧妙共生,使得汉字“東”倒过来就是“West”的组合体,从而表现出东西文化的交融。文字的共生,不仅使得字面产生奇异的视觉效果,吸引观者注意力,同时还能更加形象地突出某种意义,使得汉字形象更加个性,表意更加准确、迅速、有效。共生不仅仅单纯依靠形体的相似性,更重要的是意义的相关性,抑或同质、抑或矛盾、抑或整体、抑或部分,不论是哪种,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和谐共生美学为基础的设计拓展的无限魅力。

图4 日本G8画廊展览及讲座海报 陈幼坚

图5 朝韩统一主题海报 靳埭强

日本的平面设计以简洁高雅著称,但其背后所隐藏的传统文化意念之深,手法之高,是非常值得本土设计借鉴的。要塑造本土化特色的平面设计,首先传统文化不能忽视。中国流传的文化系统里面,许多元素可被借鉴、改造,如书法艺术形态下的文字设计,国画艺术形态下的水墨审美,通过现代的表现方式进行重新诠释,可以塑造出新东方主义的审美意境。如图5,靳埭强的《朝韩统一》海报,以两文字的共生部位为结合点,书法艺术与现代字体的结合表现,深邃的水墨处理,让人联想到两国同根的历史和分离的现状,巧妙却引人深思。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平面设计也不再单纯限定于一个平面中,特别是平面与媒体的结合,使得设计形式发生了质的飞跃。利用新媒体技术来传达共生理念的广告也是对共生形的拓展,图形的设计手段逐渐由平面的绘、写、刻、印扩展到摄像、电脑等;信息的载体也由平面的印刷品扩展到电影、电视等立体的、声光综合的活动形象,从而使图形设计超出了平面设计的范围。①王绍强:《图形创意新灵感高招》,第7页,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在科技中,为实现某种工具的功能,常常采用仿生学的手法,比如飞机、汽车的流线形设计的灵感来自于鸟、鱼;人们利用蝙蝠的超声波原理发明了雷达。平面设计同样如此,为了表现一种东西的某种特性,会使用仿生学的手法,构成一种生物或者一种生物某种特性与设计主题的融合,比如用豹子的奔跑形容车速,在很多广告中经常看到向前奔跑的豹子与车子的组合,这边是一种仿生学层面的共生应用,也是新媒体技术引导下的共生。图6为一则辣番茄酱的广告,为了彰显其辣的特性,设计师采用了一种拟人化的表现方式,也就是采用了上文提到的仿生学,将瓶子口倒出辣番茄酱的形态与人吃辣之后伸出舌头的形态相结合,达到了两种截然不同动作的意义共生,以此彰显产品的特性,这种共生可以有效激发受众的购买欲望,勾起他们跃跃欲试的心理,从而促进产品的销售。

图6 辣番茄酱广告 出自:圣保罗广告(DM9DDB publicidate)

商业性平面广告为商业服务,很多设计师认为商业性平面广告会因此失去设计的美感,他们将商业广告与广告设计独立开来,认为美的广告不应当拘泥于形式,不应当以宣扬商业性为目的,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并不是一味排斥商业广告,而是担心商业广告的融入会导致平面设计的过于商业化,而从根本上失去创意性。从这个广告不难看出,这种忧虑是不存在的,而且平面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便是为宣传主体服务,只要充分掌握共生、同构、错视等诸多设计理论,并且做到灵活运用,完全可以使得商业广告实现宣传与美感的共生。

三、基于共生美学的平面设计发展展望

中国传统共生以共生意念为基础,通过几千年发展不断衍生出丰富的视觉形式,并且搭配移情的表现手法,在中和共生中不断发展,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直观表现,同样也是中华民族设计表现中不重“写实”重“传神”,不重“再现”而重“表现”的设计观的综合表现。共生文化在设计中的应用并不深入,大部分还是停留在形体共生层面上,对于意义共生的挖掘存在明显的不足,甚至很多外国设计师已经意识到这种设计的优势,在某些方面的应用优于国内设计师,不过外国某些设计师的共生作品设计在形体和意义上虽然达到了高度统一,但是因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知半解,其设计还是存在极大的缺陷,而这一点便是国内设计师需要努力的。中国传统文化只有中国人自己能更好地理解把握,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点的平面设计也需要中国人自己发展深化,并且逐渐推向世界。

作为一个中国设计师,我们有必要不断在传统艺术文化中汲取营养,通过对其理解分析,得其形,解其意,传其神,并应用到自己的平面设计创意中去,结合当今的新媒体及新手段进行再创造,才能完成更多的、更具有中国典型本土化特色的优秀作品。而中国之设计才能走上国际设计舞台。

【责任编辑:于尚艳】

J061

A

1000-5455(2014)05-0156-05

黄敏(1982—),女,广东广州人,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2014-05-30

猜你喜欢
形体本土化共生
浅谈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