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莉
改革开放和中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得到极大推动。建设高效率、高水平、高质量、集现代化技术于一体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成为新时期国家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图书馆现实需求的双重催动下,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软件开发及应用得到蓬勃发展,一大批致力于推动图书自动化进程的商业集团及IT人士为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目前图书馆自动化建设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图书馆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在经历了单功能模块系统,到终端/主机阶段的区域流通,再到局域网下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下的小群落自动化实现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所囊括的范围越来越广,功能越来越丰富,基于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突破传统的单体图书馆业务自动化流程,重点发展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资源整合系统是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在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更新,图书馆在信息共建共享和资源高度整合的要求下,对引进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有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在软件应用的扩展性、伸缩性及个性化的实现上已经很难满足图书馆现实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了解新环境下图书馆对自动化软件的使用要求,从而对基于开放源码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Koha的发展优势和前景做出预测,以充分展现其良好的适应性和先进性。
国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1],MARC机读目录的研制标志着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研发的正式开始。我国研发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时间要晚于国外,大概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较为成熟的研发出现在80年代中期[2]。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市场形成完善的研发体系。尽管研发团队中因市场压力和同业间竞争的存在,大批公司或面临被挤出自动化软件市场或被兼并的可能,但最终在图书馆自动化软件市场上占住生存之地的研发团队,都拥有着成熟的研发技术及完善的研发体系。20世纪80年代左右出现了大批商业化的图书馆自动化软件,一些专门研究图书馆自动化软件的公司开始出现。如1978年美国加州的Innovative Interface公司(代表产品INNOPAC系统)[3];1979年成立于美国亚拉巴马州Huntsville的Sirsi公司(2005年和Dynix公司合并为SirsiDynix Corporation,总部设在犹他州的Lehi);1983年成立的Dynix(与Sirsi公司合并后SirsiDynix Corporation拥有的代表产品为Unicorn和Horizon系统)[4];1986年以色列的艾利贝斯集团(Ex Libris Group代表产品Aleph500系统)[5]等等。这些公司在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实力日渐增强,客户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拥有各自稳定的市场份额。如成立于1986年的Ex Libris Group,目前在全球25个国家中设有8个分支机构,17个代理商,为74个国家6大洲的4400多个客户提供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服务[6]。
国内开发较成功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有很多。研发比较成熟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有:1988年由深圳图书馆承担的国家文化部重点科技项目“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1999年由江苏省教委资助、江苏省高校联合开发的“江苏汇文图书馆管理系统Libsys”;由北京邮电大学1996承担的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现代电子化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MELINETS”。还有相当比例的中小型馆使用的其他软件,如1992年开始研制,经历了DOS版本、Windows局域网版本、发展到今天网络版8.0的重庆“图腾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由北京金盘鹏图开发的“金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由大连网信(原大连博菲特软件有限公司)研发的“妙思文献管理集成系统”;等等。这些研发主体不同、服务群体各有特色、系统体系略有侧重的软件研发市场构成了国内图书馆自动化市场共同发展前行的现状。这和我国目前图书馆事业发展不均衡的现实状况有很大关系。各图书馆在进行馆内自动化建设时,根据自身馆藏建设、读者需求、业务需要、技术支撑、经费能力等馆情,在层次各异的自动化软件市场中选择符合本馆实际需求的软件系统,不失为一种合乎馆情发展现实的理想选择。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带动下,网络环境更加优异,技术发展也更快。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开发向国家整体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靠近,开始呈现后继功能完善、客户的个性化服务、产品的人性化设置等研发特点。一些多媒体数字资源管理平台、手机移动图书、读者短信服务平台、电话自助服务、掌上终端、基于云链的整合技术等纷纷出现,改善了整个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服务效果[7]。然而,在图书馆的实际操作中可以发现,这种集成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1)在图书馆使用的集成系统中,功能模块大都以打包的形式安装运行,很多模块因为图书馆实际情况、技术支持、人员专业度的限制等原因并没有充分发挥模块的应有效果,甚至一些模块并不符合图书馆的需求;(2)面对用户使用中提出的针对馆内情况增加相应功能的扩展化服务,软件商的技术实力未必能很快满足图书馆的需求;(3)软件用户对开发商的依赖度很高。软件的安装、调试、人员培训及后续更新都必须依靠原软件开发商的协助才能进行;(4)系统高昂的购置费用也是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中的一个难题,大多数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售价较高,对一些经费紧张的图书馆而言实现馆内管理现代化的难度很大。即便是安装了低版本的管理系统,想跟上整个图书馆现代化的脚步,对原有系统进行更新升级及新模块的置入,价格仍然是个阻碍[8]。
开源软件(OSS)作为一种新型的软件开发模式,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可[9]。在信息产业的一些基本领域,以及企业的一些应用领域,都出现了大批开源应用[10]。针对图书馆领域的开源软件设计也异军突起。目前,国际上已有至少12种基于开源模式进行研发和应用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从未来图书馆发展规划的战略高度上重视这种新兴的软件开发模式[11]。
开源软件模式打破了传统密闭式的软件开发过程,所有软件开发人员均可对开放源代码进行再开发和利用。特别是软件个体开发中对源代码进行修改后的嵌入式开发应用,加快了软件开发的进程。这种灵活、高效的组配源码开发模式很好地适应了用户对软件的使用需求,突破了传统软件应用中对软件开发商的高度依赖和整体软件运用的束缚性。用户根据应用需求对平台软件作二次开发和利用,大大提高了软件应用环境下的个性化技术支持和服务。
延伸下的开源软件系统带来的便是开发的低成本和使用的低成本。以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市场为例,从国内外市场来看,软件购入的高额成本一直是限制各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瓶颈。据调查,目前国内有竞争力的几款软件如江苏的汇文系统、北邮的MELINET系统、深圳的ILAS-Ⅱ系统等,整套售价均在20万左右。国外的自动化系统更是昂贵,美国SirsirDynix公司的Horizon系列产品,售价最低也在十多万美元以上[11]。开源软件恰恰在资金方面占很大优势,因其源码的开放,带来的软件开发任务的共同承担和推进,使整个目标开发软件的成本非常小,甚至一些开源软件成本近乎为零,不存在软件高昂购买的负担和压力。目前较成熟的开源软件代表产品有 Linux、W iki、PHP、OpenOffice.org、Creative Commons等,逐渐在软件市场上发挥它们的优势[12]。
2.1.1 Koha理念
Koha是完全基于开放源码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也是第一个GNU通用公共授权的整合式图书馆管理软件。它不仅集成了图书馆传统的业务功能(从图书馆基本功能模块到高级选项的各种功能),而且还充分采用了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机制。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近千家图书馆采用了Koha系统,软件的功能和特性化服务也在进一步深化[13]。
2.1.2 Koha的体系结构
Koha软件主要基于Web的B/S模式进行系统架构。该模式通过Web浏览器统一接入系统,摆脱了客户端对特定服务器的依赖,能使客户端的配置和结构进一步简化和易用。Koha采用Perl脚本进行软件编写,支持各种操作系统如Linux、Unix、Mac OS X等,支持多种国际协议标准如Z39.50、UNIMARC、MARC21、ISO-2709、Z39.71、Unicode3.0等,采用同样基于开放源码开发的MySQL数据库系统。
图1 Koha的体系结构
本文从技术和功能方面对Koha和商业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作一比较,国内选取汇文系统、北邮系统,国外商业软件选取Aleph500为比较对象。
2.2.1 技术方面的比较
表1 Koha与商业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比较
如表1所示,Koha采用的B/S体系架构,统一了客户端模式,将系统功能的核心部分放在服务器上实现,客户端几乎没有压力,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同时这种客户端、服务器、中间件的三层体系架构,实现了跨平台操作,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能轻松实现系统的升级和维护。Koha对操作系统没有特别限制,几乎可以在任何系统上使用,通用性较强。其采用的MySQL数据库作为开放源码开发的软件,拥有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成本低的特点,运行能力较强。Koha联合开发的研发模式背后有强大的技术支持团队,致力于Koha建设的软件人员在开源环境下献策献力,形成庞大的技术支撑平台。陈定权、欧志英把Koha的技术支持模式分为三种,即自行维护、购买支持和联盟支持[17],这也从一定角度反应出Koha的开放性和自由性。总之,Koha是基于开源软件系统理念下生成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其本身具有开源软件鲜明的特点。软件源码的开放,把网络技术追求自由、灵活、推崇个性化创新和联盟开发等特色的技术革命推向了大众。其联合开发、联盟服务、低成本投入、自行维护等软件特色使Koha在图书馆自动化市场大放异彩。
2.2.2 功能方面的比较
Koha具有全功能的模块化设计,兼容了从基本功能到高级功能的所有模式,几乎适合全世界任何类型的图书馆使用。熊军在对2000—2009年美国开源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作研究时发现,相比较Evergreen系统的公共图书馆高利用率,以及OPALS系统的中小学图书馆高利用率来看,Koha系统的用户比较均衡,各种类型的用户都有使用[18]。因其严格遵守业界技术标准,系统兼容性很高,能更好地实现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共享管理。Koha的基本业务功能即其核心功能模块以及其扩展功能模块即用户需求模块均是以“图书馆自己的需求”为中心进行开发和订购,系统的个性化服务及模块设置的人性化程度较高,这也是开源软件相比较传统软件开发的优势和魅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商业化软件本身的利益追求,商业软件的功能模块发展速度很快,新产品新功能新技术也在跟进。但应该冷静地看到,目前国内商业软件技术创新力远远不足,甚至一些软件开发商的技术储备正在下降,技术人员短缺、技术落后的现象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造成的后果便是一些在运行的图书馆自动化软件跟不上整个图书馆界的现代化步伐,并且缺乏原有厂商的技术支持而不得不转换系统,近而造成资源的二次浪费。Koha开源软件的优势可以很好地避免技术匮乏的弊端,它的开放性、自由性,以及开源软件倡导的合作、协助、共同开发的研发精神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表2 Koha与商业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比较
Koha目前已在全球多个国家被广泛使用,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波兰、印度等,但是在我国国内市场上Koha仍然是个新鲜产品。这其中有不少原因:首先Koha的本土化过程还未完成,目前只有台湾地区本土化完成的中文繁体版本。系统的本土化是一个软件在当地市场推广运行的先期条件,Koha还未完善的汉化处理是目前Koha在国内市场推广使用的一个不小阻碍。其次,人们对开源软件的认知认可程度还有待提高。图书馆界第一次正式将开源运动纳入图书馆学研究范围是在2006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和中国图书馆学会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2006“数字图书馆与开放源软件(OSS)”学术研讨会,会上将“开放源软件”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进行专门研究[19]。图书馆学术界对开源软件的认知尚且只是短短几年,普通用户更是知之甚少。引用王萍对国内推广开源软件面临的问题所作的调查也可以了解到其中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43%的受访者认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推动力不足”;22%的受访者认为主要原因是“缺乏馆际合作的意识和氛围”;18%的受访者把原因归咎为“国内缺乏即懂得开源软件又熟悉图书馆学理论的人”;15%的受访者觉得“有效的商业模式并未形成”是开源软件在国内得不到有效推广的主要原因[17]。王萍所作的对开源软件推广难问题的调查,同样也是Koha在国内市场面对的主要障碍。但应该看到,开源软件在信息市场上的引领方向为Koha等一些开源运用打下了良好基础。2007年1月20日,美国LibLime公司宣布启动开源图书馆自动化系统Koha课堂计划免费向设有图书馆学的学校提供Koha系统学习[20]。现在美国得克萨斯女子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图书资讯学系等,都在对学生开展免费的Koha系统及其源代码教育与培训[21],目标就是培养大批的具有充足图书馆自动化软件操作经验的未来图书馆员。
Koha开放的、协同的、共建共享的整合式资源管理系统不仅支持所有的操作和移动平台,而且能自带图书馆门户的网站,其多语种多MARC的支持平台使其在全球的图书馆自动化市场中已拥有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目前,Koha的中文汉化处理已经基本完成,正处于调试阶段。作为新一代图书馆整合管理系统,Koha打破了传统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设计的局限性,在拓展性、伸缩性和个性化建设上独树一帜。其开源软件基础降低了用户对商业化软件的高度依赖,也突破了传统商业软件开发下的高成本高售价的用户使用瓶颈。作为一款性能优越、功能稳定的开放源码的图书馆自动化软件,Koha无疑改变着整个图书馆自动化市场的发展方向,对未来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发展有着不可比拟的推动作用。
[1]霍建梅,李书宁.国外图书馆自动化市场发展状况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4):66-71.
[2]潘秀琴.国内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比较分析[J].现代情报,2007(7):126-127,130.
[3]Innovative Interface[EB/OL].[2013-07-01].http://www.iii.com/about/index.shtml.
[4]About SirsiDynix[EB/OL].[2013-07-09].http://www.sirsidynix.com/about-us.
[5]Our Vision[EB/OL].[2013-07-11].http://www.exlibrisgroup.com/cn/category/OurVision.
[6]Ex Libris around the world[EB/OL].[2013-07-11].http://www.exlibrisgroup.com/category/World.
[7]陈定权,刘颉颃,等.整合性图书馆系统发展方向探究[J].图书馆论坛,2010(10):19-22.
[8]刘鎏.我国公共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调查与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1(3):47-50.
[9]顾宏军.开源软件渐成主流[J].软件世界,2007(16):46-47.
[10]王婷,杨守文.开源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在国内的应用及推广策略[J].图书馆论坛,2008(6):78-80.
[11]阮莉萍,徐恩元.图书馆自动化开源系统的市场可行性研究[J].现代情报,2007(4):17-19.
[12]360 百科.开源软件[EB/OL].[2013-08-01].http://baike.so.com/doc/6273769.htm l.
[13]About Liblim Koha[EB/OL].[2013-06-29].http://www.koha.org/main.asp?page=1030.
[14]汇文软件.Libsys图书馆管理系统[EB/OL].[2013-06-30].http://www.libsys.com.cn/libsys.php.
[15]现代电子化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MELINETSⅡ)介绍[EB/OL].[2013-07-01].http://www.bcrj.com.cn/MELIN ETS%20II.htm.
[16]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Aleph[EB/OL].[2013-07-05].http://www.exlibris.com.cn/new/products/aleph/index.asp.
[17]陈定权,欧志英.开源图书馆系统技术支持模式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2(1):73-77,82.
[18]熊军.美国图书馆开源自动化系统比较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0(2):107-110.
[19]刘立民,贾国柱,等.基于开放源的图书馆管理软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82-83.
[20]肖强.Koha在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J].图书馆,2011(2):119-120.
[21]Kohawith class[EB/OL].[2013-08-13].http://www.liblime.com/main.asp?page=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