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昌马灌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对策

2014-10-09 00:42田岩强
关键词:生态环境水利工程影响

摘要:疏勒河流域昌马灌区近年来十分重视国有骨干水利工程的建设,加之疏勒河流域移民工程的实施,昌马水库2002年九月建成,干渠、支干渠渠道衬砌率已达100%,由于渠道水量损失下降,地下水补充不足,导致灌区生态环境逐年恶化。

关键词:水利工程 生态环境 影响

疏勒河流域昌马灌区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祁连山北麓,疏勒河中上游,地理位置特殊,疏勒河径流为灌区主要的地表水水源,用水单位主要包括玉门市、安西县两市县8个乡镇及3个项目移民基地和2个国营农场,总灌溉面积约50余万亩。该区深居内陆,气候属典型的大陆干旱性气候,是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地区之一,海拔1200m以上。自然环境恶劣,风多雨少,沙尘暴频繁,昼夜温差大,光照强烈,蒸发指数高,据资料显示,该区年降水量不足52mm,平均蒸发量达2754.9mm,蒸发量最大的年份可达3420mm,是降水量的48-87倍。流经该区的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山区,水源以冰川融水为主,大气降水和露头泉水补充为辅,河源年径流总量约10.3亿立方米左右。灌区基本可分为绿洲平原区和戈壁荒漠区,森林覆盖率约为7.15%。

1 灌区现状

1.1 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昌马灌区国有骨干水利工程配套基本健全,现有总干渠2条,支干渠15条,支渠71条,斗渠163条,农渠104条。全长1156.1公里,干渠、支干渠、支渠衬砌率达到100%,斗农渠衬砌率相对较低,但随着近年来用水户节水意识的增强,政府及农户积极出资投劳,大搞田间水利工程建设,衬砌率较以前有明显上升,个别乡镇斗农渠衬砌率已达到80%以上,末级渠道衬砌率逐年上升。

现今,疏勒河上游已建成库容约1.9亿立方米的调蓄水库一座,年调蓄水量约10亿立方米左右,结束了疏勒河年径流量时间上分布不均匀的历史,有效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1.2 生态环境现状

昌马灌区的建设与发展在改造自然和为灌区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昌马灌区现有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森林覆盖率不足7.5%,戈壁边缘树木逐年枯死,泉眼日渐干枯,土壤沙化程度加剧,地下水位连年下降,生态植被干枯死亡,湿地退化,蒸发较大,地下水补充不足,耕地出现盐碱化。尽管每年灌区管理处和当地政府全民动员,大搞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但是对于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现状而言,只是“杯水车薪”。加之“重植轻管”,人为破环生态植被的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成活率极低,近年来,因移民人数增加,农产品价格上扬,灌区农户大面积开垦荒地,破坏了原有的生态植被,生态环境逐年恶化。

1.3 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的基础条件,有水变绿洲,无水难根治。自昌马水库建成投入运行后,昌马灌区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基本可满足现有耕地和林草地灌溉面积的灌溉需求。根据地形地貌特征,昌马灌区大致可分为戈壁区和绿洲区两块,俗有“南戈壁,北绿洲”之说,以旧西干渠和南干渠为界限,以南基本属于砂砾石沉积形成的戈壁,“土壤”中主要以砂石为主,有机物含量极低,普通植被很难扎根成活,植被生长所需水源主要以汛期上游下泄洪水为主,大气降水为辅,植被年生长期不足五个月,每年五月中旬至九月下旬为植被生长期,以乔木为例,生长速度极慢,每年不足20cm;旧西干渠和南干渠以北属土质较好的沉积平原区,该区土质肥沃,大部分属砂壤土,灌区耕地面积基本都分布在绿洲区。该区水利工程设施相对完善,地表水资源可通过现有渠道输送到绿洲区的各个角落,可为现有植被提供充足的水源。该区植被生长所需水源主要以灌溉农田时下渗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大气降水为辅。灌乔木种类相对较多,植被成活率高,植被生长期枝叶茂盛,生长速度快,为昌马灌区的天然绿色屏障。

2 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2.1 田间水利工程对生态植被的影响

长期以来,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比较重视“田、林、渠、路的规划,有田的地方必定有林带作保护,防风固沙,有田和林的地方一定有渠道保证供水,形成了良好的小区域生态系统。现今,由于单方水价的上涨,灌区农户节水意识明显增强,积极出资投劳采取砼衬砌、塑膜衬砌等等防渗措施,减少水量损失,渠道衬砌长度逐年增加,渗漏损失逐年减小,不能适时补充地下水,生态植被无法获得充足的水份。

2.2 灌溉机井对生态植被的影响

在昌马水库未建成以前,由于疏勒河上游来水量在时间分布上很不均匀,每逢夏灌用水高峰期,地表水资源就显得十分紧张,当时,为了“抗旱保丰收”,水管部门慷慨解囊补助资金,积极动员农户开凿机井,提取地下水保灌溉,有效缓解了灌区旱情。但是,未考虑到提取地下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地下水采补严重失衡,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根系较浅的生态植被无法获得足够水分,直至枯死。土壤出现盐碱化,部分耐碱性较差的植被逐年枯死。

2.3 人为因素对生态植被的影响

多年来,昌马灌区生态环境的逐年恶化,管理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出台了给灌区生态林无偿提供水量等相关政策拯救生态植被,但灌区农户只顾眼前利益,毫不顾忌的把生态用水灌入农田,生态林及草地得不到及时灌溉,导致大片生态林干旱死亡。大面积开荒,破坏土壤结构和原有植被,毁坏了自然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之部分地区管理不严,随意采砂、挖药材,土壤沙漠化加剧,草场退化速度加快。

2.4 重建轻管,人工种植的生态植被成活率低

在长期的生态建设过程中,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到位,在无利益可图的情况下,对生态保护的意识还相当低,人工生态植被成活率低。虽然每年都按当地政府分配的任务大肆植树造林,但在苗木幼苗期管理责任不落实或管理不到位,不及时灌水,导致出现“年年造林,不见成林”的局面。即使有些植被艰难的度过了幼苗生长期,但在后期管理中,不重视林地的看护,蓄啃林木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部分林木当年种植,当年死亡。endprint

3 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教育引导

在全灌区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同时,政府部门还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利用一切优势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环境宣传活动。此外,政府部门还可以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机制,引导和鼓励群众广泛参与,积极建言献策,以有效地推动灌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健康稳定发展。

3.2 健全管理制度

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三统一”,严格落实重大经济决策、重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区域流域开发规划、自然资源开发规划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探索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投资和管理营运机制,鼓励有投资经营、有管理能力的内外投资经营者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投资经营。采取拍卖、租赁、股份经营等各种形式,调动全民参与治理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3.3 加大资金投入

要把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完善的生态环境投入规划方案。在方案中,要详细列出整个生态环境建设中各项费用的支出情况,以有效提高其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政府部门还可以将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以及行政手段相互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进程,逐步建立健全资源更新补偿机制。

3.4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灌区应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把先进的科技成果动用到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防沙治沙、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之中。同时,注重选择适宜的种苗,生态林和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合理搭配,加快治沙产业、节水技术推广应用,真正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态环境治理和改善的强大武器。各级政府也要承担起“守土有责,守土负责”的使命,积极推进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创新,不断提升环境保护质量。

4 结语

昌马灌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植被极其脆弱,为了逐步改善灌区生态环境现状,当地政府和社会各基层需要做的工作很多,虽然,水利工程的逐步完善可以提高渠道水的利用率,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符合当前国家提出的建立节水型社会的需求,但是在工程发挥作用的同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灌区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切切实实地提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一项长期性的历史任务,在灌区水管部门关注的同时,要让政府部门重视,社会支持,全民动员,尽快建立生态环境建设机制,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贾世思.靖远县生态环境恶化原因及对策[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5(1):102.

[2]董力行.玉门水土保持现状及发展探讨[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5(1):103-104.

[3]潘佑找.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对农业环境保护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4.

作者简介:

田岩强(1978-),男,本科,水利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规划计划与设计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水利工程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