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玲 张艳
摘 要:为了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提高农业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分析了农业高职院校对科技创新的认识、科研队伍建设、科研经费投入、科研管理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准确定位、加大投入、拓宽合作渠道和提高管理水平等策略建议,为农业高职院校乃至其他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农业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213-02
一、农业高职院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实现科教兴国战略,高等教育责无旁贷。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建设方面,高等学校担当了主力军的角色。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社会影响力大小和对社会贡献度的重要指标。同时,社会发展对高校的依赖性变得越来越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各类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提出要探索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加强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研发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才能实现。在此背景下,农业高等职业院校的科研能力建设、科研队伍培养、科研经费投入、科研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必须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是农业高职院校不可回避的现实。由于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快,很多学校存在科研基础薄弱、科研条件差、科技投入经费不足、科研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致使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参与科研项目机会少,科技创新能力弱,服务能力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为了增强农业职业院校的适应性和为“三农”服务的能力,以部分涉农高职院校为对象,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策略和建议,为农业高职院校乃至其他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农业高职院校的科研现状及存在问题
1.对科研工作不够重视,缺乏科研意识
有些教师对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搞不搞科研不重要,或者认为科研是普通高校和专业科研机构的事。客观上讲,与普通高等学校的科研工作相比,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存在基础薄弱、科研条件差、课题数量少、课题层次低、科研业绩认可度不高等现实问题,导致一些领导和教师,对科研工作重视度不够,甚至缺乏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消极,很多学校缺乏良好的科研氛围和开展科研的动力,承担科研项目不主动,很多人只是迫于评职称的压力或攻读学位的硬性要求,才承担课题和开展科研。
2.科研队伍素质不高,科研工作不能持续发展
部分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的,教师普遍缺乏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的基础与经验,没有经过科研工作的历练。在申报科研项目时往往无从下手,选题随意性大。加之教师的教学任务过重,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一面忙于备课上课,一面忙于进修、考试、攻读学位,根本无暇顾及科研。此外,由于学校办学经费不宽裕,允许教师参加科技交流和科研培训的机会不多,因此,教师获得科研信息有限,科研视野相对狭窄,对本领域科技发展热点捕捉不准确,科研选题针对性差。多数高职院校没有组建有明确研究方向的科研团队,即便是能参与一些课题或项目,也是临时找几个人凑在一起,项目结束就各奔东西了,这些因素均导科研工作发展缺乏持续性。
3.科研投入不足,制约科研能力的提高
多数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把重心放在教学上,重视教学设施的配置,轻视科研场地和设备的建设,用于科研的经费与教学经费比例失调,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甚至没有专门的科研经费。据统计,目前农业高职院校年科研经费50万元以上的占20%,30万—50万元的占10%,10万—30万元的占20%,不足10万元的占50%。可见,多数农业高职院校存在科研经费紧张的状况。短缺的经费投入与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需求相比,只能算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支撑工作能力的提升和增强。
4.科研管理机制不完善,不利于激发积极性
科研管理机制是开展科研工作的保证和支撑。多数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起步晚,机构设置简单,管理制度不健全,专职管理人员职数较少;有的院校甚至没有专门从事科研管理的工作人员,更谈不上设立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由于人手受限,科研职能部门对课题的管理无法达到全面规范管理的要求,对课题只注重立项和结题而忽视过程管理,对论文只追求发表数量而忽视质量要求,对纵向课题只起到公示发布的作用而忽视对院内科研力量有机的整合,对科研的类型只注重纵向课题而忽视横向课题的承接。对科研业绩的评价和认可机制也不健全、不合理,许多教师的科研工作得不到应有的认可。科研动力仅仅来自于评定职称的需要,而不是源自于内心对科技创新的追求。教学的科研积极性难以调动和激发,也很难达到以科研促教学的目的。
三、提高高职院校科研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对科研重要性的正确认识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工作的意见》中有指出,“教学与生产、科技工作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对高职院校提出了“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技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要求。高职院校已占居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理应树立“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 。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经验表明,一所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关键靠科研和科技服务水平;一个教师的社会影响力,关键靠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因此,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都应树立科研强校,引领未来的观念,应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领导应从管理高度突出科研的重要地位,教师应积极参与科研,从科学研究着手驾驭知识,用科研工作的成果丰富或创新教学内容,促进科研和教学相互提高,为推动农业高职院校发展和服务现代农业能力提高提供有力支撑。endprint
2.准确定位,量力而行
农业高职院校的科研应立足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立足于培养应用型农业技能人才的目标,要有鲜明的特色,要能发挥农业行业优势,而不应与综合型大学、科研型大学和科研院所等盲目攀比。农业高职院校的科研内容要与“三农”相结合,紧紧围绕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围绕中原经济区提出的“三化”协调的目标开展科技创新研究,推广农业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强农业高职院校办学实力。
3.改善科研条件、加大科研投入
科研经费是科研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保证,除了高职院校本身应保证投入一定数量的科研经费外,还应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科研任务,也可采取校企结合的方法争取企业科研项目,多途径解决经费问题。高职院校首先要完善院内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科研经费资助机制,扩大科研经费资助的范围,加大科研经费的资助力度。同时,高职院校还应搭建科技平台,为高质量完成科研项目服务建立信息平台,积极为教师提供获取新信息的条件,如开通网络数据库,提供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进修机会等;建立科研实施平台,提供必要的科研场所和科研设施与设备,保证科研的正常进行;提供科研成果应用和推广平台,与企业建立广泛合作,加大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使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最大。
4.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努力拓宽项目来源渠道
高职院校由于自身职业教育的属性,普遍与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教师从事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应用研究以及技术创新成果的转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多年来与“三农”形成了密切的关系,学院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加强校企合作,及 时了解“三农”的需求,把最新、最实用的技术和措施送到企业或农民手中。在校园内要构建多主题、多层次、多形式的学术交流平台,营造浓厚的学术探究氛围,加强学院内外的学术切磋探讨,促进学院与兄弟院校、学术界的联系沟通。
5.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科研工作的管理水平
科研管理对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学校应建立健全科研管理机构和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课题申报评审中期检查结题和推广等管理工作,努力提高科研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率;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激励机制,以调动和激励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工作动机,并且不断地提高教师及科研人员整体素质,推动科研不断创新与发展。这些将对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为科研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进修、学习机会。科研管理人员应树立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熟悉科研管理业务,并具备一定的公关能力。学院要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工作体系,结合高职院校本身的特点,创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办法,做到既有利于工作,又有利于教师开展科研,逐步使科研工作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吕俊峰,袁建平,孙小娅.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5):24-26.
[2] 滕勇.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4):111-112.
[3] 陈家颐.构建高职院校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考[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7,(3):61-64.
[4] 张家寰.高职院校综合办学能力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37.
[5] 高宏艳,张哲芬.探讨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的思路[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84.
[6] 张学军.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教育科研管理[J].当代教育论坛,2008,(4):30.
[责任编辑 王 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