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学特色发展模式研究

2014-10-08 22:54赵喻玲张汝根谭丽涛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3期
关键词:办学校企特色

赵喻玲+张汝根+谭丽涛

摘 要:地方大学特色发展的形成是提高地方高校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强化特色意识、重视地方特色建设、强化和完善地方大学特色发展,已经成为地方大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能够脱颖而出的战略性决策。因此,在阐述地方大学特色发展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基础上,分析了国外地方大学特色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经验启示,并据此构建了地方大学特色发展模式,对我国地方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方大学;模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195-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就高等教育优化结构、特色办学做出了新部署,明确指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一、地方大学特色发展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地方特色是一个地区或地方特有的风土个性,是隶属于当地最本质的特色。地方大学特色发展主要强调地方大学的特性,即一所地方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要逐渐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使之符合大学教育本质规律和培养目标,区别于其他地方高校的较持久和稳定的发展方式。具体来说,发展特色性地方大学须具备以下特征。

(一)地域独特性

地方大学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其所处的地域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在长期办学实践中会形成不同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等,使地方性大学带有浓厚的地域性色彩。其实质也就是地域创新,是发展特色性地方大学的核心特征。

(二)地方认同性

地方大学特色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必须经得起历史实践的考验。在这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必须通过实践体现出其独特的办学理念、优势专业学科等具有的稳定性,且得到地方社会的认同。

(三)地方发展性

地方大学特色发展必须兼顾长远理想和当前任务,这就需要着眼于学校的发展前景,立足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使地方大学和地方经济达到协同发展,具有明显的地方发展性。

二、国外地方大学特色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经验启示

特色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形态特征。从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看,许多默默无闻的普通大学往往是通过走特色化道路,一方面为其在激烈的竞争夹缝里求生存,另一方面也为其发展成为名牌大学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捷径。

(一)国外地方大学特色发展模式

1.美国地方大学特色发展模式

加州高等教育系统和纽约州立大学系统是美国影响最大的两个公立高教系统。加州选择了一条特色化的发展道路,成功地创立了美国最大、最具特色的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加州大学系统、加州州立大学系统和加州社区学院系统,每个系统又包含若干所独立建制的大学或学院。从其院校分布来看,因为加州没有中心城市之说,所以它的高等教育也并不集中于某一大城市,而是遍布全州,其学校的数量与人口分布是成正比的。加州分明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确保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不同需求。这也是美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的条件之一。

纽约州立大学系统产生于二战以后,它是为适应退伍军人涌入高校和“生育高峰”带来的高等教育入学压力而组建的。经过不断的调整和改革,纽约州立大学系统形成了美国最为庞大的综合性高等教育系统。20世纪80年代初,纽约州立大学系统建设的重点逐渐从重视基本建设转向如何建立一个精简、高效的体系,分期分批的对各校区的任务、校区的设置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校区间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整。

加州和纽约州分别采取了分化和综合两种不同特征的制度发展模式,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发展路径。由此可见,在美国,无论是各州级还是各郡(州府和特区)级地方高校都有其与自身特色相关联的发展模式。

2.俄罗斯地方大学特色发展模式

俄罗斯组建联邦大学首先考虑了高校的布局结构。以莫斯科国立大学和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为核心,辐射西伯利亚、南部、北部、远东四个地区,立足为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需要,考虑了高校的综合性和行业性要与本地区优势资源相结合的特点,整合行业性和拔尖大学的学科优势,重点发展核能领域及冶金机械领域,初步构建了全国范围内的联邦大学网。体现了地方大学特色发展对国家整体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二)我国所得经验及启示

1.大学特色发展应正确处理大学与政府的关系

从美国、俄罗斯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在促进高校特色办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实践可以看出,高校特色办学很大程度上是要依靠高校自身内发性的特色化办学需要,基于学校所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人才和科研提出的非常规化的办学需求,而不是简单地依靠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自上而下”的人为推进。

高校特色化发展不仅要考虑国家经济建设整体发展规划需要,更要考虑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如此,高校特色化发展才能不至于沦落为一句空话或者空洞的口号,才能促进大学健康、快速、可持续地发展。

2.大学特色发展过程中应注意政策的实践性和稳定性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政策作为一种政治措施,教育政策理应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服务,为政治服务,同时也会受到它们的影响。关注大学特色,是因为大学特色不仅是大学生命力和竞争力之所在,更是大学生存和良好发展的前提,因此,大学特色化政策应当更加关注大学本身的发展。俄罗斯政府组建联邦大学,正是结合当地特色经济,对不同地区的大学制定了具有实践性和稳定性的不同的政策策略。因此,地区大学特色与相应的政策策略是相辅相成的。

3.依托教育科研打造大学特色,使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endprint

俄罗斯长期以来实施的教育、科学、生产一体化政策不仅促成了强大的科教团体和科研梯队的形成,而且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科研和科技成果,有效推动了地方核能领域及冶金机械领域的经济发展。据统计,有些科研中心的研究人员,来自高校与科学院所的人员比例达2:1,充分显示了高校教育对地方经济乃至国家经济的贡献。

三、地方大学特色发展模式的构建

(一)政府主导

学校和产业隶属关系和任务目标等的不同,单纯靠它们自身,或者是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产业主管部门来协调产学双方的利益及合作教育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都有一定的难度。政府作为国家上层公共管理部门,不仅应正视这些现存矛盾,同时应分析矛盾,协调二者的利益。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保证校企合作较为顺利的校企双方沿着既定的合作目标、合作方式运行,确保合作内容的实现,而且可以强行推动合作不顺利的校企双方承担自己的合作职责,履行自己的义务,实现自己的权利,尤其是实现学校的利益,使学校在合作中对人才培养有充分的发言权和主动性,保证企业的合作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政府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社会职能,充当好推动者、协调者、监督者、验收者等角色,通过立法、建立专门机构等手段,大力支持产学合作教育这一重要的育人方式早出成果、出好成果,以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经济。但这里需要指出,支持需要把握时机,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支持形式。

(二)地方院校协调

在日本,地方高等教育被称为“企业眼中的教育”;在德国,地方高等教育被称为“企业手中的教育”。充分体现了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密切关系。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大都还是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其弊端就是容易偏离制定校企合作的初衷——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合格劳动者。

地方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必须坚持办学特点的社会性、服务面向地方性、办学形式的开放性、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教学模式的灵活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师资队伍的复合性、基地建设的丰富性等。没有企业的参与,学校白己闭门造车,制订出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很难满足企业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切实转变观念,以自身的教育优势,土动营造与企业的合作机制,使企业树立一种“投资职教,必有厚报”的投资办学理念;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建立通过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人才预测,吸引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合理开发和确定专业的设置新机制,真正做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采取“走出去”的态度,采取为企业、为学生着想的态度,定可获得双赢局面。

(三)企业参与

企业可以在人、财、物和信息等资源上全方位、多层面参与职业教育,与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包括参与地方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参与实际教学过程,参与师资队伍建设,参与教育投入等方面。此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还可以表现在招生、科研、提供就业岗位和职业资格体系的建立等方面。

根据市场的需求,针对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来参与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通过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参与课程开发,形成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职业教育专家共同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只有通过企业参与,地方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才能更符合企业的需要。

总之,由政府建立起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加以保障,发挥统筹和引导作用,才能使校企合作成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和普遍模式。

参考文献:

[1] 何振海.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的策略选择——美国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特征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5):43.

[2] 王资.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体制——对美国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4):171.

[3] 李芳.俄罗斯组建联邦大学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0,(2):54.

[4] 赵伟.俄罗斯“科教一体化”政策的执行及其效果[J].教育探索,2010,(9):146.

[5] 左家奇.三重融合模式下校企合作机制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126-129.

[6] 纪传仁.关于校企合作机制问题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1,(3):3-5.

[7] 刘阳春,李兵.基于利益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探析[J].科技与创新,2011,(4):12-14.

[责任编辑 柯 黎]endprint

俄罗斯长期以来实施的教育、科学、生产一体化政策不仅促成了强大的科教团体和科研梯队的形成,而且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科研和科技成果,有效推动了地方核能领域及冶金机械领域的经济发展。据统计,有些科研中心的研究人员,来自高校与科学院所的人员比例达2:1,充分显示了高校教育对地方经济乃至国家经济的贡献。

三、地方大学特色发展模式的构建

(一)政府主导

学校和产业隶属关系和任务目标等的不同,单纯靠它们自身,或者是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产业主管部门来协调产学双方的利益及合作教育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都有一定的难度。政府作为国家上层公共管理部门,不仅应正视这些现存矛盾,同时应分析矛盾,协调二者的利益。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保证校企合作较为顺利的校企双方沿着既定的合作目标、合作方式运行,确保合作内容的实现,而且可以强行推动合作不顺利的校企双方承担自己的合作职责,履行自己的义务,实现自己的权利,尤其是实现学校的利益,使学校在合作中对人才培养有充分的发言权和主动性,保证企业的合作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政府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社会职能,充当好推动者、协调者、监督者、验收者等角色,通过立法、建立专门机构等手段,大力支持产学合作教育这一重要的育人方式早出成果、出好成果,以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经济。但这里需要指出,支持需要把握时机,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支持形式。

(二)地方院校协调

在日本,地方高等教育被称为“企业眼中的教育”;在德国,地方高等教育被称为“企业手中的教育”。充分体现了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密切关系。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大都还是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其弊端就是容易偏离制定校企合作的初衷——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合格劳动者。

地方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必须坚持办学特点的社会性、服务面向地方性、办学形式的开放性、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教学模式的灵活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师资队伍的复合性、基地建设的丰富性等。没有企业的参与,学校白己闭门造车,制订出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很难满足企业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切实转变观念,以自身的教育优势,土动营造与企业的合作机制,使企业树立一种“投资职教,必有厚报”的投资办学理念;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建立通过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人才预测,吸引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合理开发和确定专业的设置新机制,真正做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采取“走出去”的态度,采取为企业、为学生着想的态度,定可获得双赢局面。

(三)企业参与

企业可以在人、财、物和信息等资源上全方位、多层面参与职业教育,与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包括参与地方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参与实际教学过程,参与师资队伍建设,参与教育投入等方面。此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还可以表现在招生、科研、提供就业岗位和职业资格体系的建立等方面。

根据市场的需求,针对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来参与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通过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参与课程开发,形成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职业教育专家共同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只有通过企业参与,地方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才能更符合企业的需要。

总之,由政府建立起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加以保障,发挥统筹和引导作用,才能使校企合作成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和普遍模式。

参考文献:

[1] 何振海.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的策略选择——美国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特征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5):43.

[2] 王资.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体制——对美国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4):171.

[3] 李芳.俄罗斯组建联邦大学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0,(2):54.

[4] 赵伟.俄罗斯“科教一体化”政策的执行及其效果[J].教育探索,2010,(9):146.

[5] 左家奇.三重融合模式下校企合作机制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126-129.

[6] 纪传仁.关于校企合作机制问题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1,(3):3-5.

[7] 刘阳春,李兵.基于利益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探析[J].科技与创新,2011,(4):12-14.

[责任编辑 柯 黎]endprint

俄罗斯长期以来实施的教育、科学、生产一体化政策不仅促成了强大的科教团体和科研梯队的形成,而且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科研和科技成果,有效推动了地方核能领域及冶金机械领域的经济发展。据统计,有些科研中心的研究人员,来自高校与科学院所的人员比例达2:1,充分显示了高校教育对地方经济乃至国家经济的贡献。

三、地方大学特色发展模式的构建

(一)政府主导

学校和产业隶属关系和任务目标等的不同,单纯靠它们自身,或者是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产业主管部门来协调产学双方的利益及合作教育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都有一定的难度。政府作为国家上层公共管理部门,不仅应正视这些现存矛盾,同时应分析矛盾,协调二者的利益。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保证校企合作较为顺利的校企双方沿着既定的合作目标、合作方式运行,确保合作内容的实现,而且可以强行推动合作不顺利的校企双方承担自己的合作职责,履行自己的义务,实现自己的权利,尤其是实现学校的利益,使学校在合作中对人才培养有充分的发言权和主动性,保证企业的合作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政府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社会职能,充当好推动者、协调者、监督者、验收者等角色,通过立法、建立专门机构等手段,大力支持产学合作教育这一重要的育人方式早出成果、出好成果,以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经济。但这里需要指出,支持需要把握时机,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支持形式。

(二)地方院校协调

在日本,地方高等教育被称为“企业眼中的教育”;在德国,地方高等教育被称为“企业手中的教育”。充分体现了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密切关系。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大都还是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其弊端就是容易偏离制定校企合作的初衷——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合格劳动者。

地方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必须坚持办学特点的社会性、服务面向地方性、办学形式的开放性、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教学模式的灵活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师资队伍的复合性、基地建设的丰富性等。没有企业的参与,学校白己闭门造车,制订出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很难满足企业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切实转变观念,以自身的教育优势,土动营造与企业的合作机制,使企业树立一种“投资职教,必有厚报”的投资办学理念;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建立通过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人才预测,吸引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合理开发和确定专业的设置新机制,真正做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采取“走出去”的态度,采取为企业、为学生着想的态度,定可获得双赢局面。

(三)企业参与

企业可以在人、财、物和信息等资源上全方位、多层面参与职业教育,与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包括参与地方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参与实际教学过程,参与师资队伍建设,参与教育投入等方面。此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还可以表现在招生、科研、提供就业岗位和职业资格体系的建立等方面。

根据市场的需求,针对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来参与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通过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参与课程开发,形成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职业教育专家共同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只有通过企业参与,地方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才能更符合企业的需要。

总之,由政府建立起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加以保障,发挥统筹和引导作用,才能使校企合作成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和普遍模式。

参考文献:

[1] 何振海.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的策略选择——美国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特征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5):43.

[2] 王资.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体制——对美国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4):171.

[3] 李芳.俄罗斯组建联邦大学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0,(2):54.

[4] 赵伟.俄罗斯“科教一体化”政策的执行及其效果[J].教育探索,2010,(9):146.

[5] 左家奇.三重融合模式下校企合作机制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126-129.

[6] 纪传仁.关于校企合作机制问题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1,(3):3-5.

[7] 刘阳春,李兵.基于利益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探析[J].科技与创新,2011,(4):12-14.

[责任编辑 柯 黎]endprint

猜你喜欢
办学校企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完美的特色党建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