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提升大众传媒对青年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影响作用

2014-10-08 16:49鄂丽美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3期
关键词:大众传媒积极影响青年

鄂丽美

摘 要:青年群体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未来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中流砥柱,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各项社会建设事业的最终成败。而大众传媒对于青年群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有着不可推卸的教育与引导责任。提升大众传媒对青年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积极影响,应当从加强大众传媒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传媒的责任教育能力、丰富传媒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加大投入、创新管理手段、完善立法、明确媒体责任、搭建校内传媒平台、提高青年群体的社会责任实践能力等方面着手进行。

关键词:大众传媒;青年;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影响;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127-02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伴随着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被青年群体所遗忘,多种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在各种媒体平台上大放异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盲目地追捧。而青年群体正处于从青涩向成熟蜕变的关键时期,还尚未具备完整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与理性的选择能力,不能够在多元文化面前做到严格的筛选和评价。尤其是,近些年来,由于外来文化产品在我国的盛行,我国传统的传媒行业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多数媒体纷纷效仿和复制国际上收益较高的文化产品,以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我国受众的价值观的引导,特别是对于青年受众更是缺乏在道德上引导的现实考虑,极易导致青年群体出现价值观上的迷茫和行为选择上的困惑,使青年群体在进行思维判断的过程中不再秉持传统的伦理与道德标准,而是运用所谓的“国际标准”去架设事物在其思想中的模型,进而忽视了自身对国家和民族的社会责任。从这一角度来说,进一步规范大众传媒行业的运作与发展,发挥媒体的积极力量促进青年群体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当前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必由之路。具体说来,提升大众传媒对青年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积极影响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一、加强大众传媒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传媒的责任教育能力

首先,必须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要始终坚持服务于党和人民,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时代的最强音,为推进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而凝聚全社会的精神力量。作为大众传媒的从业者,要拥有服务于人民、放眼大局的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舆论引导能力,积极地深入社会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求,引导社会热点,关怀社会群众,促进社会正气的发扬。其次,媒体工作者要具备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信息的筛选和评价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诉求为己任,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

二、丰富传媒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首先,在国家忠诚意识内容的充实上,主要涉及到爱国意识、公共道德意识、民族荣誉意识等方面内容,大众传媒可以将有关爱国意识的相关教育内容借助于影视作品、动漫、网络游戏等青年人感兴趣的形式进行传播,可以将有关公共道德意识的相关教育内容借助于公益广告、道德模范评选等形式进行传播,可以将民族荣誉意识的相关教育内容借助于青年人感兴趣的各种体育赛事的形式进行传播,使社会责任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扎根于青年的头脑。其次,在社会问题关注意识内容的充实上,主要包括对于社会突发事件、弱势群体、社会民生、公共危机问题、社会公益服务问题以及体制改革问题等内容,大众传媒可以借助于新闻报道、微信、微博、理论文章等形式进行传播,使青年人在听新闻播报、关注朋友圈动态、进行理论学习中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三、加大投入,创新管理手段

为了确保大众传媒能够在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中积极地发挥出作用,政府必须要创新管理手段,因势利导地加强干预。在经济方面,政府要对于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环节加大投入,提供必要的人力与物力的支持,使媒体拥有较充足的人手和经费制作青年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相关的文化产品。要加强对传媒制作的青年人感兴趣的娱乐节目的申报和审批管理,有意识地对于大众媒体进行必要的行政指导,坚决抵制“三俗”节目的传播,并通过行业协会的管理来促进大众媒体的行业自律,同时要在角色上转变以往“万能政府”的角色,必须要向着服务型政府转变,依托传媒平台,通过政策激励、向社会组织购买有利于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文化产品等形式将大众传媒的道德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通过管理手段的创新,提升传媒的责任引导力,促进青年群体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

四、完善立法,明确媒体责任

由于网络的迅猛发展,通过网络媒体实施犯罪的案件也屡见不鲜,包括网络敲诈、色情以及网络盗窃等犯罪行为已经被人们所熟知,其作案手段的隐秘使得案件本身并不容易被发现。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青年群体对于社会的安全性产生了极大的质疑,对于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和认识他人,树立责任意识来说,均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立法的建设,尤其要加快对于网络基本法的编订,将制度和技术相结合,推动网络垃圾的消除,促使大众传媒在法律的约束和保护下积极传播健康、向上、积极的信息。同时对于青年经常光顾的网吧也要加强监管,促进网络的实名制发展,从而对于身处于大众传媒中的不同个体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五、搭建校内传媒平台,提高青年群体的社会责任实践能力

学校要积极搭建校内传媒平台,有针对性地提高青年群体的社会责任实践能力。要借助广播、报纸、校内网、微博以及微信等平台,积极组织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活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从而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另外,还要在广泛的媒体平台中,搜集和整理适应于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形成的社会案例,找出一切有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有力信息,并及时有效的予以推广,使其成为促进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有效动力。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微博制作社会责任意识讨论话题,在校园官方博客更新相关内容的文章,同时还可以利用QQ、论坛、MSN等互动媒体平台与学生交换意见,消除与学生之间的代沟问题,在轻松活泼的网络氛围中,促进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endprint

参考文献:

[1] 赖媛媛.90后学生高校教育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6).

[2] 霍玮玮.多元价值观下大学生公德行为探索[J].时代教育,2009,(3).

[3] 张学强.90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分析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6).

Discussion on how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the mass media to

the youth's social responsibility sense education

E Li-mei

(Qiqihar high level Teachers College,Qigihar 161006,China)

Abstract:The youth group is the main force of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is the future leaders for the great cause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youth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directly affects the final success or failure of various social undertakings in china.Has an inescapable responsibility of education and guidance and train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mass media to the youth.Promote positive influence of mass media on the youth social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from the mass media should strengthen their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improve the media's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ability,rich media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education contents and forms,increase investment,innovation management,to perfect legislation,clear responsibility of media,building campus media platform,improve the youth's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actice ability etc..

Key words:mass media;youth;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positive influence;strategy

[责任编辑 杜 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众传媒积极影响青年
浅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大众传媒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技巧探究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英美原声电影对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积极影响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对高职学生学习影响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