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祖荣+万勇+施萍
摘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茂名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抉择。因此,认真分析了茂名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约因素,探索了茂名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茂名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096-02
一、相关文献综述
20世纪50年代以前,西方经济理论界曾认为经济发展就是经济增长,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在这一时期,对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1776)一书的面世,开了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之先河。在古典经济学里,土地、资本、劳动等因素以及科学技术和制度因素都分别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主要看重资本的作用;凯恩斯首次提出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的理论观点,引起了经济学界和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第二阶段即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二战之后,产生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在强调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同时,特别突出了技术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经济理论中开始严格区分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这两个概念,产生了发展经济学。20世纪6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概念被赋予新的内容,即不仅仅是指经济数量的增长,还包括社会经济结构转换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外发展经济学经历了二元经济理论、不平衡发展理论,平衡发展理论,新增长理论,现已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理论(IUCN,1980)。
在国内,对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即经济增长方式的研究阶段和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阶段。建国后我国经济界对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很少,主要研究的是经济增长方式。其中,孙冶方(1964)所提出的要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高浪费、低效率”问题的观点,可看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思想在我国的萌芽。其后,关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研究就一直是学者高度关注的课题。尤其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来,形成了一个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研究的新高潮,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如《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马凯,2004)、《中国增长模式抉择》(吴敬琏,2005)等文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研究。
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迅速成为学者非常关注的研究热点,出现了一批创新性的理论成果。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张玉台,2007)、《十七大为什么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周叔莲,2008)等,许多学者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进行深入的阐释,分析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区别。2012年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众多学者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相关研究之中,新的研究成果迅速推出,如《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刘鹤,2012)等。以上的研究及成果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国外学者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探讨,针对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多,针对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少;国内学者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探讨主要对其意义、特点,与经济结构调整、与科技创新、与改善民生、与建设“两型社会”关系等方面研究较多,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途径的研究,无论是深度、广度都有待加强。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既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的一个大系统的共同协调发展,也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经济发展方法、途径和模式的转变,由传统的、陈旧的发展方式向现代的、创新的发展方式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发展观念的转变,经济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分配结构的改善和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
三、茂名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
1.发展观念滞后,尚未确立科学发展观
茂名市是广东省的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仅远低于珠三角发达地区,而且人均GDP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85.9%、全省平均水平的60.9%。因此,摆脱落后、贫困的强烈愿望,使茂名市不少干部在经济发展目标的选择上,偏重于追求速度和规模,对质量和效益重视不够;往往倾向采取赶超、跨越式发展战略,不顾客观条件盲目地进行速度攀比。茂名市部分干部偏好发展速度的落后发展观念,是茂名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思想障碍和制约因素。再加上近年来对地方和国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时,把GDP和产值等数量增长指标放在比质量和效益更优先的位置,也造成茂名市部分干部观念上的偏差。
2.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2013年,茂名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7.3:41.3:41.4,所属6县(市、区)中高州、化州、信宜市、电白区第一产业的比重均高达20%以上。这个产业结构与广东省同期平均水平4.9:47.3:47.8相比有较大差距。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第一产业比重偏高,第二产业中传统产业比重偏高,现代产业比重偏低;低端产业比重偏高,高端产业比重偏低;第三产业比重仍偏低而且发展速度不快,在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比重明显偏低。
3.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近年来,茂名市虽然积极实施了“科技强市”战略,取得显著成效,石油化工、高岭土、罗非鱼等特色产业技术水平较高,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企业创新意识不强、招才引智难、研究开发基础条件差、财政科技投入少等原因,茂名市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产品更新换代较慢,产业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据统计,2013年,全市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0.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只占工业增加值的1%。endprint
4.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茂名市的部分企业环保意识差,由于对环保整治工作不重视,不愿投入资金进行污染治理,环保欠账较多;石油化工、皮塑制品等重污染源企业多,使茂名市石化油品质量升级改造、乙烯扩建、油页岩发电及新增水泥产能项目等都将导致全市主要污染物产生量仍将十分巨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滞后;城乡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近年来,茂名生态保护形势不容乐观,其中陆生生态保护问题突出,水土涵养能力不足;高州水库集雨区天然植被面积减少,部分生活、养殖废水进入库区,影响饮用水源安全。
四、加快茂名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
1.切实转变发展观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投入结构的调整转变,更是经济发展观念、思路、方法与工作方式的深刻变革。茂名市要在发展理念上,彻底改变和摆脱既有思维方式的束缚和路径依赖;要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坚持把扩大内需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2.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重点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要正确处理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茂名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要加快传统工业形态向新型工业形态转变,加快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工矿配套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转变、生产型经济向生产服务型经济转变;要突出抓好重化工业,抓好“双转移”工作;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强其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力。
3.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核心是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茂名市要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努力增强茂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积极引导茂名市各类企业,强化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要加快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协调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4.加强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促进绿色发展
茂名市要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手段,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鼓励公众参与,建立政府、企业、公民各负其责、高效运行的环境管理机制。要切实加强空气、水等环境治理和保护。加大高州水库等饮用水源地及鉴江流域污染整治力度,强化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重点建设工业污、废水处理及排海总管工程,以系统解决茂名石化炼油厂排污等问题,控制近岸海域污染;加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逐步提高生活污水的处理率,完善城乡垃圾综合回收处理系统。要构建可靠的生态环境安全体系,全面改善环境质量;持续推进污染物减排,强化环境治理,严格环保准入,严格限制污染大、能耗高的产业发展;提升环境监管水平,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大力推进滨海发展战略
实施滨海发展战略、建设茂名市滨海新区是茂名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可行途径、最快捷方式、最重要抓手,因此,茂名市必须凝聚各方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滨海发展战略。要制定滨海新区科学的发展规划,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大力推进各项创新,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海洋经济,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高度重视社会发展,促进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茂名市统计局.2013年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茂名统计信息网,2014-04-04.
[2] 广东省统计局.2013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广东统计信息网,2014-02-28.
[3] 李红军.2014年茂名市政府工作报告[N].茂名日报,2014-02-19.
[4] 茂名市环保局.茂名市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EB/OL].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2012-12-13.
[责任编辑 柯 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