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在中高年级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2014-10-08 14:34薛芬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8期
关键词:插图语文课堂运用

薛芬

摘要:插图是语文教材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中高年级运用好插图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恰当地运用插图能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更好地融入老师创设的情境中,让文本的内涵更丰满,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运用好插图,能让语文课堂更有效。

关键词:插图;语文课堂;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095-02

打开苏教版语文教材,我们不免被一幅幅形象、精美的插图所吸引,这些插图承载着课文的重要信息,是教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低年级的课堂上,老师们很重视教材中作为最直接的资源的插图的利用,而到了中高年级,很多老师会认为这些插图学生一看就懂,无需加以重视。其实不然,对于中高年级而言,课文的插图在运用方面有着更广泛的效能,充分运用好这些插图能为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插图在中高年级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一、展示插图,让兴趣更浓厚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课堂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这一环节,我们都会煞费苦心,猜谜、儿歌、谈话等,方式多种多样,但有些课文我们一时会很难找到切入点,如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时,由于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很难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但课文的插图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资源。文中有这样一幅插图: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奇景。我出示插图后,让学生说说看到了怎样的奇景,学生在描述看到的情景后,马上发出感叹:“这水滴哪来那么大的力量啊?水滴怎么能滴穿石块呢?”我立马顺水推舟:“是呀,小小的水滴怎么能滴穿石块,它又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学生听了,都已迫不及待地钻入课文,认真地读起课文来了。这一导入环节,我从课文的插图入手,去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简单又方便,学生的兴趣又极其浓厚,从而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课堂,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欣赏插图,让情境更形象

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情境,能让学生入景、入情,从而更好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课文特点,教师利用插图,创设图文并茂的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我们江南的孩子大多都没见过雾凇奇观,因此在教学课文《雾凇》时,文中的插图对学生理解课文,触摸雾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图上的雾凇晶莹剔透,美丽动人,在学生读懂雾凇的形成后,我利用课文插图,配上舒缓的轻音乐,让学生细细欣赏雾凇,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有了切实的体验。教材中的插图,形象地展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画面意境,教师只要合理地运用,就能让学生在更形象的情境中深情体验,成为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品读插图,让文本更丰满

教材中的插图,贴合课文实际,一幅插图就是文字意犹未尽的延伸,也需要我们认真地“品读”。如《第一次抱母亲》中的插图:儿子深情地抱着满脸沧桑的老母亲。这是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细细品读这幅插图,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学生通过品读,有的从母亲微闭的眼神中读懂了母亲复杂的内心世界,有的从两鬓的白发读懂了母亲为儿女付出的辛劳,有的从儿子和母亲紧握的双手中,读懂了母子间的情意绵绵……一幅小小的插图,此时胜过千万文字,在学生心中掀起了层层波澜,让文本更丰满了。再如《黄鹤楼送别》一文,叙述了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好友饯行的事。课文中的大幅插图,描绘了暮春三月江边烟雾迷蒙、繁华似锦的美景,而此时的李白正驻足在江边,凝视着江上的白帆。在教学课文时,我两次让学生观察插图。其一:你看到了怎样的阳春美景?学生有的答:我看到了婀娜多姿的杨柳,它们随风摆动,好似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答:我看到了柳树丛中掩映着粉红的桃花,这让我想到了“千里莺啼绿映红”这句名句……此时,学生心中已是“满园春色”了。其二:观察李白的神态,体会李白的心情。学生从李白的凝视中,感受到了李白的思绪万千,有对美景的暂时陶醉,有对友人离去的惆怅,更多的是对孟浩然无限的依恋。此时,课文的插图,让文本的内容更丰富了,同时也拉近了文中人物与学生的心灵距离,让学生在情感上与李白产生了共鸣。由此可见,插图虽无字无音,但只要我们找准时机,就能使课文插图“无声胜有声”,让文本变得更加丰满、充实,我们的课堂,也因为合理地运用了插图而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效。

四、想象插图,让思维更广阔

一幅好的插图,我们要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还可让学生透过画面内容展开想象,让画面“动”起来,读懂画面背后的故事。《示儿》是陆游的一首绝笔诗。陆游临终前,仍然叮嘱孩子们将来北方大好河山收复时,一定不要忘记祭祀他的亡灵,把这胜利的喜讯告诉他。全诗才短短42字,怎样才能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去感受陆游那份真挚的爱国情呢?课文配了这样一幅插图:白发苍苍的诗人躺在病床上,眼中充满了无奈,紧握的右拳又向世人表明了他驱除敌虏,统一山河的强烈愿望。我就利用插图,让学生想象:病床前,陆游是怎样嘱咐儿子的,他和儿子之间会有怎样的一段对话?感人的画面,直接打动了学生的心弦,一段段情真意切的对话也水到渠成。儿子:父亲,您安心养病,国家的事无需多操心。陆游:儿啊,国家一日不统一,我就一日不安心。儿子:放心,朝廷一定会收复河山的。陆游:我恐怕是等不到这一天了,儿啊,记住,等北方大好河山收复了,你在祭拜我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喜讯告诉我……课文的插图,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架设了一座桥梁,使学生的思维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即使到了中高年级,只要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课文的插图,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插图语文课堂运用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