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4-10-08 12:06:30朱晓丽
考试周刊 2014年23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解决措施存在问题

朱晓丽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何把握新教材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地理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一、目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课时不够。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不系统,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变得更加困难。新教材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对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教师普遍感觉到课时不够,在活动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那么时间课时不够,教学进度无法跟上。

2.教辅资源缺少。教材与教辅资料不配套,新的教材没有相应的教辅,现有的教辅资料都是以旧教材为蓝本,许多内容新教材中已作了相应的修改和删减,但在练习中却又出现了。对于这些问题,该不该讲,怎么讲,应讲到什么程度,教师实在难以把握。

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文字表述、结论性的东西减少了,但学生的活动增加了,动手、动脑、动眼观察的实际操作内容明显增多,但学校必要的教学辅助工具不足,有的甚至缺乏。如缺少应有的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实验,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时差和太阳高度的变化等难以理解。

3.初高中教学脱节。新课程改革的初中地理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过于简单,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大,这对于学生而言,无疑难以一下子適应,给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懂,对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无法理解。教师没有时间细讲,这就使得高中地理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导致兴趣渐无。

4.教学模式难以转变。高中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很难很快适应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教师对新教材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结论性的叙述少,“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但是一些教师仍然受传统教学的经验的影响,对学生总是不放心,总是想讲得面面俱到,千方百计地给学生灌输知识,新教材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另外,教师如何对待案例、问题研究的教学,对于这些内容,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多数教师心中没有底。

二、解决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坚定地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经验,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注重落实学科基础知识,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具体而言,主要应采取以下做法:

1.改变历史认识,重塑学习信心。在学习评价方式上,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评价模式,注重科学性与有效性。要改变过去只让学生关心地理成绩而不注重地理学习过程的看法,融入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进而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采取“优、良、合格、不合格”的等级评价方式。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地震逃生知识、旅游安全知识、环境保护等学以致用的知识,使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情感和行为与教学相融通,注重对学生的激励,特别是对后进生,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活动与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形成等方面进行积极评价,重塑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

2.动手画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常常需要把具有时空和地域因素的复杂事物表示出来。“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运用地图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看图、填图、画图、用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使地理课更具“地理味”。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和看到现象自己画示意图,实际上就是先让学生在头脑中把所阅读的东西变成表象,然后将头脑中的表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要把语言描述变成表象,就必须对学习材料进行积极加工。这种加工,不是简单地记录和记忆信息,而是改变对这些信息的知觉,把自己所学的信息和自身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加深理解。显然,学生画图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画出的示意图,就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例如在讲《地球公转与季节》一课时,我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再根据多媒体演示地球公转的现象,在白纸上画出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侧视图和极地俯视图,然后用视频展示仪展示学生的作图,找出错误,有针对性地讲解。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观察和组织材料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读图看图作图能力,加深印象。

3.关注学生,实现其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各类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无论结果如何……此外,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对地理成绩好的学生增加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作业布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各方面选用不同的标准,从而满足各类学生学习的需要。

4.开展第二课堂,强化社会实践。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可成立课外活动小组,针对性地布置课外作业,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把学生带出校园到邻近的工厂参观,注重开展第二课堂,力求把课本知识寓于各种活动中,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在讲授《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时,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入手,事先按不同任务安排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观测一天内沙子和水在早、中、晚三个时段的气温,通过仔细观察沙子和水的温差变化,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为教学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设下铺垫,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总之,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要求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融入多学科知识,同时也可以运用多学科的思维进行创新性学习,相信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真正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林群.对提高开放教育自主学习效果的思考.教学研究,2002.4.16.

[2]谢幼如.新型学习模式的建构.电化教育研究,2001.1.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解决措施存在问题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1:15:58
供电企业党政工作新思路
基于IPv6的互联网安全问题探析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30:28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46:50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51:34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9:50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