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渴求有力度的写作训练

2014-09-30 21:13宋丽娟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写作训练力度语文课堂

宋丽娟

内容摘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阅读的写作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大量的有效阅读可以改变学生的表达习惯,丰富的经典积累可以为写作积淀文化营养。然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广泛存在的“光读不练”或者“解析多于实践”的现象也必将导致学生出现“胸中藏千篇,下笔无美言”的枯涩文笔。因而,用“艺术的典范激发艺术的创造”是当今语文课堂上日常写作教学最迫切的一种内在需求。

关键词:语文课堂 力度 写作训练

每个语文教师都非常清楚,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将作文课与日常的阅读教学进行有效接轨,有机融合,要精心将每一堂阅读课打造成写作训练的一方阵地,让有力度的写作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康的写作习惯,使之对写作充满的期待和渴求。从而形成高效写作教学的良性发展。下面我来谈一谈近两年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的一些尝试和探索。

第一类,模仿式写作训练。

所谓“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生,正处于模仿能力极强的阶段,因而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模仿法使学生轻松进入写作的天地。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叶老在写作说明文时语言简洁,思路清晰,用词精当的特点,我让学生模仿叶老的语言风格描绘一下自己的卧室或者班级。学生作文中出现这样的段落:“窗户靠南侧,共两扇,青葱的浅绿色窗帘配合着同样是浅绿色的墙壁,看上去极为融洽,墙上淡雅疏朗的壁纸给人一种‘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还有同学写道:“这就是二年三班的教室,它简单却不单调,丰富却不复杂。无论站在哪个角度,我总能感到葱茏的绿意和积极上进的班级精神”。另外还有“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同学们在“静能生慧,细节决定命运”的班训激励下茁壮成长。我相信,班级的竹文化精神定会在我们的滋养下日渐丰盈。”

这样的尝试还有许多,比如教学《我的母亲》时,让孩子模仿作者的传记笔法写自己身边印象最深刻的老师或者同学;教学《雪》和《海燕》这两篇散文诗时,要求学生模仿散文诗体裁,描绘朔方的雪或者用象征的手法描绘生活中的一种事物进行表现对某种抽象概念,思想的一种推崇等。这样的写作训练看起来比较容易,而一旦进入写作还要求学生要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角度、表现手法、语言风格、布局谋篇等能力,是最容易培养学生写作热情和成就感的一类训练。

第二类,综合实践类写作训练。

这一类作文训练从课文向生活延伸,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比如在教学《人民解放据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时,我在写作训练板块设计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于我校当时正在区里组织大课间活动中学习军体拳,所以,我要求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采访校长、主任、军体拳教官并将采访记录改写成新闻稿。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写道:“二年五班报社九月五日十二时电 今日,我校师生在吴教官的指导下再度学习军体拳。认真的态度已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同学们比平时更努力。平日书声琅琅的校园内也多了几分英豪之气。 ‘孩子们非常认真,教练也特别辛苦这是我校赵主任的心声。简短的语句中流露出对吴教官与我校同学的赞赏和认可。此外,赵主任还提出建议:‘打拳要有力度,有军人气概这句话也指出我校同学打军体拳时普遍存在的问题,一针见血。总之,希望大家学好军体拳,为自己的明天买上一份安全保险。”这样的作文训练不仅锻炼了孩子文笔,而且增加了社会实践的机会,在口语交际方面使学生得到了锻炼,从而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类,换角度写作训练。

在教学《藤野先生》之后,我让学生以鲁迅的口吻为藤野先生写一封回信;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要求学生以马生的口吻给宋濂写一封回信,而且鼓励用文言的方式进行表达;在教学《水调歌头》一词时,让学生变换角度重新填词等。这一类写作训练加深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尝试了不同风格的文学表现手法,对全面提升学生写作能力非常有效,也调动了学生深层积累的文学素养,是一种力度较大的写作训练。

总之,我快意于在语文课堂上短暂的十分钟内出现各种灵动的写作、激情的抒发、真情的流露,创造的情味;也感悟到经典最能有效引领学生获得一种较高境界的训练,这种训练也必将使阅读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一种文化修养,并能随时将生活和艺术顺畅而有效地输出,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五十三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写作训练力度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山西出台八类三十一条 政策措施支持乡村振兴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如何能让中学生写好作文
基于小学英语话题整合写作训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探讨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训练的良性互动
中年段借助阅读教学开展写作训练二三法
《牧神午后》“力度对位”实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