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能源合作的新机遇与路径
——以页岩气革命为背景

2014-09-30 03:26王礼刚
阅江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中俄页岩油气

王礼刚,王 瑾

(湖北文理学院,湖北襄阳441053)

中俄能源合作的新机遇与路径
——以页岩气革命为背景

王礼刚,王 瑾

(湖北文理学院,湖北襄阳441053)

美国页岩气革命和全球页岩气热将加快全球油气生产中心向西移动和消费中心向东移动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俄罗斯对国际天然气市场的控制力,迫使其更加关注远东市场。页岩气革命引发的国际能源格局的深刻变革或将为推动中俄能源合作带来新契机,加速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重心向东转移,此外,我国页岩气发展的良好前景对中俄能源合作具有积极的影响。页岩气革命背景下,我国应摸清俄罗斯能源外交的战略意图,建立政治互信,多层次推动中俄能源合作;积极参与俄罗斯能源开发合作,加强能源价格方面的合作;在中俄毗邻地区设置能源合作共同开发区,积极开展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页岩气革命;中国;俄罗斯;能源合作

一、引 言

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进行页岩气的开发研究,21世纪以来,美国在页岩气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页岩气产量大幅增加,商业性开发已成为现实,人们称之为“页岩气革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不仅仅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观念——非常规油气资源只是常规化石能源的补充,将世界石油工业推向新的阶段,同时还将对能源市场、全球能源格局、世界经济秩序乃至地缘政治产生持续的影响。古今中外,凡被称为革命的事件,必然影响巨大,受世界瞩目。未来,页岩气革命将加快全球油气生产中心向西移动和消费中心向东移动的趋势,全球油气供应者之间的竞争可能会越来越激烈。

美国拥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据美国能源信息署估计,目前美国拥有超过49.38万亿立方米的可开采天然气储量,其中页岩气、致密型砂岩气和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占60%。2006年,美国页岩气的产量仅占当年该国天然气总产量的1%。随着页岩气开采规模的扩大,到2009年,美国已经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2010年美国页岩气的产量为1 378亿立方米,占该国天然气年产量的17%,十年之间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甚至有人乐观地认为,有了页岩气,美国未来100年无后顾之忧。[1]

页岩气技术的突破、产量的猛增使美国无需向国外进口天然气。目前,美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天然气资源国,并有望出口天然气。在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激励下,多国掀起了“页岩气热”,纷纷加大力度开发本国的页岩气资源。世界页岩气和天然气总产量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俄罗斯对国际天然气市场的控制力,迫使其更加关注远东市场。页岩气革命引发的国际能源格局的深刻变革或将为推动中俄能源合作带来新的思路和契机,从而推动中俄能源合作及早突破目前的胶着局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务实合作。

二、页岩气革命背景下中俄能源合作的新机遇

(一)页岩气革命加速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重心向东转移

据国际能源机构(简称IEA)发布的《中期天然气市场报告》,到2017年,美国的天然气生产总量将达到7 690亿立方米,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供给国;到2020年,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能源自给。这样,在页岩气革命成功的基础上,本应流向美国的天然气将更多地流向欧洲市场,从而降低欧洲对俄国能源的依赖程度。再加上欧洲深陷债务危机之中,经济低迷,最近两年以来,作为俄罗斯传统的天然气出口对象——欧洲已经减少了对俄天然气的进口量,俄罗斯不得不对其欧洲用户降低天然气的出口价格。但是,亚洲经济的持续发展带动了对能源的需求,从而为俄罗斯天然气的出口提供了新的渠道,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重心逐渐向东转移。[2]这为推动中俄天然气谈判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二)全球页岩气资源丰富,促使俄方有意强化中俄能源合作

美国能源信息署(简称EIA)201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现有技术条件下,美国及其他14个地区(不含中亚、中东、东南亚等)共36个国家(前十名的国家分别为中国、阿根廷、阿尔及利亚等,见表1)的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87.4万亿立方米,这一数据已经接近全球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

表1 2013年页岩气可采资源量前十国家排名

全球页岩气资源丰富,很多国家尽管常规天然气资源不足,但是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这些国家既包括天然气进口大国或曾经的进口大国,如美国、中国、巴西等,也包括一直依赖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独联体国家和欧洲国家,如乌克兰、法国等。此外,一些资源较丰富的天然气出口国,如加拿大,其国内的页岩气资源也比较丰富,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很大。

对于俄罗斯而言,国内极其丰富的常规天然气资源在开采上相当便利,开发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耗时耗力,相对而言得不偿失。因此,俄罗斯对于全球页岩气开发的前景、美国页岩气革命以及世界各国的页岩气热均持消极和怀疑的态度。多年以来,俄罗斯一直希望将世界天然气出口国论坛(简称GECF)发展为卡特尔组织,垄断全球天然气的产出,进而控制全球天然气价格。但是,全球丰富的页岩气资源、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导致的经济低迷、能源需求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全球天然气供需不平衡的局面,使俄罗斯控制全球天然气产出的雄心受挫。供应量的提升和需求量的减少改变了国际天然气的市场格局,俄罗斯不得不降低对天然气出口的价格预期。俄罗斯从自身角度出发,必然会扩大对中国的能源输出,主动加强中俄能源合作。[3]因此,未来中俄能源合作潜力巨大。

(三)我国页岩气发展的良好前景对中俄能源合作将具有积极的影响

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储量巨大。相关学者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显示,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地质资源量为86万亿—166万亿立方米,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0万亿—36.1万亿立方米,页岩气储量大于美国。[4]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并大力支持页岩气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一批页岩气先导试验井相继钻探成功。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要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6 000亿立方米,探明可采储量2 000亿立方米,实现65亿立方米的产量。力争到2020年,我国可以实现页岩气产量600亿至1 000亿立方米的目标。我国页岩气发展的良好前景对中俄能源合作将具有积极的影响:随着页岩气井的钻探成功、页岩气开采量的提高,国内能源供需的缺口将逐步缩小,我国引进俄罗斯天然气的紧迫性将降低。同时,全球天然气供需不平衡局面的逐渐改善将减少俄罗斯在能源出口谈判中的筹码。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天然气高价位的时代可能将一去不复返。

三、中俄能源合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尽管中俄能源合作的前进之势不可逆转,但还是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俄罗斯与我国毗邻,油气资源丰富,正是油气进口的最佳伙伴国。但是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纷纭复杂,中俄油气合作也存在不少变数。尽管中俄油气等能源合作的发展状况良好,在一些关键领域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但是,从更高层次的视角来看,双方能源合作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一)互信下的猜疑和防范

俄罗斯一方面把中国当成油气能源合作伙伴,另一方面也在时刻防范中国。中国的崛起一直刺激着俄罗斯人的神经,“中国崛起”与“俄罗斯复兴”之间一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社会中仍具有一定的影响。2009年10月,普京访华并与中国签署了双边能源合作的有关协议,引发了俄罗斯国内的种种争议。2012年3月俄罗斯发布的《俄罗斯2020年战略发展计划》中提到,“俄罗斯的主要威胁来自中国”。由于中国人口稠密、俄罗斯地广人稀的国家现状,很多俄罗斯人有“俄罗斯将沦为中国的附属国”、“中国会侵占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各种因不了解而产生的顾虑。

种种原因导致中俄油气能源合作往往达成政治意向容易,敲定合同细节难;即使签订了合同,执行起来也比较困难——在一些中方企业看来,他们总是要面对俄罗斯合作方的各种拖延、推诿乃至刁难。

(二)中俄能源战略不接轨

俄罗斯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进行油气能源合作,旨在发展和稳定本国的经济,油气出口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明确提出,“能源是俄罗斯发展经济的基础、推行内外政策的工具”。俄方在和中国进行油气能源合作时,偏好将油气能源合作与煤炭、电力等方面的合作挂钩,希望借助他国的力量带动俄罗斯远东等边远地区经济的发展。俄罗斯通过政治外交等方式实现油气出口的利益最大化,有时并不顾及他国的利益。另一方面,中国与俄罗斯进行油气能源合作的目的是解决国内油气供应不足的问题,因此,常常将双方的能源合作视为亟待解决的短期问题。

(三)外国势力的阻碍和干扰

俄罗斯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其外交中有力的筹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美日等国利用各种政治手段阻挠中俄油气合作。由于外国势力的插手,使得中俄合作项目“安大线”和“安纳线”搁浅;也正是由于外国势力的插手,尽管中俄领导人在油气合作方面早已达成了共识,但时至今日中俄油气能源合作依然不尽如人意。外部势力的介入已成为中俄油气合作的最大障碍之一,中国必须通过多种外交方式积极斡旋,推动中俄油气合作不断向前发展。

四、页岩气革命背景下深化中俄能源合作的路径

中俄两国在地理上相近、能源结构互补,在世界油气供需的市场中,两国开展合作具有极大的优势。但是两国能源合作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能源领域,还将对两国的政治、经济、国家安全等方面产生重大的意义。合作之路不仅不平坦,还充满了变数。此外,就俄方而言,其东部油气管道开发的战略着眼点是整个亚太地区,而不仅仅针对中国一国,对此,我国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页岩气革命将推动俄方积极开展中俄能源合作,中方在合作中要适时着力采取以下路径。

(一)摸清俄罗斯能源外交的战略意图,建立政治互信,多层次推动中俄能源合作

《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中提到,该国在亚太地区的主要能源合作伙伴是中国、韩国、日本和印度,并强调,“以合作开发远东及西伯利亚作为俄加强同这些国家关系的条件”。俄罗斯的战略意图很明显,即通过能源外交,在东亚的三个地区性大国之间保持平衡,吸引外部力量开发俄国的远东地区;同时,以能源为媒介,增强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发言权和影响力。因此,中国应当摸清俄罗斯能源外交的战略意图,从战略的高度开展双方的能源合作。从本质上而言,中俄能源博弈是中、日、俄三国的博弈,俄方在能源合作问题上有意制造中日竞争的局面,所以一直没有正式批准远东输油管线的最后走向,以达到其主导东亚能源供应的战略意图。

就目前的局面来看,中国并没有真正成为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伙伴,但是,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必须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多种手段,打消其对于我国的种种疑虑,赢得俄罗斯人民的认同,使其不再认为我国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潜在威胁。同时,以睦邻、富邻、安邻的原则积极推进和平的能源外交,与俄罗斯展开全方位、深层次的能源合作,结成长远且牢固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使俄罗斯成为我国可靠的油气来源。[5]

在政治层面上,建立双方领导人的定期对话机制,完善高层沟通的渠道,缓和、改变俄国内精英阶层对我国的防范态度,增强俄罗斯高层对开展中俄能源合作的愿望。在企业层面上,推动双方企业的合作,实现民间经济的交流。但是,与俄方利益集团开展合作时,中国企业要采取慎重态度,谨防卷入俄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利益集团的博弈之中,以避免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文化层面上,鼓励中俄民间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两国的友好往来。只有在各个层面上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真正达成自上而下的全面的中俄政治互信,改变目前中俄能源合作、经济合作中“官热民冷”、“上热下冷”、“政热气冷”的尴尬情况。

(二)积极参与俄罗斯能源开发合作,加强能源价格方面的合作

我国政府应积极推动各大型企业参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油气合作、油气田开发、石油管道铺设等工程,制定优惠政策。单纯的油气供求关系,或者贸易上的高度互补性,都不足以保证俄罗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把油气资源卖给中国。只有在油气勘探、开采、提炼以及相关领域实现全面合作,才能使中俄油气供应的安全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我国要积极参与俄罗斯及中亚地区油田的勘探开发,这样不仅可以在俄罗斯建立起一批海外油气供应基地,以“份额油”的形式运回国内,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平衡国际收支,还可以保护国内油气资源,作为能源储备。我国要将在俄罗斯及中亚各国能源深加工领域的投资作为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既有利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中国能源企业发挥自身的优势,树立与俄罗斯真诚合作、平等互助的形象,深化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同时,我国在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中,除积极获取权益资源外,还可以采取互换能源股份、允许以资源入股中国企业等方式,以规避潜在的国有化风险,保证中国能源安全。[6]

俄罗斯是能源供应大国,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但是中俄两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缺乏话语权,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力并不明显。因此,在两国的能源合作中,应跳出眼前利益,建立符合两国长远利益的能源定价机制,以防范国际油价波动对两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合两国之力,加强双方在国际原油市场中的话语权。无论是对中国而言,还是对俄罗斯而言,只有不断提高能源价格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才能避免各种国际突发状况对国家能源安全、国内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不利影响。

(三)在中俄毗邻地区设置能源合作共同开发区,积极开展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中俄两国之间拥有漫长的边界,这是双方开展能源合作时的地理优势之一。中国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基础雄厚,而俄国在远东、西伯利亚和后贝加尔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双方的经济互补性非常明显。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东北地区的发展,启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而俄罗斯也开始重视远东和后贝加尔地区的发展,这为中俄双方在毗邻地区设置能源合作共同开发区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009年9月23日,胡锦涛主席和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在纽约会晤,共同批准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胡锦涛主席指出,这一规划纲要的批准,对于推动中俄双方在毗邻地区开展能源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中俄毗邻地区酝酿设置能源合作共同开发区,可以充分发挥两国各自的优势,实现共同振兴与开发的目标。

此外,俄罗斯在科学技术上的优势,对于开发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具有积极的意义。中俄能源合作不应局限于石油、天然气等油气资源的进出口贸易方面,而是要拓宽合作的领域,加大在新能源开发、节能减排技术等方面的交流。石油、天然气等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开发新能源、实现节能减排才是长远之计。中俄双方应当未雨绸缪,积极推动在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清洁能源方面的合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两国的能源结构。

五、结 语

中俄能源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既有合作的新机遇,也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中国应积极把握页岩气革命背景下的利好形势,在中俄能源合作中秉持互利共赢的理念,着力消除各种困难与障碍,以应对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1]杜铭.中国何时开启“页岩气时代”[EB/OL].http://www. ce.cn/cysc/newmain/pplm/hysm-/201204/09/t20120409-_21144354-.shtml.

[2]方婷婷.“页岩气革命”助推中俄天然气合作[N].中国经济导报,2013-08-17.

[3][4]刘贵洲,张琴.“页岩气热”促进中俄天然气合作[J].国际石油经济,2013,(3).

[5]夏义善.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和前景[J].和平与发展,2007,(3).

[6]Bovaeva Avsa.21世纪俄罗斯与中国的能源合作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5.

〔责任编辑:沈 丹〕

New Opportunities and Paths of Energ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Taking Shale Gas Revolution as Background

WANG Li-gang,WANG Jin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Xiangyang 441053,China)

USA shale gas revolution and the global shale gas heat will accelerate the global oil and gas production centermovingwestward and consumption centermoving eastward,weaken Russia's power on the international natural gasmarket to a certain extent,and force it to paymore attention to the Far Eastmarket.Profound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pattern brought by shale gas revolutionmay brings new opportunity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Sino-Russian energy cooperation,accelerate the eastward shift of Russian natural gas exports.In addition,the good prospectof shale gas in China has a positive effecton the developmentof Sino-Russian energy cooperation.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hale gas revolution,we should know Russia's energy diplomacy strategy,build political trust,promote Sino-Russia energy cooperation atmultiple levels;actively participate in Russia's energy development cooperation,strengthen cooperation in energy prices;set common development zone adjacent to Sino-Russian energy cooperation areas,actively carry out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ew energy and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y.

shale gas revolution;China;Russia;energy cooperation

D822

A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14)02-0070-06

2014-01-0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城镇碳排放清单编制方法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开发与示范”(2011BAJ07B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气候变化和调水工程实施条件下南方地区水土资源平衡效应研究”(4110154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空间计量的碳排放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研究”(2012M51064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生态影响研究和生态化对策分析”(12YJCZH196);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汉江流域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T201314)

王礼刚,男,湖北襄阳人,博士,湖北文理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博士后,主要从事低碳经济、区域经济研究;王瑾,女,湖北武汉人,博士,湖北文理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贸易与环境研究。

book=75,ebook=77

猜你喜欢
中俄页岩油气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一种页岩封堵性评价测试方法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页岩气开发降温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
加息,压垮美国页岩气的稻草?
2013全球主要油气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