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强+胡俊东
人物小传:
韩振武,大兴安岭地区图强林业局物业管理站供热队队长。多年来,他在与癌症的顽强抗争中努力工作,先后被评为“全国技术革新先进个人”“全省第四届道德模范”“全省创新能手”。
那年,大兴安岭的除夕夜格外地冷,气温骤降到零下40℃。
脱下厚重的军大衣,换上齐胸高的水衩,韩振武就像一只上紧了发条并被丢在冷库里的闹钟,浑身瑟瑟发抖——他正准备钻进昏暗逼仄、蒸汽升腾的管道沟,维修泄漏的供暖管线。
对于在供热战线上工作了30年的老韩来说,维修漏点并不难,难的是寻找漏点。尤其是像这种建筑年代较为久远的老楼,密封的管道沟里究竟是什么情况、缺不缺氧,他都不得而知。供热队的几个弟兄想跟着进去,被老韩拦住了:“大过年的,别都成了‘落汤鸡。”
拗不过老韩,队员们只好趴在管道沟口,每隔十几秒就大喊一声:“韩队,你还好吗?”“还好!”就这样,一喊一答,大家紧张的心才稍稍安稳一下。
管道沟只有一米高,老韩猫着腰往前挪动。他仔细查看冒汽固定墩边上的补偿器,运行正常;举着手电筒挨个查看焊缝,也没有漏点。“要麻烦。”老韩心里说,这是他最不希望看到的情况,因为这就要求他必须从管道母材上一点儿一点儿地查找漏点……两个多小时过去,老韩才找到漏点,并成功修复。
当浑身湿透的老韩拎着焊枪从管道沟里爬出来的时候,在沟外喊得嗓子有些嘶哑的队员们终于松了口气。闻讯赶来的林业局领导握着老韩的手说:“为了百姓过好这个年,你辛苦了。”老韩咧嘴一笑,脏兮兮的脸上露出两排白牙。
他早就习惯了这种辛苦,也记不清这是第几个加班的除夕,只记得回家的时候,新年的钟声已经响过,年过九旬的爷爷奶奶还在等他一起吃饺子。他心里不是滋味,给二老郑重地拜了个年。
“特别能吃苦”,这是同事们对老韩钦佩的一个原因。
说起老韩的敬业,供热队的队员既满心钦佩,又不禁抱怨。队员眼里的韩振武,哪儿累往哪儿去,哪儿脏往哪儿钻,“赶上维修主管道,连续干一宿是常有的事”。他不乐意在办公室喝茶休息,即使偶尔闲下来,也要穿上水靴下厂房保养设备。
供热队最让人头疼的就是上下煤全自动化的两条“传送链条”,一有故障,就要从早上抢修到晚上,队员们晚上8点能回家都算“早下班”。特别是遇到下煤传送带不转动的情况,需要有人爬到最底处,一锹锹、一捧捧地清煤渣,再一桶桶地往上运。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带头干、抢着干的总是老韩。
2010年夏季,当地进行集中供热系统升级改造,原有的八个锅炉房合并为一个供热队。老韩负责四台集中供热锅炉的更换和供热管道的并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他带领队员钻地沟、焊管道、爬锅炉、清烟道,大干了五十多天,终于高质量地完成了供热改造任务。
在老韩看来,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2005年1月,正值供暖期,辖区有七栋楼供不上热。负责小区的维修队抢修两天仍没有结果,站领导急忙找到老韩。当时,他口腔上腭发炎流脓水,不能进主食,只靠喝流食充饥。他一心想着“别误了居民的供暖大事”,便推迟了治疗时间,不顾病痛的折磨,硬挺着钻进管道沟抢修。等到供暖期忙碌过后,老韩的病情已经恶化为口腔硬腭癌。
为了治病,他先后做了三次大手术,但每次手术他都特意避开供暖期。2012年5月,他的口腔硬腭癌达到三期,手术摘除了上腭左侧至颅骨的骨头。手术刚结束,他想到队里马上要进行夏季设备维修,供热主管道要大批更换,就躺不住了。他又一次提前结束病假,回到供热第一线上。
得知了这件事,当地群众由衷地称赞他是“最敬业供暖工”。
转眼夏去秋来,又到了供暖期之前的管线维护阶段。接到居民的报修电话,老韩带着焊枪出发了。走在松林间的小道上,韩振武感到阵阵惬意,他深深吸了一口带有松香味的空气,任气息在体内游走。在他看来,这样走在奔赴维修现场的路上,是他生命中最自然、最放松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