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得味
我在报社夜班当编辑距今有30 多年了吧。我们头版主编刘文峰、编辑夏震霏均系我学兄, 三人亲密程度可以用“小舢板”来形容。那天晚上,江西特约记者老杨传真来一条消息,景德镇市名厨张德生会做400 多道豆腐菜,技惊东邻。哥仨平日里埋首“三长两短”之中,突然读此好稿,兴味盎然,为其制一标题“莫道豆腐家常菜,名厨烹作席上珍”,当月被评为好标题。
两年之后,我被国内记者部派往江西采访, 在景德镇陋巷中找到张德生。德生兄当即亲手做了六道豆腐菜招待我,还传我一秘方:老豆腐切丁,焯水,沥干,另将皮蛋切丁;两者用精盐、味精、葱花、蒜泥、麻油、辣油相拌,即成佳味, 试之果然。其色黑白分明,其味清香爽口。还有五款豆腐菜:“金包银”,用鸡蛋将豆腐包住; “双层肉”,豆腐干拌猪耳朵;“金镶玉”,将白豆腐丝和油炸过的豆腐丝与肉丝、肉皮丝、虾米、木耳丝、黄花菜以及笋丝共烹;“麻酱拌豆腐”, 豆腐丁焯水,沥干,加上榨菜末、熟猪肚丁,将芝麻酱、盐、糖、味精拌匀后浇在豆腐丁上;“石鸡炖豆腐泡”,用豆腐泡(油豆腐)来炖石鸡。
“豆腐状元”张德生所制的豆腐菜中,用了不少方法来使豆腐入味,而豆腐也是样样都能入味。怪不得清代大文学家、大美食家袁枚要说“豆腐得味,远胜燕窝”了。确实,鱼翅、海参、燕窝还有鲍鱼都不能剁成泥(否则看不出是鱼翅、海参、燕窝、鲍鱼了),而豆腐尽可成泥、成茸,能更好地吸收其他食材的鲜、香味。与冬瓜、粉皮、银耳等无味之物相比,豆腐入味的方法要多得多。
拳鸡、掌鳖、红鲤鱼
离开景德镇,乘越野车在山地行进两个多小时,便到了我的老家婺源。县委叶书记、副县长余女士为我们洗尘,用拳鸡、掌鳖、荷包红鲤鱼款待我们这些远方归来的游子。
所谓拳鸡、掌鳖,即是拳头大小的仔鸡和手掌大小的幼鳖,当然鲜嫩无比。席上的鸡是用婺源的传统烹饪法粉蒸而成,原汁尽在其中, 肉不但绝嫩,且鸡味极鲜、极香。鳖则是清炖, 原汁原味。对于我这样在上海轻易吃不到鳖的人来说,尝到如此肥腴的佳肴,其欣喜是不用说的了。叶书记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把一只整鳖夹在我碗中,并用筷子压住。
荷包红鲤鱼是婺源四大名产之一。据说明代有一位婺源籍的宰相告老还乡时,皇上将御花园鱼池中两尾红鲤鱼相赐。他将鱼从京城万里迢迢带到婺源,从此落地生根,繁衍至今。此鱼头呈三角,嘴有两须,浑身金红,鱼身两面各有鱼鳞36 片,肚子特大,浑似一只大荷包,因而得名。红鲤鱼清蒸上桌,用大号鱼盆盛着,有一股特别的香味。同席还有一位上海铁道学院教授及夫人,多年未回老家,对荷包红鲤鱼赞不绝口。不多时,一大盘鱼被瓜分干净。
婺源四大名产中的“绿”是婺绿,这次回婺源尝到高山云雾茶,醇厚、甘冽,回味无穷;“黑” 是龙尾砚;“白”是江湾雪梨,个大、皮薄、果肉白嫩而松脆,香甜多汁无渣。
炎夏啖赣菜
阿彭几次邀我去吃吉安菜。我一面答应着, 一面在想,井冈山地区有什么好菜?无非是南瓜汤、红米饭罢了。可在今年立秋之前(还在三伏天呢),跟着他“战高温”,去了上海闵行七莘路的“赣缘食府”,不由得对自己固执的成见产生了怀疑。
莫看赣缘食府地处上海西南隅的闵行,但进门之后的直觉告诉我,这里的菜肴不一般。席间,接连上了两道红烧菜——红烧沙鳖和红烧竹狸。进口一尝,灵光乍现,我不由得拍案叫绝: “这是两道古菜呀 !”史载,南宋高宗赵构曾问歙味于大学士汪藻,藻对以梅尧臣诗曰:“雪天牛尾狸,沙地马蹄鳖”。栖息于灌木丛和竹林中的竹狸又名竹鼠,其体大肉多,味道鲜美。据本草纲目记载:“竹鼠肉甘,平,无毒,补中益气,解毒。”赣缘此菜毫无腥臊味,酥香耐嚼,真正好味。而沙鳖多栖息于山涧、溪道、水沟、河湖、池沼等草丛的沙泥中,难以肥壮,一只如手掌大小,约250 克左右。沙鳖软糯鲜香,食之黏唇黏指,十分滋补。井冈山烟笋堪称十大赣菜之一,以乌烟笋、猪肉丝、干红椒为主料,油焖而成,食之犹有腊肉之味。龙凤汤非常滋补益人,以泰和鸡和蛇慢火清炖而成,且加入咸鸭蛋,甘甜味鲜, 而且清热解毒、滋阴补虚,据说炎夏食之,不生痱子。
又上了一道炖菜,乍看似猪爪,但又比猪爪肥硕,其名为“脚踏实地”。主人笑眯眯告诉我, 这是炖牛蹄。牛蹄我在上海也食过,是清真菜“赛熊掌”。这道“脚踏实地”多了一点乡土味,当然也少不了辣椒。
还有盘龙,那是黄鳝烹成。它不像同名的清蒸鳗那么肥腴,但要比蒸鳗鲜美。
吃到这份上,心想该休息了,老夫也吃累了。不过主人说:“且慢 !”遂又上了香酥乌鸡。噢, 那是用吉安市泰和县名产乌鸡烹成,非吃不可。乌鸡白毛乌骨,极其滋补,特别是对妇女,中药铺甚至有白色凤仙花和乌鸡制成的妇科圣药“乌鸡白凤丸”。
步出赣缘食府,打了一个饱嗝,抬头看了看骄阳,我对阿彭说:“我有一点后悔。”阿彭大吃一惊:“后悔什么?”我说:“我为什么不早一点来呢?”
江礼旸
“70”后“猿叟”。为寻觅安全、健康、美味之食而上下左右搜索的孤独的行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