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赤民
继去年停刊的《新闻晚报》之后,连月来,《竞报》、《天天新报》也相继宣布休刊,行业性的严冬,让报纸从业人员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寒冷,嗅到了衰亡的气息 。然而, “报纸未死 邀你读到地老天荒”、“报纸还没有资格死”——《东方早报》两次在该报一版的“发声”,同时也彰显出报人在行业严冬里的不放弃。
2014,我们在焦虑中踯躅前行,在坚守中寻求突围。
报纸的挣扎
不得不承认,眼下,传统报纸的一些优势正在迅速丧失,导致经营业绩直线下滑。面对经营的压力,报纸开始不断减版减彩、削减人力成本,一些报纸开始滑向亏损的边缘,报人开始了真正的惶恐。
一些人就如当年的下海潮一样,弃报纸而去;一些人一边在报纸干着,一边在干着自己的活;一些人开始利用报纸现有的平台谋划着自己的事业;一些人在坐等观望,期盼报纸的重生;一些刚入职的年轻人彷徨着,犹豫着;一些个“老人”得过且过,蹉跎着岁月;一些理想主义者在奋力地思考和实践,然而,传统报纸多年形成的旧有体制沉疴导致前行和改革的阻力重重。
更为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个报纸祭出多种经营和互联网思维后,却感觉“前路漫长”。
将报纸的衰亡归结于互联网兴起这个外因,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如果从内因方面去考量,其实,报纸的坟墓也有自身挖掘的因素,且与外因的作用力比较来说,占比很重。具体表现为:
传统报纸以广告为主的盈利模式,曾经给报纸带来丰厚的利润,却也隔绝了报纸与大众深层的互动。迄今为止,还有大量报人沉醉于传统的行政化管理方式,他们津津乐道于自己的行政级别,执着于官本位的权利体验,机制沉疴积重难返。翻开今天的报纸,与多年前的报纸做一个粗略的比较,会发现,N年前的“旧”闻依然充斥着我们的版面,报纸的内容生产其实一直不断地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步。电视出现了“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的辉煌,报纸却没有。报纸的写作、表达和文风不仅没有进步,相反变得更加浮躁。当“走转改”的号令响起时,我们却再一次漠视,没当回事。多年的养尊处优,造成报人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动力不够,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的新闻观早已僵化,远远脱离了真正的市场。队伍和机构臃肿,相对容易挣来的利润导致报社成了就业的一大方向。一些有关系的人打破头钻了进来,干不了事就去琢磨人,一方面销蚀利润不说,还影响了整个团队。各种关系的掺和叠加,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公正和公平的缺失,队伍战斗力受到极大的挫伤。
报纸的找寻
互联网时代,报纸的生存空间越来越逼窄,硕果仅存的读者就是一些中老年人和一些还没有触网的低端人群。编辑部内部经常自嘲:一群人,日里夜里拼命地办报纸,就如跳忠字舞,不仅无人喝彩,还可能遭人笑话。
挣扎中迷惘,挣扎中找寻。一个共识:死的是纸和屏,但是内容不会死。难道非得弃报纸而去?
当前,给报纸找寻的新定位有以下几种说法:
1、传统的以情报顾问为己任的纸媒将逐渐被淘汰,互联网越发展,信息越爆炸,人们就越是需要作为文化认同标识的媒介。纸媒肯定不再仅仅只是新闻纸,而是文化纸、情感纸。优美的文笔,独特的视角,精致的图片,可以取代传统的新、快等概念,成为人们对纸媒的新要求。
2、报纸将成为一种奢侈品,成为一种非常小众的产品,为小众做好订制服务将是报纸未来发展方向。
3、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思维指导报纸的生产,与互联网竞合融通,拓展报纸平台。报纸主攻深度呈现;在网络上开始付费阅读;搭建报纸自身的互联网阵地……
4、事业部制。希望通过事业部制的建立,实现新闻生产和效益生产的无缝对接,让报纸最大程度的接近市场,从市场中获取发展的能量。
5、多种经营。利用报纸残存的影响力开展多种经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填补主业的亏空。
笔者认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家报社真正的找到了突围的灵丹妙药。更为清醒的认识是,报纸的革命应该是个系统性的革命,而不是靠一两副良药就能够拯救濒死的报纸。
报纸的简约
报纸跟互联网比拼信息量,比第一落点,无疑是以卵击石,与互联网比深度、比重量显然也不现实。那么,互联网到底给报纸留下了什么空间?
以新媒体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的崛起,彻底改变了由传统媒体掌控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格局。但,社会化媒体遍地开花,也造成了信息的野蛮生长,这些信息在大面积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信息超载,稀释了信息的浓度,有深度、可信赖的分析和观点逐渐成为一种稀缺资源。
关于报纸发展方向,大家祭出了奢侈品论、小众化论和订制化服务论等等。然而,这三个概念都是必须使报纸脱离多年坚持的大众化道路。而且,报纸的大众化属性依然存在。是否有一个概念既能够契合这“三论”精神,又契合大众化属性?
简约起源于现代派的极简主义。简约风格就是简单而有品位,简约的空间设计通常非常含蓄,往往能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效果。从简约的定义来看,“简约”这个概念,既能契合报纸奢侈品、小众和私人订制等精神,又能够契合“大众化”属性,应该可以代表未来报纸的发展方向,是报纸的自我救赎。
1、既然是简约首先得是精品。是精品就无需太厚。从当前情势来看,我们的报纸还是厚了,这个从我们目前阅读报纸时只是看看标题就知道了。可以说,厚报是报纸对抗互联网冲击的一个饮鸩止渴的办法。
2、既然是简约就需要去繁就简,去粗取精。学会减法,将那些无用的信息或者是可有可无的信息,或者叫碎片化的信息给去掉。因为,那些个与自身生活关联性不大的新闻信息实际上就是垃圾信息,拉低了有品质信息的显要性。百战归来再读书,专攻品质,从原有的传统大众化报纸的思维中抽离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效果。
3、既然是简约就要做到简约而不简单。报纸内容的简约化可以定位于最有品位的文化和情感、最精准的服务,最有力的干预、最有品质的思想、最受益的悦读。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在“第二落点”上倾尽心力和精力,而不是似传统那样,一味地去争抢第一落点。而保证第二落点的品质,编辑主导制将会是我们需要立即践行的行动指南。在版面减少,人员高效的条件下,施行采编分离将可行。
4、做到简约而不简单,就需要报纸从业人员是精干高效的。报人必须站在高端,要大刀阔斧地的在人力资源上进行大胆改革,集中最有品质的人做最有品质的报纸,与此同时,最大限度的地削减管理层,释放生产力。
5、简约并不能一“简”了事,做好“简约”的营销也将是最为关键的功课。互联网时代,只顾埋头生产而忽视营销,再好的报纸也就是一条腿走路的人,其实,这就是互联网思维中用户意识的重塑,也是一个横亘在报人面前一个攸关生死的命题。
用互联网思维稍加思考一下,如果你拥有10万个甚至更多的活跃度极高的用户,可以做出多大的一篇文章?现状是,稍微好一点的报纸都拥有了10万个以上的读者。将10万读者变成10万个用户,在互联网时代所能够爆发出的能量一定是惊人的。如果真正做到将读者变用户,报纸会死吗?
用户意识的实现是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不妨尝试一下改变我们的方法论,用倒推法指导报纸的生产和营销,指导我们的改变和改版。一句话:市场关注什么,我们就去关注什么,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当然,知易行难。要让我们的新闻生产真正的接地气和贴近市场,深入推进“走转改”将是利器,在此不赘述。
另外,可以考虑将版面分成三大板块。第一大板块,做最有价值的信息(做到央视9套纪录片那样的精致和品位),第二大板块做最有价值的服务(类似于央视二套,但主攻地方信息),第三大板块就是为商家做最有价值的服务(类似于央视二套,强调介入和干预,与经营直接挂钩)。第三大板块实际是就是版面资产化最直接的探索。
(楚天金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