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连
自主学习,是新课标教学理念的精髓和核心。“自主”,即学生可在结合教材或脱离教材进行预习、自学、训练、复习和解决疑难。在初中数学教改实践中,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关键在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会读书,是学好数学的前提,也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功。有人认为,语文阅读资料很重要,而数学则不重要。其实,数学同样需要大量地阅读。下面是本人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数学阅读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一、数学阅读抓关键词
阅读,在语文中要抓住精练的或生动形象的词与句,而在数学中,则应抓住关键的词语。比如在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第一条:“当k>0时,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自变量x逐渐增大时,y的值则随着逐渐减小。” 这句话,关键词语是“在每一象限内”,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双曲线,而这个性质是对于其中某一分支而言,并不是对整个函数来说的。所以在做题时,应注意到这一点。从这一实例来看,我们不难发现阅读时抓关键词语的重要性。
二、数学阅读学会积累运用
阅读,在语文中有利于写作,在数学中有利于解题。积累运用包括以下两方面:
(1)概念知识。脑子中多一些概念就多了一些思考的方法,多了一些解题的突破口,在做较难的题目时,也就得心应手。比如证明一个四边形为菱形,先是脑海中浮现四种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然后分析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再思考采用合理的证明方法。
(2)错误的题目。所谓积累错误的题目,指挑选一些自己平时易错或难懂的题目,记在本子上,在复习时,翻开这些题目就能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所欠缺。比如解方程x(x-5)=3(x-5)时,错把方程两边同时除以x-5, 得x=3。这样的变形不属于同解变形,没有讨论x-5是否为0,这样使方程漏掉x=5的一个根。所以积累对学好数学起着极大的作用。
三、数学阅读在课堂上要给予充足时间
学习数学中,阅读时对概念、性质、公式、定理的理解都是逻辑推理归纳总结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形成过程的编写,如想一想、做一做、与同伴议一议、读一读等环节,这也正是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在课堂上不要害怕浪费课堂时间,不要片面追求提高学生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先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通过阅读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四、数学阅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数学阅读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中教学是不够的,我们提倡集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相结合,是因为这种形式有助于个别化学习,有助于每个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各自达到可能达到的水平。显而易见,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而个别化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事实证明,数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很强,能够在课后充分利用教科书和参考资料及时弥补课堂上因一时的疏忽等原因而产生的疑惑。而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会通过自主阅读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阅读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毋庸置疑,国内一些成功的教学改革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数学阅读培养学生理解归纳、逻辑推理学习能力
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中学数学是由概念、公理与定理等组成的一个逻辑体系。在中学数学学习中,概念的建立、命题的组成、公式与定理的推导、数学题的证明与求解以及如何用文字准确地把它们表达出来,都离不开逻辑的规范和制约。
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定理不但抽象,而且逻辑性强,在阅读材料中必然感知有关数学术语、图形、符号语言,并能根据数学概念、性质定理正确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达到对阅读材料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从而形成知识结构。而一般阅读、理解和感知易于融为一体,阅读时不会忽略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或字,速度不宜过快,要求做到认真细致,不会像阅读一本小说,可以跳过无趣味的章节段落,阅读时还要结合图形不断体会其含义,对于新出现的概念、定理、性质,一般不能一带而过,有的甚至需要反复阅读直到充分理解。
3.阅读是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现代教育思想要体现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爱因斯坦说:“创造性原则寓于数学之中”。在人类历史上,数学的探索精神帮助许多杰出人才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为人类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比如,裁缝和鞋匠的作品都离不开几何的比例。现代人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知识功底,更需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以便能不断调整、不断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会学生阅读进行自主学习,显然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教育思想。
五、阅读能力方面的培养途径:教读——自读——导读
(1)“教读”,就是教师首先要教学生怎样读书,使他们初步学会阅读的方法,掌握阅读的路子:逐句逐段阅读,注意理清段意,把重要的语句整理在笔记本上,重点内容批旁注,难懂内容反复阅读,推敲关键词语,做到弄懂教材数学知识,能记住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能比较准确地理解教材的内容。
(2)“自读”,就是学生自己根据教师布置阅读内容,自行调整、控制时间和进度,自拟提纲,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学习《角平分线》一节时,首先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初步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感知和认读。结合概念、数学符号、图形语言理解两个定理之间的区别,分别找出这两个定理的三个条件,独立完成学习过程。老师给予精讲答疑、点评。能使他们逐步养成自觉的读书习惯,提高阅读技巧上和概括能力。
(3)“导读”,就是给出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阅读教材,使他们逐步形成为解决某一问题而在教材中寻求答案的读书兴趣。课堂上,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再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学生通过阅读→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弄清问题→学会例题→完成练习。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形成独立个性。
数学阅读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过渡性做法,当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之后,就要放手让学生阅读,转化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可以促使自己在日后的成长学习中不断追求新知识、进而成为独立思考、勇于开拓创造的新人才。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