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智伟
近日,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发出的北斗导航专项通知称,到2016年实现北斗卫星导航及其兼容产品应用总量突破3000万台套,北斗导航大众消费市场将初具规模。与2013年底相比,此次规划的北斗终端应用总量将激增22倍。
2014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称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出的《关于组织开展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重大应用示范发展专项的通知》通过各级组织陆续下发到了北斗导航相关企业手中。
“前两年,我们这‘两客一危(从事旅游的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已经安装北斗车载终端;现在我们所有的输变电站也基本使用北斗授时,特别是新建的输变电站必须使用北斗系统。”在北斗导航专项通知下发的同时,某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向笔者表示。
随着北斗专项工程的相应推出并不断落实,我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2013年产值达到280亿元,预计2015年将超过60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57%,到2020年将超过2500亿元,届时,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对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贡献率将达到64%。
第二批北斗专项
何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开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欧洲伽利略系统齐名,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开始进入由美国GPS占据垄断地位的全球卫星导航产业。
随着2012年北斗卫星导航亚太区组网完成,由16颗导航卫星组成的北斗系统将服务包括我国及周边地区在内的亚太大部分地区。随着区域系统和全球系统的建设不断完善,北斗应用将渗透到行业应用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海洋渔业中,北斗系统在导航功能上能够取代 GPS 系统,在双向通信的功能上能够替代费用昂贵的海事通信卫星;在防灾减灾行业中,通过北斗系统的导航定位、双向通信以及位置报告功能,实现灾害预警速报、救灾指挥调度、快速应急通信等,可极大地提高灾害应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北斗系统导航定位技术陆续展开了“港口高精度实时定位调度监控系统”、“船舶监控系统”、“公路基础设施安全监控系统”等一系列应用;在电力、通信、金融等领域,北斗领域的需求主要来自于授时方面的需求,尤其在电力系统、移动通信系统,无论是单向授时(授时精度为 100ns)还是双向授时(授时精度为 20ns),北斗导航系统都能够满足相关需求。
另外在工程技术领域,北斗导航既可以在航天领域为各类遥感卫星提供精密轨道位置,也可以对一些桥梁、大坝等地面工程的微小变形进行监测;在民航航路管理和导航、飞机着陆等方面,北斗导航同样起到关键作用,特别是在路况信息管理、车辆监控、城市管理、搜救、安全管理等方面,北斗有着巨大应用潜力。
按照《中国北斗导航产业发展蓝皮书》的规划,我国北斗导航产业一方面借力于国家“示范工程”的开展迅速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另一方面,得益于北斗导航系统技术的逐步完善和成熟,北斗导航系统也将可以与GPS抗衡,并逐步取代GPS。
2012年,国家发改委的首次为北斗导航产业做出扶植专项。首批专项资金规模在10亿元左右,40%资金补贴研制单位,60%补贴应用单位。重点支持北斗兼容型导航终端及其核心组件开发应用;基于智能位置服务、室内外定位融合服务、高精度位移测量服务的技术和系统集成,推动北斗导航系统在智能交通、医疗救助、煤矿安全生产、重要设施安全监测等重点领域的深度应用以及公共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经过两年的发展,第二批北斗导航专项应用领域显然更为广泛。此次北斗导航专项特别划分为北斗室内外位置服务基础平台建设和应用示范、行业重大应用示范、区域重大应用示范列为重点支持领域。
特别将电力授时、公安警务、建筑安全监测、海关物流监管、保险综合应用、海洋开发利用、林业生态保护、消费电子8个行业领域作为重点示范应用领域。其中,要求消费电子领域示范推广终端总规模不低于2000万台(单个项目研发与推广应用规模不低于500万台),其他领域推广应用的终端规模不低于5万台。
此外,在区域应用示范方面,将消防救援、智能公共交通、民生关爱、城市物流配送、市政精细管理、地下管网安全、精准农业、智慧旅游等作为重点推广领域,终端规模要求不低于5万台。
此次专项无疑是将北斗终端的规模化应用作为北斗导航主要发展目标,这预示着,到2016年北斗终端将在大众应用领域大量普及,届时北斗产业或将真正可以与GPS抗衡。
在民用领域,北斗导航将在以下三大领域突飞猛进。
首先,在汽车导航领域,北斗导航将形成巨大的市场规模。
目前,我国汽车导航前装的渗透率非常低,主要集中在中高端车型。数据显示,中国拥有车载导航设备普及率不到5%。而日本的汽车车载导航安装率高达59%,欧美约占25%。同时,在北美、欧洲、日本等地,汽车导航销售额雄居各类GPS市场之首,而我国汽车导航的发展已从导入期逐步进入黄金期。到2011年,中国车载产值已超过230亿元人民币,中国车载导航市场的前景将日渐开阔,全球汽车市场的增长主要来自中国。
而且,汽车导航产品的更新及维修也是非常巨大的市场。据GPS研发公司Garmin统计,其地图更新、车载导航仪和手持机维修的更新及维修费用在 200-600 元不等。同时,作为物联网应用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车联网的发展正在国内升温,也将加速北斗导航在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
其次,手机导航渗透率高,空间广阔,这也将成为北斗导航系统未来应用的主要市场之一。
随着智能手机终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张。从最初的车载导航产品到如今的生活服务综合查询平台,用户对定位系统越来越熟悉,且逐渐对这种随时随地查看导航地图的技术产生了依赖。而手机终端地图的多样化发展趋势,也为未来导航系统的发展找到了契合点。近年来,随着LBS、社交网站等基于位置的数据服务的兴起,手机地图产业发展迅猛。易观智库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中国手机地图客户端市场累计账户数已达3.74亿户,在移动互联网用户中的渗透率达50%左右。手机地图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而本地化的生活服务信息整合将更好地提升手机地图用户的使用频率。endprint
手机导航规模大主要得力于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无线互联网服务销售比重在逐年提高,呈迅速增长态势。无线导航用户主要是由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运营商的手机用户组成,随着3G牌照的发放,用户数量将会继续激增;二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服务的ARPU值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三是支持导航的终端普及率快速提升,卫星导航成为手机标准配置已成趋势。据 GSA预测,到 2020年我国手机导航的渗透率将由 2010 年的 7%上升到 82%,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最后,北斗导航在亚太地区的应用前景非常可观。亚太地区面积占全球 21.3%,人口占全球 57.2%,开展航天合作的国家/地区有 9个,卫星导航市场空间十分广阔。预计到 2014 年底,亚太地区卫星导航市场份额将占全球市场的 23.6%。目前,亚太地区部分国家的航天技术基础较好,具有一定的卫星导航应用基础和经验。但大部分国家应用基础相对薄弱,未形成自主卫星导航产业链。
正是因为这种情况,亚太地区卫星导航应用需求十分迫切。多个国家向我国提出应用北斗的需求和合作愿望,包括:巴基斯坦、蒙古、缅甸、澳大利亚等国家。同时,有多个亚太国际组织对应用北斗表现积极,包括: APSCO、中老缅泰四国联委会、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等。
自主产权亟待提高
北斗产业链包括空间卫星、地面配套系统、终端设备以及运营服务。
在国家负责投资完成北斗导航卫星的研制发射以及地面系统的建设形成北斗导航卫星星座的基础设施基础上,北斗导航应用产业链分成基础产品(天线、芯片、板卡等)、终端设备、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主要产业环节。
从产业链条来看,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初步具备了从芯片制造、导航地图、终端到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发展仍然不完全成熟。
北斗导航芯片部分包括基带芯片与射频芯片两部分,能否自主设计北斗专用的集成化芯片将是产业成熟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链中最薄弱的是芯片、OEM板、模块等硬件核心技术缺失,核心专利技术大部分掌握在瑟浮、高通等国外企业手中,短时间内超越难度较大,加之北斗芯片生产尚未规模化,使其成本高昂。目前民用北斗模块的价格普遍在几百元,而GPS模块国际价格约 2-3 美元,再加上关税等也就 40-50 元人民币,需降到 100 元以下才能有市场竞争力。随着北斗国际代码的开放和北斗市场的逐步成熟,国外企业逐渐进入该领域并生产出高性价比的北斗基带芯片,对本土导航芯片的研制和发展构成新的威胁。
在终端产品领域,终端产品技术壁垒相对较低且企业间竞争激烈。虽然我国用户终端设备研制起步较晚,从事终端产品研发的厂家规模尚小,但已经形成具备研发、制造及经营销售的完整终端产业链。
目前导航终端厂商具有较强的行业导向性与针对性,终端厂商通过定制行业终端的软硬件,从而满足行业的不同需求;更有许多厂商已完成从芯片到终端再到系统集成应用的全产业链垂直整合。相比较国外终端厂商而言,国内终端厂商具有更多的本地优势,而且这一优势会随着北斗系统的成熟越来越明显。
成熟卫星导航定位产业的总产值,大部分由卫星导航服务业所创造。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总产值中,卫星导航服务业能够占到 70%规模,而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一旦实现规模化将拉动中上游的北斗终端、北斗元器件等产品的需求。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运营服务归属北斗系统管理机构“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相关服务机构必须从中心申请取得“北斗系统运营服务许可证”。资质许可的要求包括北斗服务设施、技术力量和资金等各项重要条件,企业保证盈利还须拥有成规模的客户群,并能够充分实现其要求,实际上形成了较高行业壁垒。
借鉴美国的GPS导航产业发展路径,我国的北斗产业发展路径应沿着国防、行业、大众三个层次逐步展开。
要加大示范工程推进力度,奠定推广应用与产业化基础。
应继续加大42项重大专项“示范”项目的推进工作,明确推进时间表;建立支持平台,包括公共技术支持平台和公共运营服务平台,为示范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支持;通过政府重大专项积极示范,持续开展北斗在行业、区域中的应用示范,与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促进北斗行业和区域应用,加大行业和区域应用推广的力度,尽快形成规模效应,奠定全面推广应用与产业化基础。
在终端推广方面,要部署重点地区带动全国,出台鼓励北斗相关信息消费政策。
应部属重点地区,以重点地区辐射全国。我国北斗导航产业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等城市为重点,形成了完善的北斗导航卫星产业布局,包括众多的科研院所,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电子科技集团等央企,以及国腾电子、北斗星通、华力创通、中海达、海格通信等一批企业;北斗终端的消费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和城市,应通过重点城市和区域的带动使得北斗终端消费辐射全国。
此外,还应借鉴俄罗斯制定有利于北斗终端消费的产业政策。
俄罗斯为推广自主的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经验在2009年通过了《导航活动法》,要求公路、铁路、海洋和航空等所有国有及商业公共交通工具在 2010 年年底前安装格洛纳斯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同时所有新出厂的交通工具也要安装这种导航仪。俄罗斯政府同时还规定在俄罗斯境内销售的导航仪必须加装俄罗斯格洛纳斯导航系统,同时将进口 GPS 导航仪的关税提高至 25%;并要求在 2013 年前在俄罗斯出售的所有汽车上都安装格洛纳斯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所需费用由政府补偿。2015年起,对不支持格洛纳斯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进口智能手机征收约 25%的关税。
要加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宣传力度,推进北斗导航产业的商业化应用。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加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国际商业化进程。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北斗的宣传远远不够,以至于对北斗的认知度比较低,而认知度直接影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市场资源。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其系列产品也会逐步走进国际市场。在现有已批准宣布对外开放的基础上,选择适当时机,进一步宣传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非排他性导航系统,国家将长期持续稳定支持国际应用服务,提升北斗导航系统在全球的知名度,并增加国内外用户的使用信心。
(作者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智库军民结合研究所研究员)endprint
中国工业评论2014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