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群
摘 要:环境审计信息质量是环境审计理论和实务研究的重大问题,从环境审计信息的产生过程研究分析了环境审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审计主体、环境审计客体以及环境方面。
关键词:环境审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4-0155-02
环境审计信息是直接生成于环境审计行为活动过程中的审计信息,而且还包括除此以外的凡与审计事物变化和特征有关的审计信息。环境审计信息质量指的是环境审计信息“产品”能够满足“顾客”需要而应具备的特性。既包括生产过程的质量,也包括生产结果的质量。因此研究分析环境审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必须对环境审计信息的产生过程及结果进行全面把握。环境审计信息作为环境审计主体的一种“产品”,经过“信息取得—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三个环节生成。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审计信息质量主要受到环境审计主体、环境审计客体、环境方面三个因素的制约。
一、环境审计主体
环境审计主体,是指在环境审计活动中主动实施环境审计行为,行驶审计监督权的环境审计机构及其环境审计人员。环境审计主体不仅要有动机从事环境审计活动,还应该具备特定的能力。中国现行的三大审计主体,即政府审计组织、内部审计组织和民间审计组织能够承担起环境审计的职责,则应成为环境审计的主体。环境审计主体贯穿着环境审计信息产生过程的始终,对环境审计信息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环境审计人员分析
鉴于环境审计的特殊性,环境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审计等传统审计人员所需具备的知识及技能,还需要具备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及技能。环境审计人员是否具备足够的知识、技能、职业道德及态度来完成环境审计这项工作以及所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强弱,决定了环境审计人员对经济活动的审查监督不可能总是恰如其分的。环境审计人员按照自身对环境审计技术的理解行驶环境审计,相对不完美的理解与客观的经济活动相互结合,必然会造成环境审计主体的产品—环境审计信息的不完美性。所以说,环境审计人员认知与能力的有限性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减少却不能消除这种由于有限性而造成的环境审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二)环境审计主体组织结构分析
环境审计主体组织结构是指环境审计主体的组织机构及环境审计人员配备方式。环境审计组织结构的类型将直接影响环境审计信息的配置及其利用效率。面对复杂多变的审计环境,灵活、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类型能快速而经济地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即具有高效的柔性,有利于确保审计质量,所产生的审计信息科学有效;而僵化、垂直式的组织结构类型则对审计环境的变化反应迟缓,其柔性能力较低,无法确保审计质量。
环境审计机构是为了完成审查监督经济活动使命将环境审计人员所作的系统性安排,环境审计机构是拥有共同目标的环境审计人员的集合,通过不同的职责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环境审计信息的形成是一种集体行为的过程,通过环境审计人员的积极参与、有效协作,将凌乱的、无序的信息进行整理、整合,从而得到规范的、有序的环境审计信息。环境审计机构作为审计信息“产品”的生产机构,其人员分工和协调的效率直接制约影响着环境审计信息的质量。
二、环境审计客体
环境审计的客体,从范围来说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环境管理机构都能够成为环境审计的被审单位。审计的内容可以看作审计客体的内涵。环境审计的客体,从内容来说既包括对环境保护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的财务审计,又包括对有关组织的业务活动是否符合环境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的合规性审计,还包括对有关组织的环境管理责任及其工作成果进行的绩效审计。环境审计客体是环境审计行为的接受者,其本身也是影响审计信息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环境审计对象
相对于环境审计主体来说,环境审计对象掌握着丰富的信息,环境审计主体相对于环境审计对象是信息不对称的。由于环境审计对象的利己性客观存在,当环境审计主体对环境审计对象实施审计行为时,环境审计对象有可能提供虚假环境审计信息,或是销毁证据,或是遮短扬长,由于环境审计对象对环境审计主体的不支持,本身提供给环境审计主体的原始环境审计信息就是不全面的,甚至是虚假的,这就给环境审计主体搜集环境审计证据带来了许多困(下转162页)(上接155页)难,人为地增加了环境审计信息的风险性。同时,环境审计对象的复杂性一级审计内容的广泛性,给环境审计查证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审计结果与事实产生偏差,造成环境审计信息失真。
(二)审计对象与审计主体的配合度
按《审计法》规定,一切被审计单位均有向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提供资料,予以配合的义务。但在实际工作中,审计对象对审计主体的配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配合行为中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两者的配合程度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这种配合因素又连锁地反映到其他因素,诸如增加审计时间、增大审计成本、打乱审计方案等,严重影响了环境审计信息质量。
三、环境方面
(一)环境会计发展不充分
审计的发展离不开环境会计的发展,首先,环境审计的对象仍然是我们基于传统会计学理论所提供的反映企业环境保护和管理责任的环境信息,即环境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其次,环境会计本身所固有的一系列会计核算程序与方法为环境资源的确认、计量和披露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也为环境审计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指南,是环境审计方法和程序的依据。但目前,环境会计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较多不完善的地方。
(二)环境审计法律法规不健全
中国虽然已颁布了6 部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13 部与环境相关的资源保护法律以及395 项环境标准,基本上形成了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但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优化相比,仍然存在漏洞和空缺,就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看,也缺乏环境审计的具体实施办法和统一的操作规范,在中国没有专门针对环境审计的规范。不健全的环境审计规程,审计人员对环境效益进行评价就缺乏审计依据,造成审计程序不规范。同时,虽然中国目前已颁布了多项环境指标,为环境审计的证据收集和专业判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标准,但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另外,对开展环境审计是否应遵守国际化组织对环境审计的规定,目前尚未达成共识。其次,中国目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环境信息披露缺乏统一的规范、定量披露偏少、会计人员参与过程过低、导致环境报告难以突出环境会计信息的缺点,特别是有的信息甚至与环境审计无关等,直接影响了环境审计信息质量。
四、结束语
环境审计信息质量的保证和提高涉及诸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环境审计主体、环境审计客体以及环境方面,只有从不同层面科学、合理、有效的分析,才能真正把握环境审计信息质量本质问题。
参考文献:
[1] 范伟,杨少春.审计信息质量的决定因素[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4,(16).
[2] 邵丽.政府环境审计风险成因及应对[J].财会通讯,2010,(1).
[3] 宋兆晴.基于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的环境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责任编辑 陈凤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