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居民的消费结构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结合安徽省两个代表城市2012年城镇居民收入的截面数据,建立两城市的城镇消费模型,对两城市居民的消费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为政府扩大内需、优化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安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扩展线性支出系统
中图分类号: F2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7-0073-02
引言
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居民的消费结构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对消费结构的研究可以为政府扩大内需,优化提升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提供政策建议。
本文将选取安徽省的合肥和阜阳两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地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区别。其中,合肥是省会城市,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2年排在全省第二,而阜阳2012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安徽省排在最后。因此,两地的消费结构对比具有典型意义。
一、ELES模型简介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是著名计量经济学家Liuch在1973年提出的,其理论以英国经济学家R.Stone1954年所提出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LES)为基础。
ELES有两个基本假设:(1)某一时期人们对某种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仅取决于人们的收入和该种商品服务的人格;(2)某种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和超出基本需求之外的需求两部分,而基本需求与收入水平无关。
ELES模型可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Vi为消费者对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支出额;Pi为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价格;Xi为对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基本消费量;PiXi为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基本需求支出额;βi为边际消费倾向;Y表示消费者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如果令
则可以得到一个Vi关于Y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利用已知的Vi和Y的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可以求得上式中ai和βi,从而进一步推导出边际消费倾向、消费的收入弹性、价格弹性等各项指标值,准确了解消费结构的特点。
二、两城市消费结构特点对比分析
在以下定量分析中所使用的原始数据均来自《合肥统计年鉴2013》和《阜阳统计年鉴2013》,并使用eviews 6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012年,合肥市与阜阳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5 434.15元和18 971.98元,在安徽省的城市中分别排在第二和最末,且合肥是省会城市,因此具有代表性,其消费结构的差异可以体现收入差异的影响。
各城市的统计年鉴中将居民的消费支出分类8项: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杂项商品和服务。根据ELES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对系数进行估计,并计算出基本消费需求PiXi和总的消费支出Vi。
(一)恩格尔系数分析
(二)家庭即期消费倾向分析
家庭即期消费倾向是指家庭消费支出占家庭可支配收入之比,也可以叫作家庭消费率。这一比值越高说明人们越是愿意把收入用于消费而不是用于储蓄。
数据可以看出:首先,合肥市在高收入组以下,阜阳在更高收入组以下,并不存在即期消费倾向减小的明显趋势,这说明,储蓄倾向的提高存在一个可支配收入的门槛值,只有超过这一特定收入,储蓄倾向才会明显增加;其次当收入超过某一特定范围后,储蓄倾向会大幅增加,比如合肥市的更高收入组有一半以上的收入都用于储蓄或其他投资。由此可见,增加低收入组的收入能更多地刺激消费。
(三)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在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表1和表2中的βi就是两城市的各类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计算结果说明,收入对于总的消费倾向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合肥市的总边际消费倾向比阜阳市低了约30%。在各类商品和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上,两个城市也有显著不同:合肥市城镇居民最多的将新增收入用于交通和通信的消费,而阜阳市城镇居民在新增收入中则更多的选择食品和居住项目,这一区别也体现了两地生活水平的差异。
(四)基本消费需求分析
基本消费需求是居民对商品和服务的基本消费量,用于基本消费需求的支出。可以看出,合肥市的基本消费需求支出12 387.27元,明显高于阜阳市的4 701.92元,突出的体现了两个城市为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支付能力,表明相对发达地区维持基本生活比相对不发达地区需要更多的支出。而在各项商品和服务中两地都是以食品的基本消费支出最多,排在食品之后的,合肥市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阜阳则是衣着项目的支出。这种结构上的不同主要也是由收入和省会城市与普通城市消费环境的差异引起的。同时还要注意到,阜阳虽然个人可支配收入明显低于合肥市,但阜阳市低收入组居民的收入依然能满足基本消费需求的支出,而合肥市收入最低的两组家庭的收入是不足以支持基本消费需求的支出的。这同样较发达地区的低收入者比相对落后地区的低收入者生活更艰难,更需要政府的关注。
(五)需求收入弹性分析
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说明这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增长率高于收入增长率。表6中的数据表明增加收入时阜阳市的城镇居民消费增加得更多。两地在增加的消费项目上也明显不同:合肥市城镇居民增加的消费最多是在交通和通信上,而阜阳市城镇居民增加的最多的是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这也是由两地现在消费水平的不同造成的。
三、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
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决定因素是收入,刺激消费首先要增加居民收入。这其中提高城镇低收入居民的基本收入尤其重要。同时,还可以通过调整税率结构,降低低收入户的税收负担,缩小贫富差距,合理分配收入;还要注意到保障相对发达城市的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
2.健全居民社会保障体系
要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解除消费顾虑,必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和自主就业人员的社保参保率。
3.根据不同的城市特点,调整产业结构和商品结构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城市城镇居民消费特点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调整产业和商品结构时应当依据地区的消费特点采用不同的策略,并且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不断调整和变化。
参考文献:
[1] 尹世杰.消费经济学[M].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1985.
[2] 邓文娟.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2,(4).
[3] 刘颖嘉,杜磊,周颖祺.东中西部居民消费结构的比较与启示[J].消费经济,2012,(4).
[4] 宋丽.上海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实证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1).[责任编辑 杜 娟]
摘 要: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居民的消费结构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结合安徽省两个代表城市2012年城镇居民收入的截面数据,建立两城市的城镇消费模型,对两城市居民的消费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为政府扩大内需、优化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安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扩展线性支出系统
中图分类号: F2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7-0073-02
引言
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居民的消费结构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对消费结构的研究可以为政府扩大内需,优化提升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提供政策建议。
本文将选取安徽省的合肥和阜阳两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地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区别。其中,合肥是省会城市,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2年排在全省第二,而阜阳2012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安徽省排在最后。因此,两地的消费结构对比具有典型意义。
一、ELES模型简介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是著名计量经济学家Liuch在1973年提出的,其理论以英国经济学家R.Stone1954年所提出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LES)为基础。
ELES有两个基本假设:(1)某一时期人们对某种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仅取决于人们的收入和该种商品服务的人格;(2)某种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和超出基本需求之外的需求两部分,而基本需求与收入水平无关。
ELES模型可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Vi为消费者对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支出额;Pi为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价格;Xi为对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基本消费量;PiXi为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基本需求支出额;βi为边际消费倾向;Y表示消费者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如果令
则可以得到一个Vi关于Y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利用已知的Vi和Y的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可以求得上式中ai和βi,从而进一步推导出边际消费倾向、消费的收入弹性、价格弹性等各项指标值,准确了解消费结构的特点。
二、两城市消费结构特点对比分析
在以下定量分析中所使用的原始数据均来自《合肥统计年鉴2013》和《阜阳统计年鉴2013》,并使用eviews 6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012年,合肥市与阜阳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5 434.15元和18 971.98元,在安徽省的城市中分别排在第二和最末,且合肥是省会城市,因此具有代表性,其消费结构的差异可以体现收入差异的影响。
各城市的统计年鉴中将居民的消费支出分类8项: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杂项商品和服务。根据ELES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对系数进行估计,并计算出基本消费需求PiXi和总的消费支出Vi。
(一)恩格尔系数分析
(二)家庭即期消费倾向分析
家庭即期消费倾向是指家庭消费支出占家庭可支配收入之比,也可以叫作家庭消费率。这一比值越高说明人们越是愿意把收入用于消费而不是用于储蓄。
数据可以看出:首先,合肥市在高收入组以下,阜阳在更高收入组以下,并不存在即期消费倾向减小的明显趋势,这说明,储蓄倾向的提高存在一个可支配收入的门槛值,只有超过这一特定收入,储蓄倾向才会明显增加;其次当收入超过某一特定范围后,储蓄倾向会大幅增加,比如合肥市的更高收入组有一半以上的收入都用于储蓄或其他投资。由此可见,增加低收入组的收入能更多地刺激消费。
(三)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在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表1和表2中的βi就是两城市的各类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计算结果说明,收入对于总的消费倾向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合肥市的总边际消费倾向比阜阳市低了约30%。在各类商品和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上,两个城市也有显著不同:合肥市城镇居民最多的将新增收入用于交通和通信的消费,而阜阳市城镇居民在新增收入中则更多的选择食品和居住项目,这一区别也体现了两地生活水平的差异。
(四)基本消费需求分析
基本消费需求是居民对商品和服务的基本消费量,用于基本消费需求的支出。可以看出,合肥市的基本消费需求支出12 387.27元,明显高于阜阳市的4 701.92元,突出的体现了两个城市为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支付能力,表明相对发达地区维持基本生活比相对不发达地区需要更多的支出。而在各项商品和服务中两地都是以食品的基本消费支出最多,排在食品之后的,合肥市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阜阳则是衣着项目的支出。这种结构上的不同主要也是由收入和省会城市与普通城市消费环境的差异引起的。同时还要注意到,阜阳虽然个人可支配收入明显低于合肥市,但阜阳市低收入组居民的收入依然能满足基本消费需求的支出,而合肥市收入最低的两组家庭的收入是不足以支持基本消费需求的支出的。这同样较发达地区的低收入者比相对落后地区的低收入者生活更艰难,更需要政府的关注。
(五)需求收入弹性分析
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说明这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增长率高于收入增长率。表6中的数据表明增加收入时阜阳市的城镇居民消费增加得更多。两地在增加的消费项目上也明显不同:合肥市城镇居民增加的消费最多是在交通和通信上,而阜阳市城镇居民增加的最多的是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这也是由两地现在消费水平的不同造成的。
三、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
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决定因素是收入,刺激消费首先要增加居民收入。这其中提高城镇低收入居民的基本收入尤其重要。同时,还可以通过调整税率结构,降低低收入户的税收负担,缩小贫富差距,合理分配收入;还要注意到保障相对发达城市的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
2.健全居民社会保障体系
要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解除消费顾虑,必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和自主就业人员的社保参保率。
3.根据不同的城市特点,调整产业结构和商品结构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城市城镇居民消费特点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调整产业和商品结构时应当依据地区的消费特点采用不同的策略,并且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不断调整和变化。
参考文献:
[1] 尹世杰.消费经济学[M].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1985.
[2] 邓文娟.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2,(4).
[3] 刘颖嘉,杜磊,周颖祺.东中西部居民消费结构的比较与启示[J].消费经济,2012,(4).
[4] 宋丽.上海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实证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1).[责任编辑 杜 娟]
摘 要: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居民的消费结构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结合安徽省两个代表城市2012年城镇居民收入的截面数据,建立两城市的城镇消费模型,对两城市居民的消费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为政府扩大内需、优化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安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扩展线性支出系统
中图分类号: F2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7-0073-02
引言
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居民的消费结构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对消费结构的研究可以为政府扩大内需,优化提升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提供政策建议。
本文将选取安徽省的合肥和阜阳两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地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区别。其中,合肥是省会城市,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2年排在全省第二,而阜阳2012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安徽省排在最后。因此,两地的消费结构对比具有典型意义。
一、ELES模型简介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是著名计量经济学家Liuch在1973年提出的,其理论以英国经济学家R.Stone1954年所提出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LES)为基础。
ELES有两个基本假设:(1)某一时期人们对某种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仅取决于人们的收入和该种商品服务的人格;(2)某种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和超出基本需求之外的需求两部分,而基本需求与收入水平无关。
ELES模型可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Vi为消费者对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支出额;Pi为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价格;Xi为对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基本消费量;PiXi为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基本需求支出额;βi为边际消费倾向;Y表示消费者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如果令
则可以得到一个Vi关于Y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利用已知的Vi和Y的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可以求得上式中ai和βi,从而进一步推导出边际消费倾向、消费的收入弹性、价格弹性等各项指标值,准确了解消费结构的特点。
二、两城市消费结构特点对比分析
在以下定量分析中所使用的原始数据均来自《合肥统计年鉴2013》和《阜阳统计年鉴2013》,并使用eviews 6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012年,合肥市与阜阳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5 434.15元和18 971.98元,在安徽省的城市中分别排在第二和最末,且合肥是省会城市,因此具有代表性,其消费结构的差异可以体现收入差异的影响。
各城市的统计年鉴中将居民的消费支出分类8项: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杂项商品和服务。根据ELES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对系数进行估计,并计算出基本消费需求PiXi和总的消费支出Vi。
(一)恩格尔系数分析
(二)家庭即期消费倾向分析
家庭即期消费倾向是指家庭消费支出占家庭可支配收入之比,也可以叫作家庭消费率。这一比值越高说明人们越是愿意把收入用于消费而不是用于储蓄。
数据可以看出:首先,合肥市在高收入组以下,阜阳在更高收入组以下,并不存在即期消费倾向减小的明显趋势,这说明,储蓄倾向的提高存在一个可支配收入的门槛值,只有超过这一特定收入,储蓄倾向才会明显增加;其次当收入超过某一特定范围后,储蓄倾向会大幅增加,比如合肥市的更高收入组有一半以上的收入都用于储蓄或其他投资。由此可见,增加低收入组的收入能更多地刺激消费。
(三)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在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表1和表2中的βi就是两城市的各类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计算结果说明,收入对于总的消费倾向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合肥市的总边际消费倾向比阜阳市低了约30%。在各类商品和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上,两个城市也有显著不同:合肥市城镇居民最多的将新增收入用于交通和通信的消费,而阜阳市城镇居民在新增收入中则更多的选择食品和居住项目,这一区别也体现了两地生活水平的差异。
(四)基本消费需求分析
基本消费需求是居民对商品和服务的基本消费量,用于基本消费需求的支出。可以看出,合肥市的基本消费需求支出12 387.27元,明显高于阜阳市的4 701.92元,突出的体现了两个城市为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支付能力,表明相对发达地区维持基本生活比相对不发达地区需要更多的支出。而在各项商品和服务中两地都是以食品的基本消费支出最多,排在食品之后的,合肥市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阜阳则是衣着项目的支出。这种结构上的不同主要也是由收入和省会城市与普通城市消费环境的差异引起的。同时还要注意到,阜阳虽然个人可支配收入明显低于合肥市,但阜阳市低收入组居民的收入依然能满足基本消费需求的支出,而合肥市收入最低的两组家庭的收入是不足以支持基本消费需求的支出的。这同样较发达地区的低收入者比相对落后地区的低收入者生活更艰难,更需要政府的关注。
(五)需求收入弹性分析
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说明这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增长率高于收入增长率。表6中的数据表明增加收入时阜阳市的城镇居民消费增加得更多。两地在增加的消费项目上也明显不同:合肥市城镇居民增加的消费最多是在交通和通信上,而阜阳市城镇居民增加的最多的是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这也是由两地现在消费水平的不同造成的。
三、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
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决定因素是收入,刺激消费首先要增加居民收入。这其中提高城镇低收入居民的基本收入尤其重要。同时,还可以通过调整税率结构,降低低收入户的税收负担,缩小贫富差距,合理分配收入;还要注意到保障相对发达城市的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
2.健全居民社会保障体系
要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解除消费顾虑,必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和自主就业人员的社保参保率。
3.根据不同的城市特点,调整产业结构和商品结构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城市城镇居民消费特点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调整产业和商品结构时应当依据地区的消费特点采用不同的策略,并且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不断调整和变化。
参考文献:
[1] 尹世杰.消费经济学[M].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1985.
[2] 邓文娟.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2,(4).
[3] 刘颖嘉,杜磊,周颖祺.东中西部居民消费结构的比较与启示[J].消费经济,2012,(4).
[4] 宋丽.上海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实证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1).[责任编辑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