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中的知识转移研究

2014-09-27 12:16郭亚军武建鑫
现代情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知识转移教学团队高校

郭亚军+武建鑫

〔摘要〕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是高校质量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转移效率直接影响教学团队水平的发挥,为此,通过研究教学团队建设中影响知识转移的主要因素,构建高校教学团队中的教学知识转移模式,为高校教师提供能够增强教学协作、交流的途径,最终实现提升高校教学团队的质量。

〔关键词〕高校;教学团队;知识转移

在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中,团队内成员间的知识转移与否及转移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教师行为的形成与发展,最终影响到教学团队质量的好坏。研究当前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中的知识转移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于开展教学团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中注重知识转移,整合团队成员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促进教学知识的采集与加工、交流与共享、创新与增值,提升教学水平,让高校成为不断成长的学习型组织。

1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中知识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在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中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团队负责人的凝聚力、团队成员的个体心理因素、团队成员的个人知识结构、知识管理和知识转移技术、知识本身的属性、知识转移激励机制等,这些影响因素都可以借助于知识转移过程来进行归类分析,根据图1所示,知识由知识拥有者发出、经过媒介转移,最终流向接收方,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知识转移过程的全貌,结合教学知识的特殊性进行归纳,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因素。

11教学知识的内隐特征

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广孝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是指外明化、结构化、编码化,可以通过学习获取的知识;而隐性知识则是内隐化、非结构化、非编码化,不是通过普通的学习途径可以获得的,主要藏于人的大脑中或组织内部的知识[1]。同样,教师的教学知识也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教学知识包括专业知识、通识性知识、教学目标、教育心理知识等;隐性知识包括教学理念、技能、态度以及心得等知识。因此,对于显性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请教的方式就能很容易的获得,可是隐性知识就很难传递和转移。

教学团队水平的提高,需要个体在教学质量上的提升,教学知识的转移可以促进教师个体的共同成长,从而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由于教学技能和理念等知识的内隐特征,教学知识大多数存在于教师个体的大脑和行为当中,只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才能自然流露出来,甚至教师自己也未曾意识到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知识。因此,隐性知识不便于被教学团队的其他教师获得,阻碍了教师个体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进而,影响了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

2014年7月第34卷第7期现?代?情?报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July,2014Vol34No72014年7月第34卷第7期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中的知识转移研究July,2014Vol34No712转移媒介的过滤行为

教学知识的转移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比如说文档资料、音频、视频、会议等方式,这些媒介都各有优缺点,教师可以共享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科研成果、教案等文档资料,优点是转移的便捷性,但是,由于个人的价值观、信念、态度等不同,在知识接受这一方得到的知识中,必然会有缩减、差异等情况。教学实况录播、教学会议音频等资料可以真实地感受教学现场的氛围,能够观察到教学环节中一些细微而又重要的地方,但是,这种方式不能反映教师当时的心理活动,以及教师秉承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

所以,知识转移需要通过媒介来实现,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要仔细分析各种媒体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转移媒介,必要的时候可以联合多种媒介重复转移,最后,经过分析和综合将知识拥有者发出的知识尽可能全面的复现,进行优化整合后最大限度地发掘所转移的教学知识。

13团队成员的心理障碍

教学团队成员之间知识转移的主要障碍包括教师个人能力、个性、意愿等方面,首先,教师个人能力是影响知识转移的主要方面,主要针对教学水平较高的一方有多大能力给其他教师提供教学知识,这不但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相关,还与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述方式有关,当然,作为知识接受一方的教师,也有吸收、消化教学知识等能力方面的问题;其次,教师的个性对知识转移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主要指教师个体性格的倾向性和思想的开放性,性格偏外向和思想开放的教师容易和别人沟通、交流,有利于知识转移的发生,而性格偏内向和思想保守的教师则不愿意和其他人交流,阻碍了知识转移的发生。

最后,教师的个人意愿是影响知识转移最关键的因素,Grant认为知识本身就有独享性,因此知识拥有方必须要有转移的意愿才能促使转移行为发生[2]。的确如此,只有教师愿意共享自身特有的知识,才会发生知识转移。个人意愿主要是指教师传递自身教学经验的自愿程度,考虑到教师自身的行业地位和利益方面的问题,如果发生知识转移,而影响到教师自身的地位,又没什么利益的回报的话,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知识转移的发生。

14转移情境的外部制约

转移情境对知识转移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团队文化,团队文化是一个集体长期以来形成的、比较认同的价值观和信念,如果教学团队秉承一种积极开放、善于沟通、互相学习的文化氛围,那么,知识转移会在不经意间就产生了,而且转移效果也比较好,相反则会阻碍知识转移的发生;第二,高校组织结构,各院系的教学工作主要通过教研室来推动,但是教研室的民主决策、百家争鸣、积极探讨的功能没有发挥出来,源于高校科层制的长期影响,学术组织行政化严重,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知识转移的发生;第三,高校激励机制,目前高校激励制度的设计主要涉及经济利益,然而,激励制度的设计至少要涉及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心理利益,因此,激励机制设计的缺陷阻碍了知识转移的发生。

2高校教学团队中的教学知识转移模式

教学团队,是指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愿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3]。鉴于团队成员间教学知识背景存在着“势能差”,教学知识从势能高的一方向势能低的一方流动是不可阻挡的,但是为了提高知识转移的效率,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必然需要一个理论模型来指导教学知识的转移,为此,结合教学知识的独有特征和知识转移的过程,建构了高校教学团队中的教学知识转移模式,如图2所示。endprint

21知识的提供

作为教学团队中教学知识丰厚的教师,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学习内容,这些教学知识主要通过教学计划、教学经验心得、教学科研成果等形式来承载。教学计划反映一名教师对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安排的理解和规划,渗透着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心得主要是教师通过实践教学过程中自我反思的一种结果,有关于解决教学问题的总结,也有关于对教学工作的认识等知识;科研成果主要指教师围绕教学工作进行的相关研究论文,能够充分、深入地提供对教学环节的理论成果,从而指导实际教学过程。

22知识的获取

获取知识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通过院系教学知识库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也可以通过教研室举办教学讨论会议相互借鉴各自的经验,或者通过和名校名师的交流访学获取教学经验和技能。但是,鉴于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内隐特征的特殊性,作为知识势能低的一方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否则,也会导致事倍功半的。为此,教师在获取知识时必须要转变态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要求学习,只有抱着一份真诚的心态向其他教师请教,这样才能在融洽信任的氛围中获取真实有效的东西。所以,知识库的建设是教学知识获取的基础工作,相比于知识库更有效的方式就是教学讨论会议和一对一的交流请教。

23知识的选择

教师获取教学知识或者再获取的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对知识的评价和选择,由于教师双方信息不对称,这就导致知识势能高的一方共享的教学知识与知识势能低的一方所学的教学知识不匹配。然而,为了激发教师共享知识的热情和信心,不能对所共享的知识有任何规定,这就导致了势能低的一方在选择要接受知识的时候,首先要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反省分析,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知识来弥补教学方面的不足,同时,要根据自身教学价值观和对教学的认识来评价对方提供的知识的适切性,最终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能。

24知识的应用

对于知识势能低的一方来说,选择适合自身的教学知识后,必须马上通过实践教学和科研的方式来内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知识转移的效果。教师一般可以选择在上课、科研、交流、制定教学计划以及整理教案时,不间断地进行实践已选择的教学知识和技能。在反思的过程中求进步,在实践的进展中转变知识势能的位置,逐渐地由势能低的一方上升为教学知识势能高的一方,从而实现了教学生涯的飞跃。

在应用教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反思和创新,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是一个无止境的旅行。知识势能的高低是相对的,只有持续创新教学知识,充实教学知识库,为教学团队提供一个丰富的学习资源库,才能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

3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中知识转移的保障措施

为了顺利推进教学团队中的知识转移,提升教学团队的质量和水平,还需要相应的保障措施:

31资源保障:建立教学知识资源库

由于教师的流动性和教学知识的富集作用,高校教学质量的稳定性会受到很大影响,但是这种情况又不可避免,为此,高校各院系必须通过建立教学知识库来巩固教学质量,使得教学状态不因为某个教师的流动而出现波动,同时,教学知识库的构建可以积累丰富的教学知识,为以后的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

教学知识库的建立需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向进行收集资源,就内部而言,主要从本院系教学团队中的教师出发,搜集教学课件、教案、课堂视频等资源,必要时可以跨院进行搜集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就外部而言,主要针对外校进行搜集名师课件、精品课程、教学实录等资源。资源的收集不等于知识库的建立,要想发挥知识库的作用,关键工作就在于对搜集信息的整理和分析,最终构成一个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的教学知识库,通过内网的方式供教师下载学习。

32技术保障:拓宽教学知识交流平台

由于教学团队成员之间存在着知识势能差,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教师之间必须通过某种方式或者建立一个平台来减少势能差,然而,教师作为教学环节中的一个特殊元素,在选择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上也有其特殊性。

首先,各院系要设置知识主管(CKO)来管理教学知识平台,可以由教学秘书或其他管理人员来担任,为知识交流平台的搭建做好技术规划和质量管理,通过培训的方式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能够运用现代技术工具实施交流。其次,各院系各教研室要开展教学讨论会议,由于各学科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心智模型的差异,教学会议主要在本学科或本专业领域的教学团队内开展,当然,为了开阔本学科教师的教学视野,可以适当扩大会议参与成员的范围,会议开展的关键是教师之间的讨论和交流。第三,借助于校园网络建立BBS,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效用,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参与讨论,由于网络的匿名性,教师之间的讨论能够更顺畅地进行。

33文化保障:塑造高校知识管理文化

Davenport和Prusak认为,如果缺少文化支持,再成熟的知识共享机制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4]。高校知识管理文化是指一种共享文化、合作文化、学习文化和以人为本的文化,这是一种软环境,但是文化氛围的形成需要高校各项工作的协同配合,是一项长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高校首先要确立教学团队发展的共同愿景开始,各院系通过制定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知识共享原则等方式,培养教师的知识共享意识。其次,作为高校领导和院系教学团队负责人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组织教师进行知识管理的学习和培训,增强教师对知识共享的认识,同时,领导人员将知识共享的理念渗透到具体工作当中,为其他教师做好表率。

塑造知识管理文化的目的在于形成一种“自觉共享、自觉学习”的氛围,虽然路途遥远,但如果高校管理人员和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其作用和意义,那么,在实践工作中始终坚守共享、合作的理念,就能促进高质量教学团队的建设。

34制度保障: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

建立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不但需要加强教师之间交流和学习,还需要配备相应的激励机制。从知识接受方面说,要接受新知识,并且运用和再创造知识,也需要一定的激励,通过相关的激励措施,可以促进团队成员间更加积极地参与隐性知识转移过程[5]。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模型来看,教师群体的需求更多的是在得到尊重和自我实现层次上,但是,目前高校的激励机制主要涉及物质激励,高校管理层应该合理设置奖励制度、岗位评定制度以及晋升制度等,实施开放透明的管理,按照教师对知识共享的多少来分配。然而,在精神激励方面还是很欠缺,教学团队内要建立良好的信任和尊重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尊严和学术热情,对知识转移有特殊贡献的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激励。因为教师属于追求个性化、独立性、多样化以及具有创新精神的群体,他们有渴望同行或领导的承认和认可的需要,为此,精神激励比物质激励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张广钦.信息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4.

[2]WANG P,et al.An integrated model of knowledge transfer from MNC parent to China subsidiary[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04,(39):168-182.

[3]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29.

[4]金惠红,刘辉琴.基于知识转移视角的高校科研团队管理[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8,(3):267.

[5]施翔,陈永高,孙文建.隐性知识在项目团队中的转移效率[J].工业技术经济,2008,(12):86.

(本文责任编辑:孙国雷)endprint

21知识的提供

作为教学团队中教学知识丰厚的教师,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学习内容,这些教学知识主要通过教学计划、教学经验心得、教学科研成果等形式来承载。教学计划反映一名教师对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安排的理解和规划,渗透着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心得主要是教师通过实践教学过程中自我反思的一种结果,有关于解决教学问题的总结,也有关于对教学工作的认识等知识;科研成果主要指教师围绕教学工作进行的相关研究论文,能够充分、深入地提供对教学环节的理论成果,从而指导实际教学过程。

22知识的获取

获取知识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通过院系教学知识库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也可以通过教研室举办教学讨论会议相互借鉴各自的经验,或者通过和名校名师的交流访学获取教学经验和技能。但是,鉴于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内隐特征的特殊性,作为知识势能低的一方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否则,也会导致事倍功半的。为此,教师在获取知识时必须要转变态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要求学习,只有抱着一份真诚的心态向其他教师请教,这样才能在融洽信任的氛围中获取真实有效的东西。所以,知识库的建设是教学知识获取的基础工作,相比于知识库更有效的方式就是教学讨论会议和一对一的交流请教。

23知识的选择

教师获取教学知识或者再获取的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对知识的评价和选择,由于教师双方信息不对称,这就导致知识势能高的一方共享的教学知识与知识势能低的一方所学的教学知识不匹配。然而,为了激发教师共享知识的热情和信心,不能对所共享的知识有任何规定,这就导致了势能低的一方在选择要接受知识的时候,首先要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反省分析,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知识来弥补教学方面的不足,同时,要根据自身教学价值观和对教学的认识来评价对方提供的知识的适切性,最终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能。

24知识的应用

对于知识势能低的一方来说,选择适合自身的教学知识后,必须马上通过实践教学和科研的方式来内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知识转移的效果。教师一般可以选择在上课、科研、交流、制定教学计划以及整理教案时,不间断地进行实践已选择的教学知识和技能。在反思的过程中求进步,在实践的进展中转变知识势能的位置,逐渐地由势能低的一方上升为教学知识势能高的一方,从而实现了教学生涯的飞跃。

在应用教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反思和创新,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是一个无止境的旅行。知识势能的高低是相对的,只有持续创新教学知识,充实教学知识库,为教学团队提供一个丰富的学习资源库,才能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

3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中知识转移的保障措施

为了顺利推进教学团队中的知识转移,提升教学团队的质量和水平,还需要相应的保障措施:

31资源保障:建立教学知识资源库

由于教师的流动性和教学知识的富集作用,高校教学质量的稳定性会受到很大影响,但是这种情况又不可避免,为此,高校各院系必须通过建立教学知识库来巩固教学质量,使得教学状态不因为某个教师的流动而出现波动,同时,教学知识库的构建可以积累丰富的教学知识,为以后的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

教学知识库的建立需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向进行收集资源,就内部而言,主要从本院系教学团队中的教师出发,搜集教学课件、教案、课堂视频等资源,必要时可以跨院进行搜集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就外部而言,主要针对外校进行搜集名师课件、精品课程、教学实录等资源。资源的收集不等于知识库的建立,要想发挥知识库的作用,关键工作就在于对搜集信息的整理和分析,最终构成一个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的教学知识库,通过内网的方式供教师下载学习。

32技术保障:拓宽教学知识交流平台

由于教学团队成员之间存在着知识势能差,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教师之间必须通过某种方式或者建立一个平台来减少势能差,然而,教师作为教学环节中的一个特殊元素,在选择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上也有其特殊性。

首先,各院系要设置知识主管(CKO)来管理教学知识平台,可以由教学秘书或其他管理人员来担任,为知识交流平台的搭建做好技术规划和质量管理,通过培训的方式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能够运用现代技术工具实施交流。其次,各院系各教研室要开展教学讨论会议,由于各学科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心智模型的差异,教学会议主要在本学科或本专业领域的教学团队内开展,当然,为了开阔本学科教师的教学视野,可以适当扩大会议参与成员的范围,会议开展的关键是教师之间的讨论和交流。第三,借助于校园网络建立BBS,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效用,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参与讨论,由于网络的匿名性,教师之间的讨论能够更顺畅地进行。

33文化保障:塑造高校知识管理文化

Davenport和Prusak认为,如果缺少文化支持,再成熟的知识共享机制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4]。高校知识管理文化是指一种共享文化、合作文化、学习文化和以人为本的文化,这是一种软环境,但是文化氛围的形成需要高校各项工作的协同配合,是一项长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高校首先要确立教学团队发展的共同愿景开始,各院系通过制定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知识共享原则等方式,培养教师的知识共享意识。其次,作为高校领导和院系教学团队负责人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组织教师进行知识管理的学习和培训,增强教师对知识共享的认识,同时,领导人员将知识共享的理念渗透到具体工作当中,为其他教师做好表率。

塑造知识管理文化的目的在于形成一种“自觉共享、自觉学习”的氛围,虽然路途遥远,但如果高校管理人员和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其作用和意义,那么,在实践工作中始终坚守共享、合作的理念,就能促进高质量教学团队的建设。

34制度保障: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

建立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不但需要加强教师之间交流和学习,还需要配备相应的激励机制。从知识接受方面说,要接受新知识,并且运用和再创造知识,也需要一定的激励,通过相关的激励措施,可以促进团队成员间更加积极地参与隐性知识转移过程[5]。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模型来看,教师群体的需求更多的是在得到尊重和自我实现层次上,但是,目前高校的激励机制主要涉及物质激励,高校管理层应该合理设置奖励制度、岗位评定制度以及晋升制度等,实施开放透明的管理,按照教师对知识共享的多少来分配。然而,在精神激励方面还是很欠缺,教学团队内要建立良好的信任和尊重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尊严和学术热情,对知识转移有特殊贡献的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激励。因为教师属于追求个性化、独立性、多样化以及具有创新精神的群体,他们有渴望同行或领导的承认和认可的需要,为此,精神激励比物质激励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张广钦.信息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4.

[2]WANG P,et al.An integrated model of knowledge transfer from MNC parent to China subsidiary[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04,(39):168-182.

[3]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29.

[4]金惠红,刘辉琴.基于知识转移视角的高校科研团队管理[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8,(3):267.

[5]施翔,陈永高,孙文建.隐性知识在项目团队中的转移效率[J].工业技术经济,2008,(12):86.

(本文责任编辑:孙国雷)endprint

21知识的提供

作为教学团队中教学知识丰厚的教师,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学习内容,这些教学知识主要通过教学计划、教学经验心得、教学科研成果等形式来承载。教学计划反映一名教师对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安排的理解和规划,渗透着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心得主要是教师通过实践教学过程中自我反思的一种结果,有关于解决教学问题的总结,也有关于对教学工作的认识等知识;科研成果主要指教师围绕教学工作进行的相关研究论文,能够充分、深入地提供对教学环节的理论成果,从而指导实际教学过程。

22知识的获取

获取知识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通过院系教学知识库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也可以通过教研室举办教学讨论会议相互借鉴各自的经验,或者通过和名校名师的交流访学获取教学经验和技能。但是,鉴于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内隐特征的特殊性,作为知识势能低的一方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否则,也会导致事倍功半的。为此,教师在获取知识时必须要转变态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要求学习,只有抱着一份真诚的心态向其他教师请教,这样才能在融洽信任的氛围中获取真实有效的东西。所以,知识库的建设是教学知识获取的基础工作,相比于知识库更有效的方式就是教学讨论会议和一对一的交流请教。

23知识的选择

教师获取教学知识或者再获取的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对知识的评价和选择,由于教师双方信息不对称,这就导致知识势能高的一方共享的教学知识与知识势能低的一方所学的教学知识不匹配。然而,为了激发教师共享知识的热情和信心,不能对所共享的知识有任何规定,这就导致了势能低的一方在选择要接受知识的时候,首先要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反省分析,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知识来弥补教学方面的不足,同时,要根据自身教学价值观和对教学的认识来评价对方提供的知识的适切性,最终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能。

24知识的应用

对于知识势能低的一方来说,选择适合自身的教学知识后,必须马上通过实践教学和科研的方式来内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知识转移的效果。教师一般可以选择在上课、科研、交流、制定教学计划以及整理教案时,不间断地进行实践已选择的教学知识和技能。在反思的过程中求进步,在实践的进展中转变知识势能的位置,逐渐地由势能低的一方上升为教学知识势能高的一方,从而实现了教学生涯的飞跃。

在应用教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反思和创新,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是一个无止境的旅行。知识势能的高低是相对的,只有持续创新教学知识,充实教学知识库,为教学团队提供一个丰富的学习资源库,才能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

3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中知识转移的保障措施

为了顺利推进教学团队中的知识转移,提升教学团队的质量和水平,还需要相应的保障措施:

31资源保障:建立教学知识资源库

由于教师的流动性和教学知识的富集作用,高校教学质量的稳定性会受到很大影响,但是这种情况又不可避免,为此,高校各院系必须通过建立教学知识库来巩固教学质量,使得教学状态不因为某个教师的流动而出现波动,同时,教学知识库的构建可以积累丰富的教学知识,为以后的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

教学知识库的建立需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向进行收集资源,就内部而言,主要从本院系教学团队中的教师出发,搜集教学课件、教案、课堂视频等资源,必要时可以跨院进行搜集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就外部而言,主要针对外校进行搜集名师课件、精品课程、教学实录等资源。资源的收集不等于知识库的建立,要想发挥知识库的作用,关键工作就在于对搜集信息的整理和分析,最终构成一个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的教学知识库,通过内网的方式供教师下载学习。

32技术保障:拓宽教学知识交流平台

由于教学团队成员之间存在着知识势能差,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教师之间必须通过某种方式或者建立一个平台来减少势能差,然而,教师作为教学环节中的一个特殊元素,在选择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上也有其特殊性。

首先,各院系要设置知识主管(CKO)来管理教学知识平台,可以由教学秘书或其他管理人员来担任,为知识交流平台的搭建做好技术规划和质量管理,通过培训的方式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能够运用现代技术工具实施交流。其次,各院系各教研室要开展教学讨论会议,由于各学科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心智模型的差异,教学会议主要在本学科或本专业领域的教学团队内开展,当然,为了开阔本学科教师的教学视野,可以适当扩大会议参与成员的范围,会议开展的关键是教师之间的讨论和交流。第三,借助于校园网络建立BBS,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效用,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参与讨论,由于网络的匿名性,教师之间的讨论能够更顺畅地进行。

33文化保障:塑造高校知识管理文化

Davenport和Prusak认为,如果缺少文化支持,再成熟的知识共享机制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4]。高校知识管理文化是指一种共享文化、合作文化、学习文化和以人为本的文化,这是一种软环境,但是文化氛围的形成需要高校各项工作的协同配合,是一项长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高校首先要确立教学团队发展的共同愿景开始,各院系通过制定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知识共享原则等方式,培养教师的知识共享意识。其次,作为高校领导和院系教学团队负责人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组织教师进行知识管理的学习和培训,增强教师对知识共享的认识,同时,领导人员将知识共享的理念渗透到具体工作当中,为其他教师做好表率。

塑造知识管理文化的目的在于形成一种“自觉共享、自觉学习”的氛围,虽然路途遥远,但如果高校管理人员和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其作用和意义,那么,在实践工作中始终坚守共享、合作的理念,就能促进高质量教学团队的建设。

34制度保障: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

建立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不但需要加强教师之间交流和学习,还需要配备相应的激励机制。从知识接受方面说,要接受新知识,并且运用和再创造知识,也需要一定的激励,通过相关的激励措施,可以促进团队成员间更加积极地参与隐性知识转移过程[5]。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模型来看,教师群体的需求更多的是在得到尊重和自我实现层次上,但是,目前高校的激励机制主要涉及物质激励,高校管理层应该合理设置奖励制度、岗位评定制度以及晋升制度等,实施开放透明的管理,按照教师对知识共享的多少来分配。然而,在精神激励方面还是很欠缺,教学团队内要建立良好的信任和尊重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尊严和学术热情,对知识转移有特殊贡献的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激励。因为教师属于追求个性化、独立性、多样化以及具有创新精神的群体,他们有渴望同行或领导的承认和认可的需要,为此,精神激励比物质激励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张广钦.信息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4.

[2]WANG P,et al.An integrated model of knowledge transfer from MNC parent to China subsidiary[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04,(39):168-182.

[3]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29.

[4]金惠红,刘辉琴.基于知识转移视角的高校科研团队管理[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8,(3):267.

[5]施翔,陈永高,孙文建.隐性知识在项目团队中的转移效率[J].工业技术经济,2008,(12):86.

(本文责任编辑:孙国雷)endprint

猜你喜欢
知识转移教学团队高校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网络营销》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管流动、关系人口学与跨企业战略学习
跨层次视角下项目社会资本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信任与知识转移的演化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