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好不好?睡眠足不足?锻炼够不够?
——我国中小学生身体发展条件调查研究

2014-09-27 02:54
关键词:体育锻炼营养身体

(东北师范大学 农村教育研究所,长春 130024)

营养好不好?睡眠足不足?锻炼够不够?
——我国中小学生身体发展条件调查研究

秦玉友,赵忠平

(东北师范大学 农村教育研究所,长春 130024)

中小学生身体发展问题是教育政策研究领域中重要但又缺乏应有关注的课题。本研究基于全国10省20市(县)20153名中小学生的分层抽样面板数据,以学生的营养供给、睡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为衡量中小学生身体发展条件的指标,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发展条件状况进行全面考察。研究发现:(1)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的营养供给水平逐渐增高,但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逐渐减少;(2)从村屯到城市,学生的营养供给水平逐渐增高,日均体育锻炼时间逐渐增多,但在睡眠时间方面城乡无显著差异;(3)从学困生到学优生,学生的营养供给水平逐渐增高,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逐渐增多。根据以上发现,对如何有效促进中小学生的身体发展提出了建议。

中小学生;身体发展;营养供给;睡眠时间;体育锻炼

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身体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小学生的身体发展状况,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广泛关注。医学、卫生学等学科在中小学生身体发展方面已有了较为丰富的成果积淀,但这些学科的研究更侧重于对中小学生身体发展现状以及身体现状对生理性功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究,而对影响中小学生身体发展的条件性因素则鲜有关注。我们都知道,充足的发展条件是身体获得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对身体发展条件的关注对提升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研究价值、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价值

在强调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时,并不是说这些方面是齐头并进地各自获得发展的,而是存在着严格的逻辑关系。我们一般认为,学生的发展要以德育为先、智育为重、体育为基,身体发展是其他方面发展的基础。从个体层面看,身体发展关系到个体的正常生活,关系到个体其他方面的发展潜力;从整体上看,身体发展关系诸如军队等那些对身体条件有特定要求的行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人力资源安全与质量,关系到国家的竞争力。因此,儿童少年的身体健康发展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关注和促进儿童少年的身体发展,需要客观了解当前儿童少年的身体发展现状。儿童少年的身体发展现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个体的身体发展条件,即个体身体能否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二是个体的身体发展本身,如身高体重、健康程度等。儿童少年的身体发展现状是其身体发展条件准备的必然结果,个体的身体发展条件准备越适当,其身体发展的健康程度会越高,反之则会越低。因此,对个体身体发展条件的探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分析框架

中小学生作为发育过程中的个体,影响其身体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从直观上看,影响中小学生身体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营养供给、睡眠以及体育锻炼。作为影响个体身体健康发展的核心因素,个体的营养是否均衡、睡眠是否充分以及体育锻炼时间是否适当,是个体健康发展和是否有足够活力从事其他活动的基础。国家层面对中小学生身体发展的重视,在这三个方面均有所体现。如从2011年开始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旨在提升贫困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生的营养供给水平[1];2008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中,对中小学生的日均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也做出了统一规定[2]。基于身体发展的直观逻辑和相关政策文本的主题梳理,本文对中小学生身体发展条件的考察,择取了营养、睡眠和体育锻炼这三个指标进行分析。中小学生身体发展条件在城乡、不同学段和不同学习水平学生之间可能存在系统性差异。本文拟从不同年龄(年级)、不同区域(城镇化水平)和不同学习水平维度分别对中小学生身体发展条件的三个指标进行分析。

(三)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及抽样说明

本文采用我们开发的“农村学生发展现状调查问卷”,对全国10个省份(东部2省、中部5省、西部3省)20个市(县)的中小学进行了分层抽样调查,共计调查初级中学69所、小学110所。鉴于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识字和认知水平有限,问卷从三年级开始做起,每一年级选取一个班级的学生统一作答,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由调研人员和班主任做适当的辅助工作。本次调研共计发放问卷22955份,回收22955份,回收率为100%;在剔除不合格问卷后,共计有效问卷20153份,有效率为87.8%。

2.数据整理

依照学校所在地的城镇化程度的高低,我们将学校划分为四个等级,依次是村屯学校、乡镇学校、县城学校和城市学校,分别赋值为1~4。关于学生学习水平的划分,我们依据学生最近一次的期末考试成绩,通过多次分层对学生总成绩进行百分等级的转换,最终将学生的成绩依照五分法分为五个等级:后列、中下、中等、中上、前列,为了比较方便而将中下、中等和中上统一合并为中等,由此,笔者将学生样本依据其学习成绩划分为学困生、中等生、学优生三等,分别赋值为1、2和3。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学生未填写完整自己的某科或某几科考试成绩,我们在计算学生的总成绩时,剔除了这部分学生样本,因此,学习水平维度的学生样本较其他两个维度的样本少一些,共计14675个。

3.统计方法

本文主要用描述性统计的方式来呈现数据。采用均值比较、列联表百分数比较来直观呈现数据,采用等级相关和差异性检验对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细致分析。本文数据均在SPSS20.0中生成导出。

二 中小学生的营养供给情况

可以获取营养的食物有很多,但我们选择学生日常能够吃到肉的频率作为营养供给的指标,基本的考虑是:一方面,肉类食物所含的营养相对较为丰富;另一方面,普遍而言,肉类食物的价格和获取(保存)成本相对较高,天然地拥有一定的成本壁垒。不同经济水平的家庭对肉类食物的消费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这可为我们比较城乡家庭学生的营养摄入提供方便。我们对学生日常能够吃到肉的频繁程度进行了调查,采用五级评定的方法,从“从不能”到“总是能”,分别记为1~5分。为了了解中小学生吃肉的频度与城乡、年级和学习水平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等级相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吃到肉的频度与年级、城乡及学习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其反映的基本情况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吃到肉的频率逐渐增高;另外,学生所在学校从城市到村屯,学生学习成绩从好到不好,学生吃到肉的频率逐渐递降(见表1)。为了更为深入地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做了进一步分析。

表1.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与其他变量的等级相关分析

备注:**在0.01水平上(双侧检验)显著相关。

(一)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的年级差异

总体而言,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处于一个较高水平,超过70%的学生“总是”和“经常”能吃到肉。随着家庭子女的减少以及物质供给的极大丰富,家庭膳食结构的改变是必然的趋势。尽管如此,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依然表现出明显的年级差异(p<0.01),年级越高,学生能吃到肉的频率越高。等级百分比的比较显示,三年级学生“总是”和“经常”能吃到肉的比例是65.12%,而初三学生的这一比例则为73.84%,相差近10个百分点(见表2)。

(二)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的城乡差异

从城乡比较的角度看,学生的营养状况差异更为明显。城市、县城学校学生的营养状况明显好于乡镇学校和村屯学校学生。在中小学生“总是能”吃到肉的等级百分比比较中,城市学生的比例比村屯学生高出多达25个百分点,比乡镇学校学生也高出近20个百分点(见表2)。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一方面,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普遍低于城镇家庭,其用于肉类消费的支出也低于城镇家庭;另一方面,与肉类买卖和储存的便利性有关,农村地区较城镇在此方面面临更大的不便。

(三)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的学习水平差异

那么,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与其学习水平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前文相关性分析已经指出,营养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对不同学习水平学生营养状况的方差检验表明,不同学习水平学生在营养获取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学优生“总是能”吃到肉的比例比学困生高出15个百分点,而学困生“很少”和“从不能”吃到肉的比例较学优生高出近6个百分点(见表2)。当然,要探究学生的营养状况与其学习水平之间的深层关系,不但要考虑学生营养的摄入量,还要考虑营养结构。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在此不做深入讨论。

表2.中小学生营养补充(吃肉频度)的描述分析

三 中小学生的睡眠情况

除足够的营养供给外,充足的睡眠也是中小学生身体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对学生睡眠的考察,理论上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睡眠的时间,二是睡眠的质量。但实际问题是,一个人的睡眠质量是难以进行量化描述的,用睡眠质量作为中小学生睡眠情况的考察指标,在统计学上的可能性会受到影响。而睡眠时间可以作为衡量个体睡眠情况的定量指标。为了便于进行等级相关性分析,我们将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依据其分布情况划分为五段,分别进行了等级编码。

等级相关分析显示,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与年级呈显著负相关,与城乡不存在相关关系,而与学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1)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睡眠时间越来越短;(2)学生的睡眠时间与学校所在地的城镇化程度不存在显著相关;(3)学习成绩愈好的学生其睡眠时间愈长(见表3)。下面我们就此三个方面内容做进一步的阐释。

表3.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与其他变量的等级相关分析

备注:**在0.01水平上(双侧检验)显著相关。

(一)中小学生睡眠时间的年级差异

教育部在2008年印发的关于《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指出,要制定科学规范的学生在校作息制度,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每天睡眠9小时[2]。然而,调查显示,小学生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的比例只有19.54%,初中生睡眠时间达到9小时的比例也只有29.74%,远远没有达到教育部的睡眠时间规定(见表4)。致使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的原因是复杂的,可能包括过多的课业任务,或不好的作息习惯等。但无论如何,这一问题应该引起学校和家庭的充分重视。除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普遍不足外,学生的睡眠时间还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p<0.01),总体表现出随着年级升高而睡眠时间逐渐缩短的趋势。而在由小学进入初中的阶段,学生的日均睡眠时间产生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日均睡眠时间为9.19小时,进入初中后,初一学生的日均睡眠时间跌破9小时,只有8.75小时(见表4)。笔者认为,学科数量的增多和课业难度的增大,是学生睡眠时间缩短的主要原因。

(二)中小学生睡眠时间的城乡差异

中小学学生的睡眠时间在城乡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村屯学校学生外,城市、县城和乡镇学校学生的睡眠时间不论在均值还是在等级百分比的比较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4)。而村屯学校学生之所以睡眠时间明显多于其他地域学校学生,原因在于样本学校学生的不同质性,村屯学校均为小学学生,而其他地域则为小学和初中的学生兼而有之,前文已经谈到,小学学生的睡眠时间普遍长于初中学生。因此,由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得出,学生的睡眠时间在城乡维度上并不存在明显差异,城乡学生在睡眠时间的分布上具有一致性。

(三)中小学生睡眠时间的学习水平差异

按常理,学习较好学生可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相应地,他们的睡眠时间可能会有一定的缩减。但我们的研究不支持这一日常认识。调查发现,学生的睡眠时间在学习水平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学习较好学生拥有更长的睡眠时间,而学习较差学生的睡眠时间则普遍较少(见表4)。笔者认为,这一结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充足的睡眠时间保障了学生用于学习的足够的精力;其二,学习好的学生知道睡眠对他们学习的意义,并且有良好的睡眠习惯。

表4.中小学生睡眠时间的描述分析

四 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

体育锻炼作为可以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免疫力的重要活动,在中小学应该受到重视。在对学生体育活动的类型和时间的选择上,我们选择了时间作为衡量标准,原因在于,体育活动的类型因各地、各学校的硬件建设水平、文化环境以及性别等的不同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样的数据收集是零散的。而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则是一个可以进行量化的指标,我们通过让学生自己填写的方式,获得学生实际日均体育活动的时间数据。这样做的好处是,除学校安排的体育活动(如体育课)外,还可以收集每位学生个体化的体育活动时间,更能反映出学生实然的体育锻炼情况。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对学生的日均体育活动时间以小时为单位进行了等级编码。

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学生的日均体育锻炼时间与学生所在学校的城乡位置、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年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见表5)。这表明:(1)随着年级增长,学生的日均体育活动时间增多;(2)城市学生的日均体育活动时间多于县域内学生;(3)学习成绩更好的学生,其日均体育活动的时间更长。下面就此三个方面的内容做进一步的阐释。

表5.中小学生日均体育活动时间与其他变量的等级相关分析

备注:**在0.01水平上(双侧检验)显著相关。

(一)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情况的年级差异

《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指出,坚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切实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2]。然而,我们研究发现,学生的日均体育活动时间总体较短,有66.59%的学生每日体育活动时间不足1小时,且不同年级学生的日均体育活动时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小学学生的日均体育活动时间稍多于初中学生;学生在进入初中后,随着功课门类的增多和课程难度的增大,与小学时相比,他们的体育活动时间往往遭到压缩,这一点在初三表现得尤为明显,有超过70%的初三学生日均体育活动时间不足1小时,比小学三四年级学生高出近10个百分点(见表6)。

(二)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情况的城乡差异

城乡比较的角度而言,城市学生的日均体育活动时间稍多于县域内学生,乡镇学校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最少。由于村屯样本均为小学,村屯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普遍较长,其日均体育锻炼时间仅低于城市学校学生。如果仅比较样本来源具有同质性的乡镇、县城和城市学校,在日均体育活动时间超过1小时的比较中,乡镇、县城和城市学校学生的比例分别为28.66%、34.85%、39.39%,乡镇学校学生明显过少的体育活动时间应引起相关主体的注意(见表6)。

(三)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情况的学习水平差异

人们通常认为,学习较差学生通常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之外的活动上,比如体育活动,而学习较好学生可能更专注于学习。中小学生日均体育活动在学习水平维度上的差异可能与这一日常认知产生冲突。分析结果显示,学困生的日均体育活动时间显著少于学优生,绝大部分学困生的日均体育活动时间不足1小时,这一比例比学优生高出近10个百分点,而学优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在1~2小时(不包括2小时)的比例接近三成,较学困生高出近8个百分点(见表6)。这一数据分析的结果让我们对此有新的认知,学习较好学生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并不比学习较差学生少,而学习较差学生可能并非将较多时间用于学习之外的体育活动。当然,学习水平与体育活动之间的关系如何解释,尚待学界做更深入的探讨。

表6.中小学生日均体育活动时间的描述分析

五 研究发现与建议

(一)研究发现

笔者以营养补充、睡眠时间以及体育锻炼时间为衡量指标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发展条件进行了精细化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在年级、城乡和学习水平等维度,学生的身体发展条件存在明显差异,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见表7)。

表7.中小学生身体发展三个指标与各维度的等级相关关系

注:○表示弱相关;↑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1.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的营养供给水平逐渐增高,但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逐渐减少

随着年级的升高,尤其是进入初中阶段后,课业门类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大对学生身体发展条件影响明显。学生在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发展中,身体发展条件出现了“两降一升”的情况。学生在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方面较之前有明显缩减。睡眠时间方面,初中学生的日均睡眠时间较小学学生缩减0.8小时,并且,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的日均睡眠时间大都低于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体育锻炼方面,日均锻炼不足1小时的初中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小学学生,接近七成的初中学生日均体育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在学生的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减缩的同时,学生的营养供给状况却较之前有了较大的提升,随着年级升高,学生总是和经常能吃到肉的比例有明显提升。

2.从村屯到城市,学生的营养供给水平逐渐提高,日均体育锻炼时间逐渐增多,但在睡眠时间方面城乡无显著差异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总体而言,城乡家庭在学生的营养供给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表现出从村屯到乡镇、县城和城市学生的营养供给水平逐渐提高的趋向。调查显示,超过45%的城市学生每天能吃到肉,而农村地区尤其是村屯学校学生的这一比例则只有20%,相差25个百分点之多。在体育锻炼方面,尽管学生的日均体育锻炼时间普遍较少(大部分学生的日均体育锻炼时间在1小时以内),但也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除村屯学校外,学生的日均体育锻炼时间从乡镇学校到城市学校呈递增趋势,城市学校学生的日均体育锻炼时间超过1小时的比例较乡镇学校学生多出10个百分点。尽管城乡学生在营养供给和体育锻炼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城乡学生在睡眠时间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总体而言,城乡学生在身体发展的条件方面差异是明显的,随着学生学校所在地城镇化水平由低到高,学生在身体发展条件方面的情况也越来越好。

3.从学困生到学优生,学生的营养供给水平逐渐升高,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逐渐增多

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其身体发展条件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笔者的分析显示,学习水平较高学生在身体发展的条件准备方面普遍要好于学习较差学生。具体言之,从学困生到学优生,学生的营养供给水平逐渐升高,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逐渐增多,即学优生在身体发展条件方面的准备全面好于学困生。尽管我们尚不能据此推论学生身体发展条件准备与其学习水平之间具备怎样的逻辑联系,但这一结论给我们一个强烈的信号:学生的身体发展条件准备对其学习水平的提升具有正面影响。

(二)政策建议

中小学生身体能否健康发展不仅关乎家庭的利益,更关乎国家人力资源储备的质量与安全,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从宏观的政策设计,到微观的实践践行,各级教育相关主体均应为中小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积极作为。

1.让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的恒久议题

国家层面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把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的恒久议题。国家层面可利用其在政策顶层设计以及资源掌控上的优势地位,从三个方面入手为促进中小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做出努力:一是提供资源,推动“学生健康营养工程”计划,为改进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二是制定标准,着手制定“中国儿童少年身体发展健康标准”,为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否提供标准依据;三是开发课程,将有关营养健康的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之中,构建中小学生的健康意识。

2.明确地方政府在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中的贯彻责任

中观层面的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其主要责任是要贯彻落实国家层面的政策,并进行资源的微观分配,可从三个方面展开工作:一是传播健康标准及其相关知识,对“中国儿童少年身体发展健康标准”及其相关知识进行必要的推广;二是公正、合理、有序地对国家层面提供的营养资助进行微观分配,秉持重点区域(辖区内贫困地区)优先和重点人群(家庭贫困学生)优先的原则,保证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三是密切监视本区域内中小学生身体发展的实际状况,发现本区域的独特问题,并提醒辖区内学校对这些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反应,高效解决问题,保证辖区内中小学生身体健康发展。

3.学习时间安排上体现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要求

学校在学生身体发展方面要有所作为,需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入手。笔者认为,学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科学安排在校时间,包括课程时序的安排以及作息时间的安排。课程时序方面,避免学生长时间处于非活动状态,应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让学生在一定时间的非活动状态后,有机会进行一些相对轻松的、能激发学生活动兴趣的活动;作息时间安排方面,适当调整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以及学生的上学和放学时间安排,为学生预留出较为充分的休息、活动时间。二是尽量减轻学生课后负担,减轻学生的家庭作业负担,在不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巩固的前提下,尽量少地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能够在放学后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当然,学校的努力需要学生家长的有机配合。

4.建立学生健康发展的家校合作与家长约谈机制

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学校要督促家长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首先,积极参与家校合作,配合学校对孩子在家庭中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适当监管和引导;其次,家长应学习和了解必要的健康知识,为孩子提供健康、营养的饮食,谨防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以及睡眠不足等现象的发生;再次,家长要建立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对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最后,学校应建立家长约谈机制,就身体发展存在问题或风险的学生约谈其家长,引起家长对孩子健康问题的重视,同时,要有针对性地提升家长的健康观念。

5.建立学生身体发展状况监测体系与反馈机制

建立统一的中小学生身体发展状况监测与反馈机制,对中小学生的身体发展定期地做出动态性的评估与反馈,及早地发现学生身体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相关主体,从而及时调整相关主体对学生的营养补给,并实施相应的体质增强计划,达到动态的平衡状态。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要担负起常规性的监督责任,通过对区域内中小学校学生的定期体检方式,了解辖区内学生的身体实然状况;另一方面,要引入第三方力量,比如高校等科研机构,采取周期性调研报告的形式,对区域内中小学生的身体发展状况进行监测,科学地反馈学生身体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内中小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J].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11,(22):44-48.

[2]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Z/OL].(2008-09-05)[2013-12-04].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285/201001/xxgk_81037.html.

TheSurveyResearchonPhysicalDevelopmentConditionofElementaryandMiddleSchoolStudentsinCountry

QIN Yu-you, ZHAO Zhong-ping

(Institute of Rural Educatio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4, China)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question that lacks enough concern in education policy research field. This study uses the stratified sampling data of 20153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from 20 cities (counties) in 10 provinces in China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the students’ current physical development status with the students’ nutrition level, sleeping time, and physical exercise time as the condition indicators.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listed as follows: (1) From low to high grades, students’ nutrition level gradually increased, but students’ sleeping time and physical exercise time gradually decreased. (2) From the villages to the cities, students’ nutrition level and the average daily physical exercise time increased gradually,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terms of sleeping time. (3) From low to high achievement, students’ nutrition level, sleeping time and physical exercise time all increased gradually. 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 some advices are proposed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students’ physical development.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development; nutrient supply; sleeping time; exercise time

G455-31

:A

:1000-5315(2014)02-0005-08

[责任编辑:罗银科]

2013-12-1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评价研究”(批准号:12JJD880009)。

秦玉友(1974—),男,吉林抚松人,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农村教育、教育研究方法; 赵忠平(1986—),男,甘肃庄浪人,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人类学、教育政策。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营养身体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