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静
(烟台大学 人文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功能
赵文静
(烟台大学 人文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高校立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探索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对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 创新型人才 培养功能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等学校作为知识传播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立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探索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对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一种综合性人才,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思想道德,人文社科修养,个性心理以及健康的体魄等素质,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综合训练提升的过程,这其中,高校所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创新需要一种昂扬向上的创新精神。所谓创新精神主要体现为创新型人才的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理想和信念等综合内化而形成的素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内容和特点,决定了它对大学生进行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敢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攻坚克难的进取精神、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教育,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另外,创新和创造还需要积极的人生观,其中涉及许多社会道德问题,因此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使大学生牢固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主动把个人的创新与创造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增强创新的内在精神动力。
其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创新型人才的创造性想象能力、敏锐的问题意识、合理的知识结构等方面。因此,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多种教育内容、多个教育环节等才能完成的。那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它不仅是学说、学术,更是学养,体现了社会政治性与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综合性的统一。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把马克思主义的丰富理论知识变成理论境界,形成世界观、方法论,从而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综合素质,如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最终内化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创新的基础和条件。
最后,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创新型思维主要特质为注重求疑性、发现性、多极性、创造性和全面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中起到应有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理论,它是对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性概括。它是人类文明进步大道上的产物,它的发展过程经历了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再向制度形态的转变,其理论的影响从部分地向全世界传播的过程形成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向大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进而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创新型思维品质的训练和养成,使学生拥有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存问题,使学生的创新基本功得到锻炼。
1.加强必修课程的教育教学。根据教育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基本要求,高校必须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程。这些课程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理论知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建立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地包含着对人类创造精神的高度肯定,在培养塑造、开启大学生批判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等创造性思维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发挥对大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和创新思维养成的重要任务,就必须努力地探索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改革。
首先,要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应当及时地解决和回答大学生所关心的现实问题,使教育内容更具有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针对性。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社会转型期间所出现的问题,如收入分配差距、腐败、社会公平等社会问题;第二类是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如我国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而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不搞私有化?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搞三权分立,等等;第三类是与学生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如就业、恋爱婚姻、贫困生等。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不应回避,也不能含糊其辞,要面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阐释我国政府实施的相关措施。我们通过课堂讲授,既让学生看到问题的复杂性,又能够使学生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教师所讲的内容与学生的内心所思发生碰撞,真正实现内心的互动,教学内容才能够被学生接受,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
其次,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抓典型、抓重点,建立起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这种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是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的工作推进方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开课单位通过一至两门精品课建设,一至两个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起到对其他课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各教研室通过几个精品课堂建设,起到对其他课堂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教师通过“精彩一课”建设,起到对其他节课的引领示范作用。课程建设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加强学生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一是为在校大学生开设若干思想政治理论的选修课,课程内容要充分体现知识性、思想性、针对性与时效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专业特点,跨专业、跨年级地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
二是举办专题讲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举办专题讲座,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当前形势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围绕着先进的思想、理论与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树立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相关问题讲清、讲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与升华。
三是开展自主创新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走出“象牙塔”,接触社会,关注社会,更好地了解社会实际,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暑期社会考察、义务支教,等等。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那些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到学生头脑,引起他们思想共鸣的问题。社会实践活动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状态,使学生广泛吸收新信息,拓宽了知识面,所学知识得到了丰富和深化,同时在活动中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近几年来,烟台大学在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学中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一套丰富的思想理论教育的自助餐。一是课堂模块的创新,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结合、课堂教学与学术报告相结合、计划内教学与计划外教学相结合,学校在开设五门思政课之外,还开设了系列选修课。学校还将听学术报告、开展阅读与修养、实施科技创新等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并给予相应的学分支持。二是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实施思政课专任教师、学生辅导员、学生班级导师制度,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思想理论教育新机制。思政课教师与学校学生处对接组织专题讲座,参与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这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更有针对性。学校还聘请校内外致命专家学者来校讲座,将最新的知识思想理论观点带入学校,增强了思政课教育的时效性和吸引力。三是教学内容的创新。多种层次的课程体现出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尤其是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文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促使学生构建起合理的知识结构,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创新精神的树立。
3.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达到高质量,高水平,尤其是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关键。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所显现的以坚定的信念,渊博的知识,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为核心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感染和影响,对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以教学内容和教学风格影响和打动学生;学生以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听与不听,听得认真不认真,向教师反馈其教学的直接效果。对于教学内容,学生是先入为主,所以,对这门课的内容是否感兴趣,是学生能否认真学习的前提。然而,学生对教师的认知和接受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对上思政课在主观上就有逆反心态,教师在教学中显现的人格力量更重要。一名优秀的教师,其言行举止和风度气质往往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并成为学生努力效仿的榜样。这种建立在教师良好素质基础上并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健康影响的力量,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职业特点——“传道、授业、解惑”,——决定了他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就思政课教师而言,人格魅力尤为重要,因为他们传授的是马克思主义之道和社会主义之道,面对当前来自多方面的对马克思主义的冲击和挑战,思政课教师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任务和使命的难度大大增加,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比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具有更强的人格魅力。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3]杜建东,蔡芳.论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湖北社会科学,2008(3).
[4]聂绪学,覃凤英.论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5]宋连胜.建设具有创新精神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