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及相关问题

2014-09-27 03:03曹海琴
文教资料 2014年12期
关键词:社交微信政治

曹海琴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经贸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及相关问题

曹海琴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经贸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微信在大学生中拥有大量的用户且使用人数仍在不断增加。本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微信的特性及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独特价值。探索了利用微信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了利用微信的功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能的方法。

微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挑战 路径

当今,微信作为一种崭新的沟通工具,拥有数量可观的大学生用户。微信的传播性、互动性及信息传达的精准性,吸引着大学生,日益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这样的形势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必须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微信”的兴起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微信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微信一经开发上市便迅速崛起,用户数量激增。2013年1月微信用户达到3亿,目前已经突破6亿,且仍在继续增加。

二、微信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分析——与人人网、微博比较

(一)整体背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美国著名硅谷IT专栏作家丹尼·吉尔默曾经在自己的文章标题中写道:“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We the Media: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这句话非常贴切地阐述了自媒体的特点。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自媒体迅速兴起,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格局已经完全改变。在自媒体时代,信息不是某种静止的状态,也不是单向信息流动状态,而是动态的多元化的相互作用的状态。网络传播本身就改变着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冲击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第三次浪潮就这样开始而来一个真正的新时代——非群体化传播工具时代,一个新的信息领域与新的技术领域一起出现,而且这将对所有领域中最中意的领域——人类的思想,发生深远的影响。总之,所有这一切变化,变革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也改变了我们连接世界的能力”[1]。以往,思政工作单向度地自上而下进行,学生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如今,学生变为了信息寻求者和信息消费者,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每个人都成了信息的主人。

大学生是比较乐于尝试和接受新生事物的人群,因而是网络用户分布广泛的人群。自媒体成为塑造当今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把双刃剑。当今大学生中使用最普遍的社交网络主要有人人网、微博和微信。微信尚属于新生事物,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意义尚未受到重视。

(二)微信的价值分析

1.更广泛的用户基础。

人人网作为SNS社交网站,有过辉煌业绩。由于微博、微信及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兴起,人人网对用户的吸引力及用户黏度已经大不如前。尽管人人网独立登录用户由2011年12月的3800万增至2012年12月的5600万,但仍无法和微博、微信的用户数量和用户活跃程度相提并论。截至2012年12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超过5亿,同比增长74%。日活跃用户数达到4620万[2],报告的数据显示,在新浪微博的用户构成中,18至25岁的用户占所有新浪微博核心用户的65%。学生和白领是目前新浪微博的主要用户[3]。然而,随着微信的兴起,因为其与人人网、新浪微博用户很大部分是重合的,微信的兴起分割走了人人网和微博的大量的活跃用户。市场研究机构GlobalWebIndex2013年2月公布了全球社交网络的用户活跃度数据,报告中特别指出,在中国市场,新浪微博的用户活跃度下降了近40%。腾讯微博则以将近60%的负增长居于榜单末尾[4]。截至2013年2月,根据腾讯官方公布的信息,微信用户从年龄分布来看20-30岁之间的青年占了74%,而微信用户职业分布,大学生占了64%,其次是IT行业和白领,这三类人占了微信用户总数的90%[5]。

2.更强大的社交功能。

(1)传播形态上,微信更适应社交需求。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的根本性差异在于“关系”的定义及“关系”两头所扮演的角色。微博将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定义为“粉丝”,具备明显的媒体属性,你关注另一名微博用户,或者因为对方是明星,或者是“草根名博”……社交网络的游戏规则是,你与对方成为 “好友”,是因为他在生活中的身份与你相关——同学、同事、朋友、家人……所以微博上看到的是信息爆炸,但是真正与自己直接相关的则少之又少。而微信的语音优势、定位功能,都显示强大的社交网络功能,更偏重私人化的沟通工具。

(2)用户使用需求定位上,微信也更适应社交。很多微信用户将微信当做免费的语音电话使用,只不过这种语音是略有延迟的。从发布的内容看,因为用户圈比微博更加熟悉、单纯和牢固,微信的内容比微博更加私密和生活化,较少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等“大”问题,其传播定位在娱乐、个人展示等小众层面。很多人会觉得微博“门槛”更高,而微信则更轻松和亲切。

3.互动结构上交互性更高。

微博是一种“广播”,微信是一种“窄播”。从产品定位上而言,微博偏媒体,而微信重社交。微信上发布消息的到达率是100%,传播到达率远远高于微博。以新浪微博为例,其中的“僵尸粉”和无关关注者很多,而微信的用户却一定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微信和微博最大的区别在于精准二字。微信上,用户之间是对话关系,微信普通用户之间,需要互加好友,这种对等关系更受人青睐。而微博普通用户之间则不需要互加好友,双方的关系并非对等,而是多向度错落、一对多。用户发送一条微博,其他人是否看到是有随机性的,而微信,则是一对一的。微博更重传播,微信更重交流。

微信用户主要是双方同时在线聊天,而微博则是差时浏览信息,用户各自发布自己的微博,粉丝查看信息并非同步,而是刷新查看所关注对象此前发布的信息。这种同时与差时也决定了微信与微博的功能与内容之差。

人人网是中国最大的实名制SNS社交网站,手机的基础就是随时随地的人与人的沟通,相比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天生是以社交为基础的。在移动互联网上的社交,不需要像在PC端那样注册、登陆,以人为中心,以位置为基础,基于关系链快速组织起来的社交网络最符合人们对成本效率的需求,这一点也是整个数字商业代际变革发展的基础。微信依托手机通讯录和QQ好友,更便于联络。因而,微信以其独特的设计更适合人们的社交需求。

三、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一)校园网络舆情监控难度增加

在当今的“微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渠道与信息发布的高度自由性等特点赋予微用户高度的话语权,舆论主体可以发布任何信息,尤其是微信,以手机为主要载体,信息以“裂变循环式传播”,用户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却很难及时地过滤掉各种垃圾和虚假信息。而且信息一经发布就会被不断地以几何级数的扩展速度复制,得到广泛传播。许多大学生缺乏冷静的头脑,往往在未确认信息的真实与否之前就参与了传播,使大量的虚假信息横行于网络。尤其是在“群聊”时,无论是“意见领袖”的主导,还是参与者的畅所欲言,最后往往形成意见趋同的局面,信息一旦传播,容易引起共鸣,不利于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6]。“微时代”下,舆论主体的多元化和个体舆论主体的话语权增大导致的不可控性,加大了校园网络监控的难度。

(二)主流价值观渗透难度增加

主流价值观是指在特定的时代背景、特定的文化状态下社会上或者社会上某一特定人群中绝大多数人认可的占据优势地位的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范、对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基本准则、对协调人与人关系的基本要求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共识,对其他的非主流价值观起调配作用,具有一般性、公认性和导向性特点[7]。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较为单一,而微信中传播的信息,图文并茂,外表显得更加亲切。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米德说:“在现代社会中,同辈群体的影响甚至大到改变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的地步。”从学生行为影响来看,受同辈人影响要远大于老师的影响。因此,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面对微信上多维的信息,很难具备冷静的分析辨别能力,容易被误导。

(三)目前仍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盲区

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中,微信用户并不多。有学者研究,针对上海某高校的学生工作队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8.92%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通了微信,这些人中,“方便与亲朋好友联系”的占52.84%,“为了体验新鲜事物”的占33.56%,而选择“为了更好地做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仅占6.8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微信的了解不多,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目的开通微信的更是微乎其微[8]。根据笔者在某985院校辅导员队伍中的随机调查,使用微信辅助学生工作的不足10%。在当今微信学生用户如此庞大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却并未对其引起足够重视,无疑是留下了工作空白。

四、利用“微信”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索

(一)工作原则

1.谦抑性原则。

利用微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为了顺应当今大学生广泛使用微信的现状,是便于工作的一个途径,而非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替代。网络时代带来信息的碎片化和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匮乏,更容易产生心与心的隔膜。使用微信,只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而非为了减少老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心灵沟通。

2.以人为本原则。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的是自上而下单向度直接灌输的形式,将思想理论、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政治理想等直接传达给受教育者,忽略受教育者自身的主体性,将其单纯地认定为教育的被动接受者。当今时代,学生的自觉意识萌发,自主性增强,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每个个体的独特性。

利用微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对受教育者,要在充分尊重、充分理解、充分关心、充分帮助的四个前提下,关注每一个“现实的、有生命”的学生个体的内心需求和主观感受,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学习成长中关于成才、交友、恋爱、择业等现实生活世界中具体问题结合起来,既解疑释惑、以理服人、教育引导人,又排忧解难、以情感人,切实把人文关怀的价值情怀落到实处。

3.及时性原则。

人的思想认识堪称瞬息万变,这些变化可以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青年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思想状态更是如此。他们思想活跃,喜欢接触新鲜事物,视野开阔,对国内外形势、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及各种社会动态都很关心,情绪极易产生波动。但是青年学生由于思想尚不成熟,比较缺乏理性,认识事物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相对于成熟的个体而言都较差。因此,容易受不良事物的诱惑,容易对事物产生偏激的认识,思想乃至行为上容易出现问题。利用微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必须注重及时性,发现学生的困惑、疑虑、感慨,及时地进行疏解。否则,一旦错失良机,学生的思想问题可能酝酿发酵,便得难以处理。

4.适度原则。

微信作为个人交往的一个工具,对喜欢使用微信的学生而言,是一个私密自由的场所。既然与老师互相加为好友,就表明愿意与老师交流。老师通过微信对学生的关注,一定要注意适度原则。发现了学生有特殊的思想动态出现,不要有过激反应,不让学生有被窥视、被控制的感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更要给学生适度的空间。否则,学生感觉到束缚,极端的反应便是刻意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再将内心世界展现给老师。当学生的心扉向老师关闭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无形之中加大。另外,不可对微信过于依赖,不能忽略面对面的交流及其他沟通途径的重要性。

(二)以微信功能为核心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能

1.发挥微信传达信息精准性的特点,用微信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利用微信发送语音短信、图片和对讲功能,发挥微信传播信息便捷精准的优势,及时与学生沟通。老师充分利用微信的上述功能,辅助通知学生重要事项。微信的语言优势应值得重视,使用微信语言通知事情,信息传达更准确,更真实。利用微信发送相关图片,可以辅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教师的意图。

2.利用好“朋友圈”。

(1)教师将微信作为传播正能量的场所。何为“正能量”?就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和谐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形成社会共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教师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空间中多分享传递正能量的文字和图片,无形中把微信作为熏陶学生的一个场所。要求教师在微信朋友圈的分享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向大学生传递“正能量”。

(2)分享自己的生活,使学生觉得教师更加亲切可信。身教重于言传,教师在微信中分享自己生活的点滴,使学生了解教师积极向上的生活,一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高高在上的说教式,教育者的形象更加亲切可信,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替代了生硬刻板的说教,对学生的生活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3)“回复”“评论”功能。通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时排解学生的负面情绪。教师及时关注学生微信的信息更新,利用好“回复”、“评论”等功能,与学生及时互动,及时帮学生答疑解惑,或者表示关爱,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温暖和力量。

3.利用好“微群”,发挥微群的聚合作用,同时注意引导“朋辈教育”。

微信的微群功能,可以聚合相似的学生群体,一方面便于学生和老师就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另一方面,老师应该引导比较优秀、向上、乐于分享的学生,在微群中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开展朋辈教育。朋辈教育模式是通过同龄人的经验和感受感染和引导同龄人,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重要途径。高校学生工作中应用朋辈教育模式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群体之间的平等交往、激励优秀大学生自我加压、弥补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失[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中央十六号文件”)提出,把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由于年龄和经历相似,兴趣爱好相同,朋辈之间的互相接受认可会更加容易。同样的观点,老师说出来,学生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产生抵触情绪,而学兄学姐、同学之间互相传达,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要适时开展朋辈教育,“用学生感染学生,用学生教育学生,用学生引导学生”,会极大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主动识别发现并大力团结争取这些微信中的“意见领袖”,充分发挥他们强大的网络舆论影响力,让他们发出正面的建设性的声音,形成主流舆论场,营造健康向上、团结和谐的良好网络舆论氛围。

4.利用好“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于2012年08月23日正式上线,教师面对多个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自媒体活动(个人进行一对多的媒体性行为活动)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可以考虑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工作。在微信公众平台获取批准之后,可以请学生关注。之后,便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开展工作。首先,可以利用“群发推送”的功能,主动向学生推送重要通知或相应内容;其次,可以利用“自动回复”功能,学生发送相应的“关键字”,来提取常规消息。比如,发送“报保险”,可以查询相关信息;最后,还可以使用“1对1交流”,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对话解答服务。

[1][美]阿尔文·托夫勒.朱志淼,等译.第三次浪潮[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225.

[2]新浪微博用户总人数超过5亿你也是活跃用户吗?http:// www.cq.xinhuanet.com/2013-02/21/c_114749460.htm.

[3]瑞信.新浪微博核心用户70%为女性盈利靠广告http: //it.sohu.com/2011-05-19/n280623821.shtml.

[4]用户活跃度下降40%!七问新浪微博http://tech.163. com/13/0201/10/8MKDPR9T000915BF.html.

[5]微信用户属性数据:性别比例和年龄比例http://so. teamtop.com/hynews/1843.html,2012-12-11.

[6]杨敏.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11):74.

[7]吴中平.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探析[J].管理观察,2009(8):130.

[8]杨敏.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11):74.

[9]陶宏.论朋辈教育模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1(22):24.

猜你喜欢
社交微信政治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