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雨
(怀化学院 音乐舞蹈系,湖南 怀化 418000)
关于高等院校管乐团发展路径的思考
——以湖南怀化学院乐团排练教学实践为例
赵新雨
(怀化学院 音乐舞蹈系,湖南 怀化 418000)
普通高等院校组建管乐团,不仅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而且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组建管乐团,要针对学生的音乐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把乐团的排练和演出作为一个社会化的实践平台,精心组织,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挥管乐团的素质教育功能。
高等院校 管乐团 排练演出 教学管理 发展路径
2009年10月,笔者在湖南怀化学院音乐舞蹈系组建管乐团时,对国内高校管乐团的现状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调查,发现高校管乐团的定位,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本着寓教于乐且让学生容易接受的一种素质教育方式。从目前各校音乐团运行情况看,存在问题较多,形势不容乐观。
怀化学院管乐团组建之初,在报名的学生中,有过乐器专业训练的学生仅占报名人数的11.5%;有的虽然学过,但没有经过专业老师指导的占报名人数的23%左右,其余有一多半的学生都没有经过乐器的专业学习,有的甚至没有见过或听说过所要演奏的乐器。从乐曲的配器方面讲,总是不能满足乐曲的演奏需要,乐团排练的难度和所面临的困难由此可见。
乐团的组建可根据各方面实际条件,综合考虑,灵活配制。一般小型乐团30人左右,中等规模50至60人。超过100人的大型乐团,单纯从管乐团的角度来说也不现实。但无论是何种规模的乐团都要把握一个原则,尽量使各声部的音响效果统一。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如此众多的乐器中,乐器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有的学生“以貌取人”,不能按照乐团的需要选择乐器,使乐团配置的乐器冷热不均,造成某个声部太弱或太强。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乐团声部不齐全,甚至出现声部缺失的情况是影响管乐团发展的最大瓶颈。由于管乐乐器门类众多,且每种乐器的普及性参差不齐,因而在乐团选拔人选时经常出现“热门乐器”扎堆学、“冷门乐器”无人问津的情况,比如萨克斯、长笛和单簧管等热门乐器选的人多,水平也比较高,而中音号、圆号和大号等乐器选的人就比较少。这样在演奏曲目时,往往会导致和声效果不平衡,高音偏重,低音太轻,音乐听起来就“没有根”,影响音乐效果。遇到一些特殊曲目,如对某一种乐器有独奏的要求,对声部的要求就更加严格。
随着管乐这种艺术形式在国内的迅猛发展,管乐团也越来越受各大高校重视,很多高校都组建了管乐团,并且不断加大管乐团的投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管乐这门艺术在我国的发展水平依然很低,管乐团的建设和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因而国内比较成功的范例凤毛麟角。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乐团成员大多是非管乐专业,没有经过专业老师指导,缺乏规范训练,规定动作不标准,无论是音域、音色、音程还是指法都存在很多问题,不能够高水平地满足排练需要,演奏曲目的难度与质量不高,尤其是管乐团的定位、管理和教学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极大地制约管乐团的健康发展。
实际上,大多数乐团成员都有自己的专业和课程,一般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练习和排练,因而很难有统一的合奏时间,增加了乐团的管理难度。在参加管乐团热情高涨期结束以后,乐团成员往往会出现懈怠、懒散、消极的情绪,有的人甚至会选择退出乐团。怀化学院管乐团在2010-2013年间,每年都有多人退出,其中有的是因为排练紧张、个人不适应主动要求离开,有的是因为个人基础太差、进步太慢被劝退,这无疑给乐团的正常排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德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教师和演奏家C·P·E·巴赫认为:“作曲家写下的音乐作品,如果让一个洞察力灵敏的、知道什么是成功的演奏的人演奏这些作品,作曲者就会惊讶地发现他的音乐中竟然会有以前他不知道的、不敢相信的东西。”[1]由此可见,优秀的音乐作品需要优秀的演奏者,才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把整个乐团成员都培养成为优秀的演奏者呢?
(一)精心挑选乐团成员
高校组建管乐团,因为有“文艺范”的青年学子很多,似乎有很好的条件和优势,但由于生源逐年减少,招生时对考生的条件要求降低,尤其是学习管乐的本来就少,因而实际情况不容乐观。所以,在组建管乐团时,对报名的乐团成员要精心挑选。首先,乐团成员要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如让其模仿一段旋律、节奏测试其乐感及灵敏度,反复若干次都不能准确模仿者,说明乐感差;其次,除一般要求身体健康没有严重缺陷外,还应具有牙齿整齐、手指灵活等必要的良好生理条件;再次,在人选确定、正式排练之前,组织学生对基础乐理知识及视唱进行练习,重点要求学生准确掌握音准、节奏。通过两周左右的时间,加强对长音、音阶、吐音(单吐、双吐、三吐)、琶音和力度练习,包括强奏、弱奏、渐强、渐弱、先强后弱等演奏方式,看能否掌握正确的运气方法,使音量与力度控制自如及获得音质纯净的音响效果。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人的意愿和自身条件,再具体分配乐器,固定各声部。
(二)做好配器准备工作
乐团编制完成后,首要任务就是制订计划,选择练习曲目,提前做好配器准备工作。配器的第一步,首先要“对乐曲的结构(曲式)、调性、调式、旋律、和声、节奏及高潮的处理、前奏的安排、如何结束等”进行详细分析,因为任何“一段旋律是什么曲式结构,就决定了采用什么样的配器方法”[2]。所以,在配器时,首先要用五线谱纸把要编配的乐曲所需的乐器编制逐行标注出来,一般将木管乐器排在总谱的最上面,然后是铜管,最后是打击乐器;其次是各类乐器都是高音在上、低音在下,根据曲式结构按照乐段进行配器设计,写出缩编谱,把乐器的分配标在谱面上,在写总谱时再进行细致的配置。不过,在配器时要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每种乐器高、低音区极端音的使用,同时要考虑乐器的数量、力度、音量等的平衡问题,尽量做到能使用一种音色。重要的主题使用的主要音色,在主题音乐之前不要使用,让它出现时有一定分量,给人一种新鲜感。
(三)循序渐进进行教学
在人员和乐器声部确定之后,按照配器选定的曲目进行教学。首先,从熟悉乐谱的基本节奏入手,依据乐曲速度要求,对带有升号、降号的变化音符,加入升和降的字眼,用手和抬脚同步配合打拍子,哼唱出乐谱音符的节奏(在同一音高上用da、da、da的发音唱出节奏),同时严格按照谱面要求,如强弱标记、力度标识、呼吸标记及其表情标识来唱谱;其次,用手在乐器上作模拟演奏,进行触键练习,力争做到用眼睛看乐谱、抬脚打拍子、嘴上唱着音名、手指摸着指法,调动身体各个部位机能协同配合的立体练习架构,提升演奏的准确性和把握性;再次,在延续前面练习的基础上,运用舌头做吐音、连音模拟演奏练习,也可以拿起乐器,将哨片放入口中,呈标准的演奏姿势,然后严格按照乐谱的标识在用吐音演奏的地方,以吐音的方式在哨片上发出tu、tu、tu的声音,模拟实际演奏,使演奏者在演奏初期避免演奏失误;最后,从开始接触乐谱到最后在乐器上进入实际演奏阶段,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链条式练习模式,最终确保乐团整体演奏质量的提高。
(四)以人为本严格管理
“音乐内心听觉是人的大脑中基于以往聆听音乐的积累与新发生的音乐音响相结合的心理活动”[3]。因此,“近来有人主张把视唱练习与音乐内心听觉训练联合起来进行教学”[4]。所以,乐团成员确定之后,要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建立起音响概念,形成一定的音型走向心理预期。这个概念化的心理预期,就是通过实际演奏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和确立的标准。但通常是声部练习与初期合奏的音响效果,可能会和前面想象的心理预期有很大差距,这个差距源于初期合奏在音准、音色、音的平稳度或连贯性等方面做得不够到位,需要一个磨合期。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经过长期大量的刻苦练习,才能达到预期的心理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乐团成员就会出现懈怠、懒散、消极的情绪,影响乐团的正常排练,甚至是乐团的下一步的演出计划,这在管乐团组建初期尤为明显。因此,有必要针对学生的行为特点,采取既宽又严、宽严相济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现在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敏捷、辨别是非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因其年轻、不成熟、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学业的好坏及他人的评价等比较敏感,有时言行偏激。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加以引导,给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多鼓励少批评,同时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道理。经常介绍一些国内外乐团情况,欣赏精彩的管乐曲目,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修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请销假制度、考勤制度、排练与演出制度及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等制度,指定责任心强、专业素质好的学生负责乐团的辅助事务,压担子,提要求,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高校管乐团属于学生自愿参与的团体,要针对学生的音乐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精心组织,因材施教,把乐团排练和演出作为一个社会化实践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管乐团的素质教育功能,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加强乐团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一)编制乐团发展规划
2005年2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出台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要求学生“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引导大学生“开展教学实践、专业实习”。高校管乐团作为一个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应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计划中,制订乐团发展规划,进行规范化管理。如制定管乐团教学大纲、每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课时、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教师要按照学校规定认真备课、编写教案、实施教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应折合成教学学时记入教师年度工作量,学生则按照学习时间计入相应的学分;对乐团师生参加校内外演出比赛取得的成绩,则参照学校其他学科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奖励。
在教学形式上,应在个别辅导的基础上,加强队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骨干学生的作用和积极性,为学生搭建管乐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通过提供有关管乐方面的图书、音像资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乐团内,不定期地组织管乐沙龙活动,增进管乐队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演奏技能。保持与校外乐团的联系,通过观摩展演等方式,取长补短,保证管乐团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优化人员层次结构
乐团排练是一种实践性、合作性较强的艺术学习过程,演出实践更是乐团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要通过乐团排练和演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组织纪律观念,磨炼学生的毅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启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在普通高校,由于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使乐团教学时间难以统一,且乐团学生演奏水平参差不齐,常常会给教学带来困难。
因此,乐团应侧重于对大一学生的培养。在乐团课程设置方面,大一、大二可作为选修课,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大三、大四作为主修课或社会实习环节计入相应学分。一般情况下,从大一到大四应是递减的关系,其中包括因不适应乐团排练演出或其他原因退出乐团的成员。在教学安排上,首先,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如低年级的学生以学习基础乐理知识、管乐演奏基础知识及视唱练耳和管乐基本功练习为主,重点是各种节奏、节拍、音阶、调号、各种调式及和弦等,同时兼顾各种速度、力度和表情标识,这是乐团成员演奏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乐理知识;其次,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管乐教学曲目,层次和风格要多样化,既要有高雅、经典的管乐作品,又要选择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通俗乐曲。乐队排练不仅要有经典的合奏曲目,而且可以选取或编写一些风格独特的小合奏、重奏、独奏等雅俗共赏的曲目。
总之,高校乐团要讲究教学方法,针对乐团成员的具体情况,善于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曲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针对不同曲目的具体情况突出曲目的教学重点,解决学生的学习难点,将演奏与乐理知识讲解融为一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深学生对乐理知识及演奏技巧的理解,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促进管乐团健康发展。
[1]萨姆·摩根斯坦.作曲家论音乐.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194.
[2]高炳点.管乐队编配教程.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158.
[3]缪天瑞.音乐内心听觉在创作和演奏中的作用及其训练问题.交响,2000(2).
[4]陈明玳.论视唱教学与音乐内心听觉的培养.中国音乐学,1997(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