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视域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设计探索

2014-09-27 00:03马石迎商翠莲刘秀梅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思政课高职教育

马石迎++商翠莲++刘秀梅

摘 要:由于教材、学生特点、教改环境、教学方法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压力。在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下定位课程内容、更新教学理念、制定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拓展实践教学和改革教学评价方式等一系列思政课教学设计,是职业院校科学开展思政课教学,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高职教育; 思政课; 教学体系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3-0051-03

“教学体系指由教学主体(主要指教师和教学组织)设计的使各种教学要素朝向实现教学目标的合理组合,它是统一运作的有机系统。”[1]它是指导教师系统地传授课程内容、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包括知识体系建构、课程内容定位、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对象和目的分析、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结果评价等一系列教学要素。教学体系设计“是教师能动地对教材体系的再加工、再创造的过程,也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2]。高职教育视域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体系设计就是立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突破传统知识传授的教学框架,分析研究学情,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改革,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把思政课的教学变成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鲜活的课堂,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综合育人过程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挑战

1.教材使用有困难

高职院校使用全国统编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简称“基础”),教材理论性和政策性很强,内容和知识点较多,但是,相对于在校大学生的自身阅历与认识水平,短时间内透彻理解思政课程中的各种理论、思想是有一定难度的。[3]在高职院校这一困难尤其严重,首先,各门思政课程虽然各有侧重,但在很多基础知识方面是互补的,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由于高职院校不开设“中国近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不论是已有的知识储备,还是对知识的把握与理解上,高职学生面临的困难比较多。其次,职业院校每学期都有至少1/4的教学周专门用来安排实训课教学,思政课的课时明显不足,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课程中的理论知识面面俱到地传授给学生是不现实的。因此,教材内容必须向教学内容转化,做到既“精”又“够用”。

2.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情复杂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点比较复杂。第一,从生源角度看,高职大学生自学能力不强,尤其是理论学习的劲头不足,学习习惯有待养成。第二,从思想和心理角度来看,作为青年学生,他们观察力强、思想活跃、针砭时弊、义愤填膺,有逆反倾向,但是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未能满足他们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要求,容易被多元化价值观吸引,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情操的养成尤为重要。第三,从职业目标来讲,以就业为导向,面向行业和岗位的培养模式也会束缚学生的职业观念,使学生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学习思维,对自身的职业定位往往认识不足。所以,在高职院校,教育对象的复杂性需要思政课教学转变观念,研究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立足职业教育的环境开展思政课教学。

3.专业课、实训课教学改革带来压力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其教育教学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技能性、实践性、互动性和地域行业性等特点,其专业课和实训课的课程改革思路活跃、理念先进、经验丰富,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应用也逐渐成熟,学生已经适应了新的教学模式,并受益于这些灵活的教学过程,掌握了较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然而,人文社科类的文化课程改革却很落后,特别是由于知识体系构成、教学观念和意识形态等原因,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严重滞后,教育教学效果不佳。

4.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运用失当

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有两种倾向。一是在内容上下功夫,继续以前的“灌输式”授课方式,任课教师以期用渊博的知识和深刻的思想理论指导大学生,师生间的互动少,忽视学生的需求和主体地位,没有突出高职特色,轻视实践教学,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二是对多媒体技术等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的运用存在问题,有的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水平不高,多媒体技术功能开发不够,也有教师对媒体授课过度依赖,过分追求多媒体的高容量,导致信息量过大,反而成为教学的干扰,影响教学效果。[4]

5.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给思政课教学带来新要求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努力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5]因此,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企业和社会需求对毕业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非技能性因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课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缩短“学生角色”向“企业员工角色”转变的磨合期,提高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和择业竞争力,拓展学生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等能力。这就要求思政课将教学过程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突出思想性、实践性、时政性和职业性,将思想政治教育从知行分离转向知行统一。[6]

二、职业教育视域下的思政课教学体系设计

1.课程定位与教学理念反映职教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视域下的思政课程定位应该基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其一,作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课程。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成长,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提高其自身修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本课程的首要任务。其二,课程教学要鲜明地体现职业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以,思政课教学要从大学生的专业、行业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出发,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为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其三,思政课程要体现实践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注重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加强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比重。

2.制定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教学目标

结合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的特点,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三个部分。第一,知识目标。包括大学生活和学习的特点,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治精神和法律规范;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与党的最新理论;择业、就业和创业的有关知识。第二,素质目标。培养大学生政治思想、心理、法律、职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责任心和幸福感;引导大学生坚定对党的信任,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增强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使命感。第三,能力目标。包括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与生活;设计人生发展规划;懂得理性爱国、操练就业创业;能演讲辩论、撰写调查报告;增强政治是非判断、政治洞察力和觉悟,维护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培养职业发展能力。三个方面的课程教学目标正好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集中体现高职教育既侧重成功的职业人培养,又关注优秀的社会人的塑造。

3.借鉴高职教改经验设计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整合重构不是简单删减而是根据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能力培养目标来改革课程内容。思政课程内容的安排可以借鉴以项目组织知识体系和以任务推动教学互动与课内外实践活动的模式来搭建课程内容。按照“以学生的生涯发展为主线,以就业市场的需要为导向,以学生的知识准备为基础,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7]。职业教育理念整合教学内容,把握职业教育教学规律,适应学生的主体性要求,促进思想政治意识、价值观和职业素质在教与学、知与行上的融合。

4.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环节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职业教育中普遍采用的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体现“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8]。思政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指导者以完成某一具体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在具体任务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通过“引导/讲解—讨论—尝试—探索—求证/实践”,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以完成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达到学以致用。任务驱动并不是单一的教学方法,在其教学过程中可以与案例教学法、自我展示教学法、情景创设教学法、课堂演讲与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为共同完成和展示一定的教学任务服务。例如在每年3月份全国“两会”期间组织“撰写提案/议案”任务,在每次课开始前安排“每周时事评论”,还可以安排课堂辩论、PPT图片展示、演讲报告等多种形式,这样就丰富了课堂教学环节,增加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往往需要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有效提高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5.实践教学突出高职教育教学特点

高职教育要着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因此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要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和职教优势,学生社团、家电义务维修、企业定岗实习和专业实训等都是实践教学可以依托的资源。教师首先要以开放的心态、务实的精神,对地方资源进行调查、梳理、备案,与相关单位建立联系,并最终发展成课内外实训教育、德育基地和教学基地。思政课教学要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量。实践活动的开展既要有教师的科学指导,也要发挥学生社团和学生群体的自我组织能力,还要调动学生利用节假日分散参加调查研究等实践的积极性,探索和建立以校内课堂实践教学、校内课外实践教学和校外社会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大思政”实践教学模式。[9]

6.改革课程教学评价方式

思政课教学评价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体现重平时、重积累、重实效的原则,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机制,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首先,评价过程要灵活多样,不拘泥于死记硬背的知识点,体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其课堂表现、调查报告、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等内容都是评价内容。评价“具有判断、激励、导向、改进等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10]。其次,结果性评价可以是闭卷考试或开卷考试,也可以是论文或调查报告撰写,还可以是学生课堂现场答辩,实现考核方式的多元化。第三,在整个评价机制中,评价的主体也是多元的,个人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都参与到评价中来,体现评价方式的公平、公正和科学性原则,也能促进全体学生个性化发展。

总之,立足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学习借鉴职业教育教学经验,认真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探索创新思政课程教学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有助于思政课教学与高职教育育人培养目标的融合,既展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又能使学生对思政课乐于接受,真心喜爱,这正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追求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秉公.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规律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42.

[2] 陈 杰.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研究与实践[J].成功(教育),2010(12):30.

[3] 罗映光等.简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15.

[4] 靳玉军.论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0(3):74.

[5]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教高〔2000〕2号,2000.

[6] 陆文敏.“知行合一”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及其实现路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4):135.

[7] 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1.

[8]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社教政〔2005〕5号,2005.

[9] 郭正莲.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1(2):57.

[10] 许统德,郑文岭.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体系和保障机制的构建[J].职业时空,2013(3):13.

[责任编辑:张俊华]

猜你喜欢
思政课高职教育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