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词典

2014-09-27 06:24
满族文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满洲满族养育

闾阳驿堡 地名。今辽宁省北镇满族自治县闾阳镇。地处明广宁卫(今辽宁省北镇)城西南,系辽西走廊交通驿站必经要道。天命七年(1622)为后金攻取。清入关后隶广宁防守尉属协领所管旗界。额设满洲佐领1人,汉军佐领1人,汉军骁骑校2人,旗兵202人。随着八旗兵民的迁入,渐成满汉杂居之地。

闾阳驿驻防 清代八旗驻防之一。闾阳驿,即今辽宁省北镇县闾阳镇。康熙二十九年( 1690)设置佐领驻此,定制满汉合驻。额设满洲佐领1人,汉军佐领1人,汉军骁骑校2人,满洲、汉军领催16人,骁骑184人,匠役2人。由广宁防守尉兼辖。

养蚕 也称育蚕。满族早期社会生产部门之一。此业源于汉族,满族先世尚不通晓。至满族兴起时,始有本民族的养蚕业。天命元年(1616)正月,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下令国中开始养蚕,然后进行缫丝,用以纺织绸缎。八年(1623)又派数人学习纺织蟒缎补子,比女真人“所织只麻布”前进了一步。至皇太极时养蚕业已在其统治地区普遍发展,基本上满足了社会的需要。

养育兵 清代兵种名。清定鼎中原后,兵有定额。随着满族人口日增,急需解决生计问题。顺治十七年(1660),从满洲等各旗中,挑选余丁4,800人,训练技艺,给予正兵一半饷钱(1两),10岁以上余丁即可参加挑选,人数不足之佐领,亦可从9岁以下幼丁中挑补,此即养育兵。分为有米、无米两种。至清末,养育兵增至27,000余人。其中满洲有米养育兵12,664人,无米养育兵5,428人,共18,074人。

养息牧厂 又写作阳什穆、阳柽木。因系为清皇家牧养生息猎捕的禽兽的场所,后人谐音切义而直书为“养息牧场”。该场设在锦州府广宁县(今辽宁北镇)北210里之杜尔笔(或写作都尔鼻)山下,以前隶口外牧场,自乾隆十五年(1750)归盛京将军管辖,遂成为盛京三大牧场之一。其辖境大体包括新旧苏鲁克两部分,约当现今彰武县全境。具体位置,东、北两面与宾图王地相接;西界蒙古札默特王地;南为边壕围绕,东西宽l50里,南北袤250里。乾隆十三年(1748),允许旗人开垦牧场闲地,至嘉庆九年(1804),查出蒙古人开垦场内荒地24,016垧,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放出荒熟地6l8,824亩,其余的10余万亩荒地亦于清末丈放取租。

〔责任编辑 端木静蕾〕

猜你喜欢
满洲满族养育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浅谈在满朝鲜作家玄卿俊作品的主题意识的变化
《竹叶亭杂记》中的满洲萨满遗风
横田文子“在满”期间的创作
“满洲”文学与作家探究
“尼山学”的出现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