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想用路内说过的一句话开篇,“最好的爱情,是有情有义,舍命陪君子,最后又能相忘于江湖。”《花街往事》中的爱情,不过如此;而《花街往事》,不过便是爱情,连带着那个时代的纷纷扰扰。
有人曾说路内是写“青春”的高手,而“青春”最值得纪念的,或许就是孤独岁月里的爱情,以及夹杂其中的迷茫与苦涩。《花街往事》以顾家三人(顾大宏、顾小妍、顾小出)的人生轨迹为主线,以歪头顾小出为叙述视角,讲述了戴城蔷薇街上一群人的生活。
小说从父亲年轻的时候讲起,那是混乱而又离奇的六十年代,因为文革中的激战,顾大宏和李苏华得以相识,两人相爱、结婚,并生下了姐姐顾小妍、弟弟顾小出;而一直爱慕李苏华妹妹李红霞的方屠户,两人阴差阳错却没能结成姻缘。之后,李苏华、李红霞和其父亲因为交通事故而去世,顾大宏中年丧妻,成为一个女人缘超好的鳏夫。他长相极佳、跳舞极好,却为人清高又低调,不喜惹麻烦,而麻烦却不断找上他。他开照相馆,跳舞,与关文梨暧昧,拉扯姐弟俩,浑浑噩噩般的生活。若以外人看来,他生活得未免憋屈,其实他自己或许就是乐在其中,因为他就是那样一种性格,沉默、温吞而又安于现状。
姐姐顾小妍完全遗传了父亲的美貌和姨妈的性格,她优秀、炽热、争强好胜,甚至可以保护父亲和弟弟。就像小说中所描述,“和摄影师不同,男孩的姐姐,一直是强悍而无畏,做错了事情也绝不内疚,对于一切赞美和诋毁都报以轻蔑的笑容。”路内在描写这些人时,充满了年代感与恶趣味,读来让人忍俊不禁,而回头细想,却又充满悲哀无奈。比如关文梨,当读到姐姐对其直面骂出“大破鞋”的名号时,所有的读者在那样一种滑稽的情境下,都会捧腹大笑;而笑后,既对关文梨的处境心生怜悯,又担心姐姐接下来的遭遇。但路内就是路内,他永远不直面冲突,顺藤摸瓜的同时将情节推向另一方向,便是他的高明所在。
漂亮的女孩永远不乏追求者,姐姐也同样如此,她与陈勉(拉门先生)、牛蒡(诗人)的感情纠葛一直贯穿全书,他们都陪伴着姐姐走过一段青春,在那个恶劣而美好的八十年代奋斗过、冲动过、低迷过。就像勉子,他端咖啡、做拉门先生拼命赚钱攒钱,都是为了将来为顾小妍开一家属于她的舞厅。他被康家三兄弟欺负,本想忍气吞声作罢,却为了向顾小妍证明自己,竟不怕死得孤身一人去理论,而结果可想而知,因为在那个迷乱的年代,本就是没有道理可讲的。而冲动、压抑下的疯狂,也并不是街头小混混才有的,在那个时代的那种小城市,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生存状态。
在路内读过的小说中,《西游记》令他尤为珍爱。“它讲的是四个有缺陷的人,结伴去追随完美。当他们找到之后,世界因此而改变。”他说,《西游记》的奥妙在于,它从未试图改变这四个人的人生观,他们就这样带着缺陷成了圣徒。顾小出,这个路内塑造的歪头,便是如此。他天生歪头(肌性斜颈),从小受尽欺凌与羞辱,却又不被划入“残疾”的行列,带着先天缺陷孩子所特有的敏感,胆怯的生活在蔷薇街上。上小学后,与漂亮但不聪明的罗佳成为同桌。小学阶段的小出同样不幸,他不断被猫脸、康健欺负,而同时,他又善良、聪明,有着属于自己的内心小世界,这与罗佳“心灵契合”并互相分享秘密,从此,罗佳变成为他日后生命中重要的人。在见或见不到她的日子里,都从未忘却。
每个回忆起自己小学的人,都可以从男孩的生活中找到共鸣,那不是男孩特有的记忆。这就是路内文字所具有的逼近真实的力量,它使小说丰饶、有趣,于平凡琐碎中波澜壮阔。于是,男孩带着对罗佳的爱情和憧憬,继续往前走,小学、初中、技校、帮人看店实习,不论中间经历了什么(更深的羞辱、前途的迷茫、未来的担忧),始终像一颗小草,任凭众人如何践踏,仍自顾生长、旺盛,带着戴城、蔷薇街和那个时代,给予他的伤痛与美好,继续成长与迷惘着。笔者想,这便是这部小说带给读者的最残酷的感动。而小说中,顾大宏与关文梨,顾小妍与勉子、牛蒡,顾小出与罗佳,他们的感情,无不都是有情有义,舍命陪君子的。这就是那个躁动年代里最真实的爱情。
无疑,这是一个人的成长史,一部爱情的传奇录,同时,又是一个家族的纪念馆,一部时代的风尚志。《花街往事》关于八十年代的生活描写几近写实。一条街道,承载了时代的种种变迁和烙印;街道上的一群人,上演着特定时代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方屠户一家、胖姑和乌青眼、朱常勇和他偷男人的老婆,以及林雪凤、马福大叔等,这些小市民,在激流暗涌的八十年代,或失落、或无奈、或穷困、或幸福、或激愤、或平淡的生活,各自又共同地走向冥冥之中不可知的未来。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鲜活的八十年代,个体户兴起的年代,跳舞盛行却又被禁的年代,小城改造拆迁的年代,集体住房开始的年代,电视机逐渐流行的年代……都让读者感到熟悉、亲切。这并不是所有作家都能做到的事情。在当代写作中,相比于某些作家的执拗拗口,路内的简单自然更见珍贵。
在“70后”作家中,路内的出现可谓“惊艳四座”。固然,“70后”作家群有其创作特有的历史困境,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对于城镇叙事的书写是所有代际作家中最优秀的。这跟作家的成长背景有关,也和社会的剧烈变动相连。这部《花街往事》,足可作为这一类型作品的杰出代表。
从个人成长轨迹来说,路内生于苏州,做过工人、营业员、推销员、仓库管理员、电台播音员、广告公司创意总监等许多职业。他的经历,都会成为小说创作素材的来源;而小说中最丰富的八十、九十年代,无疑就是路内正值青春、经历丰富的时期。而他带着苏南乡音的文字,仿佛让我们嗅到那条南方小城街道上扑面而来的气息。
当中国的政治革命变为市场经济改革,当消费文化的出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艺术面貌,戴城往事便不再是一个城市的秘史,而成为一代城市的代表;生活在城市边缘的蔷薇街上的人,亦代表着时代格局下小城市人的普遍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
“这时的花街像是一个取景框,将中国的进程收入微缩的底片之内。历史固然是这部小说的主题,但它的时代感却是微观的,花街上的每个人都在自己庸碌的生活内,却不知已被时代裹挟。任何黑暗的年代都管不住人微小的快乐,顾小出和花街上的人都明白此道,却又无力地被时代固定成某种样子。”
当宏观的历史融入进个人的微观体验,小说因此而获得真实的质地,令人动容。然而,路内的笔调却是调侃、轻松的,绝不沉重,小说因此而十分耐读。路内呈现出了那个粗陋又充满生机、危机四伏又蕴藏希望的年代,以及属于那个年代的特有的爱情。
这是一部有魅力的作品,出自一个有魅力的作家。
(导师:张清华)
(杜慧心 北京师范大学当代文学专业 1000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