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手工皂制法的一些改进和经验

2014-09-26 02:34陈佳
化学教与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肥皂油脂配方

陈佳

摘要:文章从目前常用的手工肥皂配方和制作过程中的水碱比、油脂种类和配比、加热操作等方面着手尝试,改进了反应条件,提高了手工皂的品质。同时,作者分享了自己对手工皂的评价侧重和天然添加剂引入的经验。

关键词:手工皂;方法改进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9-009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9.035

手工肥皂因其成分较天然、可降解,与合成洗涤剂和工业制皂相比,深受环保人士的喜爱。近年来,手工肥皂的制作方法受到国内外DIY爱好者的关注[1]。因为不使用高温高压,所以手工皂原料中的天然成分得以保存。另外,手工皂在制作过程中没有工业皂的盐析过程,因此含有较多的甘油和多余的天然油脂,还可通过添加各种花草药材、天然色素、精油等成分提高其对肌肤无限呵护的优秀品质,可以预见其应用前景将会愈加广阔[2]。

目前,公开的手工肥皂制作配方虽经改进,但仍然单一,制作过程入模成形慢,成熟时间长,使用过程易变质,其功能与合成洗涤用品相比也有待提高,因此具体配方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从手工肥皂配方和制作过程中的水碱比、油脂种类和配比、加热操作等方面着手尝试,以期提高手工皂的品质,提高效率。

一、制作原理

皂化反应是碱催化下的酯水解反应,尤指油脂的水解。狭义上,皂化反应仅限于油脂与氢氧化钠混合,得到高级脂肪酸的钠盐和甘油的反应[3-4]。高级脂肪酸的钠盐是肥皂的主要成分。

二、制作方法

制作手工肥皂的原材料主要为油脂、碱、蒸馏水和添加物,其中关键是确定油脂的种类、配比和碱的用量,这些直接决定了手工皂的品质。

一般步骤[5]:提前把所需要的油脂、氢氧化钠和水的质量计算出来。准备所需要的仪器和试剂。把油脂水浴恒温在40 ℃左右,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注意安全),冷却至40 ℃左右,缓慢地逐步加入油脂中,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直至两种液体完全混合成白色粘稠状(大约30 min),即已经完成皂化反应。将皂液倒入模型里,放置20天到1个月的时间等待成熟,pH值降低到8以下才能正常使用。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手工皂:(1)能彻底清除污垢(洁净力);(2)容易起泡(起泡力);(3)合适的硬度(硬度);(4)在使用中或储存时不容易变质(稳定性);(5)对肌肤温和不刺激(适肤性);(6)保持皮肤适宜的湿度(保湿力)。

1. 对加热步骤的改进

手工皂一般的制作方法是将油与碱分别加热至40 ℃左右再混合,温度要保持基本一致。经多次实验发现,做皂的时候不加热油,保持室温即可,只需加热融化如乳木果油、可可脂等熔点较高的油,和其他油混合,保持室温。碱溶于水后自然冷却到不烫手时与油混合就可以成功制皂,温度低一些也没问题。这样,搅拌的时间就会延长,但是成皂也会较细腻。

2. 对水碱比的改进

一般配方中水碱比为2.6左右[6]。经试验发现,水碱比在1.7-2.3较好。用2.5倍的水制皂,皂化反应产物的pH值约为10,需存放一个月左右才能降低到8左右;当水碱比降低到1.7-2.3的范围,pH值为8左右。此时,入模和清理等步骤也就更安全了。水的比例减少有利于反应进行可能是因为碱浓度的增加使反应速度加快,同时反应更完全稳定,也不容易产生皂粉。控制水量不少于1.7倍碱量都能成功制皂。加水量少的肥皂在外观上表现出干爽的特点,因而不会在晾皂的时因水分挥发而引起变形,会更美观一些。当然,随气候季节和地域的不同,需适当调整水碱比。

3. 对肥皂硬度的优化

当然,纯油皂的硬度只能靠晾皂得以提高,但是如纯橄榄油及茶花籽油,虽然油脂的INS值比较低,但是成皂并不软榻,可能因为密度较大,特点是泡沫并不丰富。另外,用了珍贵的油(一般不饱和度较高,INS较低,易被皮肤吸收),可以通过添加如乳木果油、少量可可脂,或者用棕榈核油代替部分椰子油、棕榈油来提高皂的硬度。

4.对“超脂”的建议

氢氧化钠用量计算方法:氢氧化钠的用量=各油脂的重量与各油脂皂化值乘积的总和。皂化值[7]的定义是皂化1克试样油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在制作手工肥皂的过程中,为了使手工肥皂更加温和,通常会适当减少一些碱的量或者增加一些油脂的量,让手工肥皂里残留一些油脂,这个方法称为超脂。经实验尝试发现,不减碱而增加油量为较好的途径。增油可以使油与碱更好的融合,有些珍贵的油,成分可以更好的保留,有些可以延长皂的寿命。特别在夏天,尽量不减碱也不要增脂,这样更有利于延长肥皂的使用期。

手工肥皂中各种天然成分的添加可以设计出具有不同护肤功能、个性十足的系列配方,但是如何在制皂过程中保存天然成分的活性?如何克服其容易腐败变质的特性?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研究。例如:蔬菜、花瓣、牛奶、酒类、巧克力、精油等可以在皂化反应完成后再加入,用花草粉替代花草,豆奶牛奶可冻成冰块后参与制皂,冰箱保存尽快使用等,如果能探索发现通过添加某种少量活性物质来改善皂体的性能,这一制皂方法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J. A. Hunt. A Short History of Soap[J]. Th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1999,263:985-989

[2] 杨卫国. 复合皂基型液体香皂技术要点和配方设计[J]. 江苏氯碱,2009,(6)16-18

[3] 王慎敏. 日用化学品[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 袁鹤吟. 油脂水解在肥皂工业中的应用 [J]. 日用化学工业,1989,(5)15-18

[5] 杨巍. 油脂皂化反应实验的改进[J]. 化学教育,2012,(2)64,67

[6] 黎志梅. 皂化反应实验趣味改进[J].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3,(3):39-40

[7] 毕艳芳. 油脂化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endprint

摘要:文章从目前常用的手工肥皂配方和制作过程中的水碱比、油脂种类和配比、加热操作等方面着手尝试,改进了反应条件,提高了手工皂的品质。同时,作者分享了自己对手工皂的评价侧重和天然添加剂引入的经验。

关键词:手工皂;方法改进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9-009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9.035

手工肥皂因其成分较天然、可降解,与合成洗涤剂和工业制皂相比,深受环保人士的喜爱。近年来,手工肥皂的制作方法受到国内外DIY爱好者的关注[1]。因为不使用高温高压,所以手工皂原料中的天然成分得以保存。另外,手工皂在制作过程中没有工业皂的盐析过程,因此含有较多的甘油和多余的天然油脂,还可通过添加各种花草药材、天然色素、精油等成分提高其对肌肤无限呵护的优秀品质,可以预见其应用前景将会愈加广阔[2]。

目前,公开的手工肥皂制作配方虽经改进,但仍然单一,制作过程入模成形慢,成熟时间长,使用过程易变质,其功能与合成洗涤用品相比也有待提高,因此具体配方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从手工肥皂配方和制作过程中的水碱比、油脂种类和配比、加热操作等方面着手尝试,以期提高手工皂的品质,提高效率。

一、制作原理

皂化反应是碱催化下的酯水解反应,尤指油脂的水解。狭义上,皂化反应仅限于油脂与氢氧化钠混合,得到高级脂肪酸的钠盐和甘油的反应[3-4]。高级脂肪酸的钠盐是肥皂的主要成分。

二、制作方法

制作手工肥皂的原材料主要为油脂、碱、蒸馏水和添加物,其中关键是确定油脂的种类、配比和碱的用量,这些直接决定了手工皂的品质。

一般步骤[5]:提前把所需要的油脂、氢氧化钠和水的质量计算出来。准备所需要的仪器和试剂。把油脂水浴恒温在40 ℃左右,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注意安全),冷却至40 ℃左右,缓慢地逐步加入油脂中,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直至两种液体完全混合成白色粘稠状(大约30 min),即已经完成皂化反应。将皂液倒入模型里,放置20天到1个月的时间等待成熟,pH值降低到8以下才能正常使用。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手工皂:(1)能彻底清除污垢(洁净力);(2)容易起泡(起泡力);(3)合适的硬度(硬度);(4)在使用中或储存时不容易变质(稳定性);(5)对肌肤温和不刺激(适肤性);(6)保持皮肤适宜的湿度(保湿力)。

1. 对加热步骤的改进

手工皂一般的制作方法是将油与碱分别加热至40 ℃左右再混合,温度要保持基本一致。经多次实验发现,做皂的时候不加热油,保持室温即可,只需加热融化如乳木果油、可可脂等熔点较高的油,和其他油混合,保持室温。碱溶于水后自然冷却到不烫手时与油混合就可以成功制皂,温度低一些也没问题。这样,搅拌的时间就会延长,但是成皂也会较细腻。

2. 对水碱比的改进

一般配方中水碱比为2.6左右[6]。经试验发现,水碱比在1.7-2.3较好。用2.5倍的水制皂,皂化反应产物的pH值约为10,需存放一个月左右才能降低到8左右;当水碱比降低到1.7-2.3的范围,pH值为8左右。此时,入模和清理等步骤也就更安全了。水的比例减少有利于反应进行可能是因为碱浓度的增加使反应速度加快,同时反应更完全稳定,也不容易产生皂粉。控制水量不少于1.7倍碱量都能成功制皂。加水量少的肥皂在外观上表现出干爽的特点,因而不会在晾皂的时因水分挥发而引起变形,会更美观一些。当然,随气候季节和地域的不同,需适当调整水碱比。

3. 对肥皂硬度的优化

当然,纯油皂的硬度只能靠晾皂得以提高,但是如纯橄榄油及茶花籽油,虽然油脂的INS值比较低,但是成皂并不软榻,可能因为密度较大,特点是泡沫并不丰富。另外,用了珍贵的油(一般不饱和度较高,INS较低,易被皮肤吸收),可以通过添加如乳木果油、少量可可脂,或者用棕榈核油代替部分椰子油、棕榈油来提高皂的硬度。

4.对“超脂”的建议

氢氧化钠用量计算方法:氢氧化钠的用量=各油脂的重量与各油脂皂化值乘积的总和。皂化值[7]的定义是皂化1克试样油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在制作手工肥皂的过程中,为了使手工肥皂更加温和,通常会适当减少一些碱的量或者增加一些油脂的量,让手工肥皂里残留一些油脂,这个方法称为超脂。经实验尝试发现,不减碱而增加油量为较好的途径。增油可以使油与碱更好的融合,有些珍贵的油,成分可以更好的保留,有些可以延长皂的寿命。特别在夏天,尽量不减碱也不要增脂,这样更有利于延长肥皂的使用期。

手工肥皂中各种天然成分的添加可以设计出具有不同护肤功能、个性十足的系列配方,但是如何在制皂过程中保存天然成分的活性?如何克服其容易腐败变质的特性?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研究。例如:蔬菜、花瓣、牛奶、酒类、巧克力、精油等可以在皂化反应完成后再加入,用花草粉替代花草,豆奶牛奶可冻成冰块后参与制皂,冰箱保存尽快使用等,如果能探索发现通过添加某种少量活性物质来改善皂体的性能,这一制皂方法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J. A. Hunt. A Short History of Soap[J]. Th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1999,263:985-989

[2] 杨卫国. 复合皂基型液体香皂技术要点和配方设计[J]. 江苏氯碱,2009,(6)16-18

[3] 王慎敏. 日用化学品[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 袁鹤吟. 油脂水解在肥皂工业中的应用 [J]. 日用化学工业,1989,(5)15-18

[5] 杨巍. 油脂皂化反应实验的改进[J]. 化学教育,2012,(2)64,67

[6] 黎志梅. 皂化反应实验趣味改进[J].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3,(3):39-40

[7] 毕艳芳. 油脂化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endprint

摘要:文章从目前常用的手工肥皂配方和制作过程中的水碱比、油脂种类和配比、加热操作等方面着手尝试,改进了反应条件,提高了手工皂的品质。同时,作者分享了自己对手工皂的评价侧重和天然添加剂引入的经验。

关键词:手工皂;方法改进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9-009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9.035

手工肥皂因其成分较天然、可降解,与合成洗涤剂和工业制皂相比,深受环保人士的喜爱。近年来,手工肥皂的制作方法受到国内外DIY爱好者的关注[1]。因为不使用高温高压,所以手工皂原料中的天然成分得以保存。另外,手工皂在制作过程中没有工业皂的盐析过程,因此含有较多的甘油和多余的天然油脂,还可通过添加各种花草药材、天然色素、精油等成分提高其对肌肤无限呵护的优秀品质,可以预见其应用前景将会愈加广阔[2]。

目前,公开的手工肥皂制作配方虽经改进,但仍然单一,制作过程入模成形慢,成熟时间长,使用过程易变质,其功能与合成洗涤用品相比也有待提高,因此具体配方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从手工肥皂配方和制作过程中的水碱比、油脂种类和配比、加热操作等方面着手尝试,以期提高手工皂的品质,提高效率。

一、制作原理

皂化反应是碱催化下的酯水解反应,尤指油脂的水解。狭义上,皂化反应仅限于油脂与氢氧化钠混合,得到高级脂肪酸的钠盐和甘油的反应[3-4]。高级脂肪酸的钠盐是肥皂的主要成分。

二、制作方法

制作手工肥皂的原材料主要为油脂、碱、蒸馏水和添加物,其中关键是确定油脂的种类、配比和碱的用量,这些直接决定了手工皂的品质。

一般步骤[5]:提前把所需要的油脂、氢氧化钠和水的质量计算出来。准备所需要的仪器和试剂。把油脂水浴恒温在40 ℃左右,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注意安全),冷却至40 ℃左右,缓慢地逐步加入油脂中,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直至两种液体完全混合成白色粘稠状(大约30 min),即已经完成皂化反应。将皂液倒入模型里,放置20天到1个月的时间等待成熟,pH值降低到8以下才能正常使用。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手工皂:(1)能彻底清除污垢(洁净力);(2)容易起泡(起泡力);(3)合适的硬度(硬度);(4)在使用中或储存时不容易变质(稳定性);(5)对肌肤温和不刺激(适肤性);(6)保持皮肤适宜的湿度(保湿力)。

1. 对加热步骤的改进

手工皂一般的制作方法是将油与碱分别加热至40 ℃左右再混合,温度要保持基本一致。经多次实验发现,做皂的时候不加热油,保持室温即可,只需加热融化如乳木果油、可可脂等熔点较高的油,和其他油混合,保持室温。碱溶于水后自然冷却到不烫手时与油混合就可以成功制皂,温度低一些也没问题。这样,搅拌的时间就会延长,但是成皂也会较细腻。

2. 对水碱比的改进

一般配方中水碱比为2.6左右[6]。经试验发现,水碱比在1.7-2.3较好。用2.5倍的水制皂,皂化反应产物的pH值约为10,需存放一个月左右才能降低到8左右;当水碱比降低到1.7-2.3的范围,pH值为8左右。此时,入模和清理等步骤也就更安全了。水的比例减少有利于反应进行可能是因为碱浓度的增加使反应速度加快,同时反应更完全稳定,也不容易产生皂粉。控制水量不少于1.7倍碱量都能成功制皂。加水量少的肥皂在外观上表现出干爽的特点,因而不会在晾皂的时因水分挥发而引起变形,会更美观一些。当然,随气候季节和地域的不同,需适当调整水碱比。

3. 对肥皂硬度的优化

当然,纯油皂的硬度只能靠晾皂得以提高,但是如纯橄榄油及茶花籽油,虽然油脂的INS值比较低,但是成皂并不软榻,可能因为密度较大,特点是泡沫并不丰富。另外,用了珍贵的油(一般不饱和度较高,INS较低,易被皮肤吸收),可以通过添加如乳木果油、少量可可脂,或者用棕榈核油代替部分椰子油、棕榈油来提高皂的硬度。

4.对“超脂”的建议

氢氧化钠用量计算方法:氢氧化钠的用量=各油脂的重量与各油脂皂化值乘积的总和。皂化值[7]的定义是皂化1克试样油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在制作手工肥皂的过程中,为了使手工肥皂更加温和,通常会适当减少一些碱的量或者增加一些油脂的量,让手工肥皂里残留一些油脂,这个方法称为超脂。经实验尝试发现,不减碱而增加油量为较好的途径。增油可以使油与碱更好的融合,有些珍贵的油,成分可以更好的保留,有些可以延长皂的寿命。特别在夏天,尽量不减碱也不要增脂,这样更有利于延长肥皂的使用期。

手工肥皂中各种天然成分的添加可以设计出具有不同护肤功能、个性十足的系列配方,但是如何在制皂过程中保存天然成分的活性?如何克服其容易腐败变质的特性?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研究。例如:蔬菜、花瓣、牛奶、酒类、巧克力、精油等可以在皂化反应完成后再加入,用花草粉替代花草,豆奶牛奶可冻成冰块后参与制皂,冰箱保存尽快使用等,如果能探索发现通过添加某种少量活性物质来改善皂体的性能,这一制皂方法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J. A. Hunt. A Short History of Soap[J]. Th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1999,263:985-989

[2] 杨卫国. 复合皂基型液体香皂技术要点和配方设计[J]. 江苏氯碱,2009,(6)16-18

[3] 王慎敏. 日用化学品[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 袁鹤吟. 油脂水解在肥皂工业中的应用 [J]. 日用化学工业,1989,(5)15-18

[5] 杨巍. 油脂皂化反应实验的改进[J]. 化学教育,2012,(2)64,67

[6] 黎志梅. 皂化反应实验趣味改进[J].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3,(3):39-40

[7] 毕艳芳. 油脂化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肥皂油脂配方
春天的配方
肥皂
北京烤鸭,香飘世界
东北丰新型产品配方
油脂树
“史上最严新规”终结奶粉任性
肥皂吊牌
幸福配方
“酯和油脂”的重要知识点
“糖类 油脂 蛋白质”知识大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