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与中学历史教学

2014-09-26 00:50宣龙安
南北桥 2014年8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考古学教师

宣龙安

【摘 要】笔者作为一名历史师范生,因此以在《考古学通论》课程得到的体会为基础,从自身职业角度出发,试着探讨如何发挥考古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有作用。

【关键词】中学历史 考古学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8.033

一、涉及概念

“考古学是通过对实物资料的调查、发觉、研究来探讨人类社会历史规律的科学,是历史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遗物和遗迹为基础的人类文化遗存是考古学研究的两大实物资料,但是考古学研究范围不仅限于物质文化,还包括美术观念、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精神文化。纵然,考古学有许多研究对象和内容、考古调查方法,还有丰富的考古学史和考古学分支,但是本文主要针对的是考古发现的重大成果和简单的考古学方法。

中学历史教学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进行的适应中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其所涉及的内容是人类社会过去时光中的事物和事件的过程。“21世纪的中学历史课程应当以发展学生用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了解过去、理解现在,懂得社会、认识自己为宗旨,以落实这一宗旨的具体能力目标、思维品质为核心。以时代要求和中学生需要的文明史为内容,在辅之以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主体性学习方式。只有这样,中学历史教学才可能在基础教育中具有内在的魅力,取得应有的效果。”[2]历史课程,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在教学过程特别是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注重体现出人文情感,透露出人文关怀,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考古学对于中学历史教学的独特作用

考古学讲究证据,试图通过考古发掘以建立和历史时期的联系,展开和古人的对话,进行一次真正的“穿越”之旅。通过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是验证传世文献层累而来的历史是否真实的重要材料,从而让今人认识到相对更加真实的历史事实。王国维所倡导的“二重证据法”,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对中学生而言,我觉得也是一种在历史新课程改革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中学历史教学,不仅仅要教给学生多数意义上只是针对考试目的“历史知识”,激发、保护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历史思维的培养,是历史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历史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将考古学方面的知识和考古领域的成果自然而灵活地融入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是一种培养学生历史“证据意识”的有效途径。把考古发掘的成果和历史教学的内容巧进行妙契合,让学生在了解中学教材平面化、文字化、纸质化的历史后,接触和认识古人生活中的遗迹遗物,和古人“神交”,神入历史,以一种情景化立体化的方式去学习历史。如此,为学生打造一次次奇妙的学习旅程,而不是一节节灌输一些所谓重点考点的条目框架的无聊而空洞、干涩而乏味的备考课,这将极大地激发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保护其对探索性学习历史的冲动与积极性。带给学生启发、感受和思考,这是作为人文性学科的中学历史课程的重大使命和新的要求。

具体而言之,考古学研究的成果一般涉及城市(方国)遗址、墓葬、建筑、器物、农业、手工业、商业甚至宗教等方面,相应时代的一系列考古发现,通过连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历史的复原图。中学历史教学就是需要这样的一幅幅图来再现历史场景,使学生神入历史时代、历史条件去认识历史中的人和事,显得生气十足。下面仅就墓葬和器物方面对中学历史教学的作用来说。

关于生和死的问题,哲学里称之为人生的终极关怀。死亡,对每一下中学生来说都是一个神秘的,他们都知道生活,却不了解死亡,更不谈死亡文化。墓葬发掘在考古发现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每一个墓葬都有一个故事,都反映一个历史时期,如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和长沙马王堆汉墓。从墓葬的形制规模、方位、陪葬品、棺椁形式,墓主尸骨等分析下来,也是可以找到和历史教科书相应的知识的,既能使学生真切了解所处时期的社会状况和当时的死亡文化。历史可以是宏大的,也可以微观的,而且也许小切口的历史会更符合中学生的胃口。

从考古出土的器物来说,包括陶器、瓷器、青铜器、铁器、漆器等,规格各式,款式繁多。它们从手工艺水平的角度折射所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的劳动智慧。但是,若没有些考古所需的器物形态学知识,一般教师也只是泛泛而言,不得要领,学生也是随着老师的不甚了了而无法真正消化某个器物反映的历史信息。如中学教师常举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的神树等,就需要教师具体说明白其造型特点、铸造技术及难度、反映的历史背景等一些使学生真正能够认识和理解那段历史的东西,而不是用一些很空、大、全的赞美语句试图去引起学生的爱历史爱文化的感情共鸣。很显然,这无疑是要失败的。“考古学则通过科学的地层记录和器物分析能透物见人最终走近历史的真实”[3]。21世纪的中学生,处在更加自由开放的信息时代,其对知识不再是“如饥似渴”,而是还要讲究知识 “吃得健康”,特别是人文学科更要求贴近生活,真实朴素而且稍带些趣味。中学历史教师若没有考古学的知识,不懂得和历史课堂教学契合起来是难以做到的。

三、准教师们如何努力

作为历史学科的师范生,真正走上讲坛的时候将是自己最光荣的时刻,而要想拥有这真正荣光,准教师们台下之努力必不可少。首先, “思想层面上应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古代史与考古学之间关系的认识”[3]考古学和历史学联系紧密,历史师范生在大学学习中在专业的学习过程中须注意将二者结合起来,加深研究,夯实基础。关注和学习最新考古成果,并且内化吸收其营养。其次,认真学习专业选修课《考古学通论》。通过课程学习既能了解考古学的宏观知识,又能对反映不同时代的考古研究成果的有所了解,让考古学成果和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产生巧妙的联系。高水平的历史教师的素质就在这里很大程度体现出来。第三,注重实践,勤学多练。讲台谁能空闲谈,平时需要下功夫。在师范生练习讲课和实习中,试着将平日考古学知识之积累融进课堂教学中去。当然,无学习者,便无长进,无知识,徒有技能者如何上课?

但是古语说:“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我辈实在可以之为勉啊!

参考文献

[1]段小强.什斗城.考古学通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3.

[2]聂幼犁.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9.

[3]邹芙都.加大考古学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力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7.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考古学教师
“何以广州”的考古学观察
最美教师
认知与传承:东西方考古学理论差异比较——以新考古学为例
辽代圹墓的考古学初步观察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