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学生素质培养

2014-09-26 01:15李建波
职业·下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学生素质物理教学培养

李建波

摘 要:本文探讨了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让学生的知识、智力、技能得到协调发展。物理老师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发掘学生的一切潜能,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素养。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生素质 培养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生的知识、智力、技能的全面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促进,是未来社会对当今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通过课堂教学,充公发掘学生的潜能,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教会学生掌握物理课堂学习规律

物理学科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不同于其他学科。其特点主要有概念准确、公式灵活、原理逻辑性强等。针对这一点,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首先使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规律,教会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方法,这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学习成绩的一条良好途径。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是对一些常识性问题的概括。例如,速度是指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学生对这些基本概念加深理解。又如参照物是指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为对照的物体,教师可让学生以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为例,说明所选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同。若选路旁的树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若选汽车司机为参照物,则汽车是静止的。由此让学生对参照物的概念加深理解。

物理学中的基本公式是从大量实践中总结得出的规律(如浮力计算公式)。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掌握公式内涵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公式的来源或推导过程,并会灵活地对公式进行变形应用。如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phs,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是“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成正比”,还要使学生明白将公式变形后可用来求液体某处的深度或某种液体的密度。

基本理论在物理学基础知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从大量的实验和实践中推导得来的,能用来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指导有关的实践活动。如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液体越深,液体产生的压强就越大,因此在筑坝时应注意上窄下宽。教师应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生活实践,用所学的原理去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指导生活中的实践活动,以此促进他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提升学习效果。

二、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和实验的意识

物理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物理教学离不开观察和实验,同时物理实验也是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原理的重要手段,物理现象是证实物理规律和原理的重要依据。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进行各种物理实验,不仅能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更能让他们经历物理实验的奇妙过程。如在光谱分析实验中,三棱镜可将太阳光分散成七色光。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奇妙的现象,进行有趣的课堂实验,既能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有效地提高积极性,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三、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大批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学校必须及时转变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学生时代的课堂启发。牛顿的“苹果落地是因为重力”、爱因斯坦“光速如飞”论等一些思想火花的产生,都离不开基础的物理课堂知识。在物理课上,教师先举出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现象背后的知识和基本规律。如,学生通过实验“小车在三种不同平面的滑行现象”,很容易推导出牛顿的第一定律。这种教学方法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也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相反,传统的演绎式教学往往给学生增加负担,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物理教学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过程。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为了使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协调发展,教师必须在努力钻研教学规律的同时,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作者单位:南阳市宛西中等专业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素质物理教学培养
对初中作文写作评价的思考与创新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