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出去”问题与对策

2014-09-26 03:49陈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

陈平

摘要:文章从学科、学校、获奖者教育背景和年龄分布等四个维度,对第四届至第六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国际成果申报、获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反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各学科国际化程度,把握承担“走出去”任务的主要力量和特点。以此揭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引导,设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外文成果奖,分学科分层次稳步推进“走出去”步伐等有效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出去”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出去”

中图分类号:G40-0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14)04010707

2011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实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根据两办意见精神,教育部、财政部出台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 年)》,“繁荣计划”把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作为其中一项主要任务。教育部进而出台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全面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工作。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的国际发表和出版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重要路径,也是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有效手段。

“十一五”期间,高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不断增大,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学术规则的专家学者已经具备进行国际学术对话的能力。如图1所示,高校教师国际刊物论文发表数量逐年增加,且有增速加快的趋势。这说明中国高校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科学研究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对话能力有了显著增强。尽管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刊物论文发表数量不断增加,但与论文总体数量相比较仍然很低。如图2所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刊物论文发表数量占论文总发表数量的比重不足2.5%,与实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战略目标相比仍有巨大差距。

自1995始,教育部设立“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该奖项每三年评选一次,迄今已成功评选了六届,共有3 320项优秀成果获奖。“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作为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高级别政府奖项,对学科建设、平台建设、学校科研实力的提升以及获奖者本人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校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极高的公信力,具有明显的导向性。随着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一批高质量的国际成果逐步涌现,在奖项申报和获奖中也得到逐步体现。

从无到有,虽然增长迅速,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发表成果申报数量一直偏低,平均每届申报数量占总申报数量不足3%。整体获奖规模依然偏小,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战略目标要求相去甚远。为此,笔者拟对第四届至第六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发表成果申报、获奖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科、学校、获奖者教育背景和年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反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国际成果申报、获奖的现状,并以此揭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出去”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进一步“走出去”的对策建议。endprint

摘要:文章从学科、学校、获奖者教育背景和年龄分布等四个维度,对第四届至第六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国际成果申报、获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反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各学科国际化程度,把握承担“走出去”任务的主要力量和特点。以此揭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引导,设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外文成果奖,分学科分层次稳步推进“走出去”步伐等有效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出去”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出去”

中图分类号:G40-0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14)04010707

2011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实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根据两办意见精神,教育部、财政部出台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 年)》,“繁荣计划”把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作为其中一项主要任务。教育部进而出台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全面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工作。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的国际发表和出版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重要路径,也是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有效手段。

“十一五”期间,高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不断增大,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学术规则的专家学者已经具备进行国际学术对话的能力。如图1所示,高校教师国际刊物论文发表数量逐年增加,且有增速加快的趋势。这说明中国高校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科学研究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对话能力有了显著增强。尽管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刊物论文发表数量不断增加,但与论文总体数量相比较仍然很低。如图2所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刊物论文发表数量占论文总发表数量的比重不足2.5%,与实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战略目标相比仍有巨大差距。

自1995始,教育部设立“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该奖项每三年评选一次,迄今已成功评选了六届,共有3 320项优秀成果获奖。“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作为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高级别政府奖项,对学科建设、平台建设、学校科研实力的提升以及获奖者本人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校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极高的公信力,具有明显的导向性。随着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一批高质量的国际成果逐步涌现,在奖项申报和获奖中也得到逐步体现。

从无到有,虽然增长迅速,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发表成果申报数量一直偏低,平均每届申报数量占总申报数量不足3%。整体获奖规模依然偏小,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战略目标要求相去甚远。为此,笔者拟对第四届至第六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发表成果申报、获奖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科、学校、获奖者教育背景和年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反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国际成果申报、获奖的现状,并以此揭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出去”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进一步“走出去”的对策建议。endprint

摘要:文章从学科、学校、获奖者教育背景和年龄分布等四个维度,对第四届至第六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国际成果申报、获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反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各学科国际化程度,把握承担“走出去”任务的主要力量和特点。以此揭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引导,设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外文成果奖,分学科分层次稳步推进“走出去”步伐等有效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出去”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出去”

中图分类号:G40-0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14)04010707

2011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实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根据两办意见精神,教育部、财政部出台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 年)》,“繁荣计划”把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作为其中一项主要任务。教育部进而出台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全面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工作。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的国际发表和出版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重要路径,也是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有效手段。

“十一五”期间,高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不断增大,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学术规则的专家学者已经具备进行国际学术对话的能力。如图1所示,高校教师国际刊物论文发表数量逐年增加,且有增速加快的趋势。这说明中国高校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科学研究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对话能力有了显著增强。尽管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刊物论文发表数量不断增加,但与论文总体数量相比较仍然很低。如图2所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刊物论文发表数量占论文总发表数量的比重不足2.5%,与实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战略目标相比仍有巨大差距。

自1995始,教育部设立“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该奖项每三年评选一次,迄今已成功评选了六届,共有3 320项优秀成果获奖。“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作为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高级别政府奖项,对学科建设、平台建设、学校科研实力的提升以及获奖者本人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校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极高的公信力,具有明显的导向性。随着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一批高质量的国际成果逐步涌现,在奖项申报和获奖中也得到逐步体现。

从无到有,虽然增长迅速,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发表成果申报数量一直偏低,平均每届申报数量占总申报数量不足3%。整体获奖规模依然偏小,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战略目标要求相去甚远。为此,笔者拟对第四届至第六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发表成果申报、获奖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科、学校、获奖者教育背景和年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反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国际成果申报、获奖的现状,并以此揭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出去”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进一步“走出去”的对策建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