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博
摘 要:历史证明民族的稳定才能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一直备受关注,如何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值得探讨问题,本文以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分析并总结了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为健全学生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少数民族学生健康发展提供了相应办法。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高职院校;管理工作
高职教育是国民高等教育组成的一部分,在高职类院校中有部分学生来自于经济、科技等方面都不太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值得思考,对于他们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应探讨。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符合中国特色社会的人才。如何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教育和管理,目前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照搬,这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提出了一个新问题。
1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现实状况
以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目前在校少数名族学生主要包括藏族、羌族、彝族、苗族等来自四川省各地市的学生。这些少数民族学生,是高校中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由于从小接受的文化教育不同,在生活习惯、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与汉族学生差别较大,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普遍存在着问题。
1政治思想方面。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意识,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但有时个别学生难以与周围同学融洽相处。自尊和自信是维护一个民族发展的不可缺少的要素,民族自尊意识越强,越证明了对于自己民族的热爱。但是,过多的民族自尊感的表现,也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第一由于少数民族学生人数较低,不免有小组织、小团体的思想,认为少数民族地区来的学生更容易沟通,久而久之便会形成非组织团体,有很强的小帮派意识。第二少数民族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大部分处于中低等收入群体,学费和生活费用的开支就已经占了家庭收入的很大比重,因此就与经济收入较好的汉族学生相比,不免会产生自卑情绪。第三少数民族学生经常会产生孤独之感,原因在于他们的民族习惯、宗教信仰和一些对事情的理解不同于汉族学生。思想上的不一致,造成了沟通上的屏障,喜忧无人分享,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孤独之感。
2文化素质方面。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刻苦努力,但是基础较薄弱,易产生厌学情绪。许多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较低,入学后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与之前的相比,会有很大程度上的差异,因此适应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虽然他们他们也想尽快的掌握并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但是对于个别科目仍是难于驾驭。例如,有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开设英语课程都是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课程也只涉及到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至于听力、写作和口语等方面的教学少之又少,因此只是三年的基本知识学习很难满足学生日后的长期英语学习,到了高职院校后,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问题就出现了,尽管他们很认真的记笔记,每天按要求背单词,认真完成课后作业,然而在课上还是不敢发言,学习成绩也没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长此以往学习动机就会逐渐减弱,学习兴趣大大降低,缺乏学习的内驱动力,更缺乏善于思考、善于钻研的学习习惯,自然而然产生了厌学情绪。
3 实践能力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动性,但就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能力还有距离。作为师范专业类的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要返回家乡,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真正的实践教学正式拉开帷幕,在他们学习阶段的能力培养不容忽视。因此在要特别注重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强调学生必须牢固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更要强调他们还要具备创新能力, 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要着重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掌握并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学校还要安排更多的时间让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多地参加实践活动, “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并结合“厂校一体”的办学模式,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4 心理素质方面。具有热情好客、坦诚直率的性格,但做事容易冲动,思想波动大。我国的少数民族各具特色,能歌善舞,正是这种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造就出少数民族学生为人处事热情开朗、真诚坦率的好爽性格,但是由于他们的性格粗犷、豪放在处理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是接受批评时,很难冷静下来分析问题,往往采用冲动粗暴对待的解决方式。不少少数名族学生喜欢聚会,聚会时大家畅快的聊天、畅快的喝酒。酒后三巡就会把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通通道出,一旦遇到话不投机是变回产生矛盾,甚至冲突,有之则大打出手,事后虽然都表示悔过,但是发生的事情很难挽回,学校也会采取相应规定进行处罚。久而久之,心里上不免产生悔恨、怨恨的情绪。
2 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建议
根据以上总结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为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办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对待学生一视同仁, 避免偏颇性。因为少数民族学生有着这样和那样的情绪变化和对待问题的不同看法,教师应该更加细致的做工作,让少数民族学生感到自己是集体的一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与其他汉族学生没有差别,在处理问题时,始终保持着同等对待,不分薄厚的处事态度,无远近歧视、无民族歧视、更无好坏歧视就事论事,这样才会相互信任、有效沟通。
2 落实资助工作,帮扶生活困难。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为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状况收入较低的学生应该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及政策针对具体实例,做好贫困认定、勤工俭学等帮扶活动。切实可行的,解决生活中的部分经济压力,减少思想上的负担,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经济支持,使其能安心的投入到学习生活当中,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为今后自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平台。
3 注重感情投入,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常言道:“无情未必真教育,有情方为教育人”在教育过程中的感情投入是必不可少的,适当的情感沟通是师生之间关系的润滑剂,会让彼此间加深了解,也可以避免一些危机事件的发生。与学生定期的聊天、唠家常、走访寝室、开展除学习外的一些活动都是与他们沟通的好机会,彼此增进了解、加深印象,自然而然的就会形成一种相知相熟的感情认知。少数民族学生从内心是渴望与老师沟通,也希望得到老师认可,附有人情味的思想感化方法是少数民族学生乐于接受的。
4 提高综合素质,加强能力培养。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应该并驾齐驱、同步发展,除此之外应该提高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能歌善舞是少数民族学生的共同特征,使有特长的同学可以在学校的文娱活动中展示自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加强心理素质。特别是对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有意识的培养其成为学生干部,加入到学生管理的工作中去,为他们提供更多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和平台,推选成为共产党员,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能力,而且对于促进祖国统一,维护和谐发展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3 结束语
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涉及到祖国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等重大问题。对于教师而言,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思想,细心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所在,耐心解决学生的遇到的困难,做到敞开心扉的交流和沟通,只有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才会为有序的教学、和谐的校园带来良好的学习气氛。进而确保少数民族学生的健康成长、思想进步,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锦厘, 张昱.少数民族大学生素质教育[C].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5.
[2]黄羽新. 立足学生实际,加强教学管理和改革[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2004 , (2) :110 - 114.
[3]王耀清,赵文福. 浅析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及管理[J].工作研究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