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目标定位不明确、教育内容不系统、教学形式单一和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明确目标定位,完善内容体系,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师素质方面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教育;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教育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推进高校就业工作,促进大学生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途径做了深入思考,并提出建议,为今后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就业教育实效性提供依据。
1 大学生就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就业教育目标定位不明确
当前部分高校认为就业教育是指在大学生临近毕业进入社会职场之际,以实现就业为目标,通过对毕业生实行一定的教育和指导,使毕业生掌握政府的就业政策法规,具备丰富的求职知识和较强的求职技能,顺利进入社会各个职业领域且能胜任岗位工作的教育环节。就业教育通常是由高校的就业工作部门和院系负责就业工作的人员在临近毕业之际,对应届毕业生解读政府的就业政策法规、传授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求职知识和技能,帮助大学生找到就业工作岗位,完成学校就业工作任务的“即时教育”。
就业教育应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为主,而不应以向他们解读就业政策、传授就业知识和技能为主。但部分高校目前的就业教育存在定位不明的问题,教学目标上以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以向大学生传授就业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大学生法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就业力的提高。
1.2 就业教育内容不系统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对就业教育有一定的重视,通过开设就业教育相关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但因我国还没有一套权威性的大学生就业教育教材,也尚未建立起科学、规范、完整的大学生就业教育理论体系,就业教育缺少统一的理论指导,存在极大的随意性和自发性,表现在就业教育内容上,就是不全面,不系统。就业教育仅仅包含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法规、求职方法与技巧等方面的内容,而缺少择业观和职业观教育、从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方面的内容(1)。这种片面的、不系统的就业教育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
1.3 就业教育形式单一
由于部分高校还未充分认识到就业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就业教育不及公共课和专业课重要,未将其纳入学校的必修课程教学,就业教育通常是在大二大三学生中通过开设短期任意选修课程的形式进行,或者是在临近毕业之际,通过对一个年级的应届毕业学生开展专题讲座或者召开会议的形式举行。这种短期的大班的传授式的就业教育教学方式,不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往往是浅尝辄止,不能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往往是泛泛而谈,不利于学生就业力的培养和提高。这种教育方式缺乏师生之间必要的互动,加之教学的内容空泛,不能引起大学生的兴趣,难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素养。由于受课时和专业知识的限制,就业教育不能延伸到课外,不能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1.4 就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自身的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业教育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涉及领域比较广泛的系统性工作,它集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等特色于一体,要求教育者及相关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有关的政策,而且应当具备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以及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并且具有定的实践经验。(2)就业教育的这个特征要求从事就业教育的教育者及其相关人员必须要符合一定的资质或条件。但是,我国高校缺乏专门从事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和组织机构,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基本是临时安排辅导人员或者是其他行政管理人员。但这部分教师就业知识较贫乏,理论基础较薄弱,实践经验不足,其教学效果直接受到影响。
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教育途径的思考
2.1 明确就业教育的目标定位
高校就业教育的目标是,在学生的整个大学求学生涯中通过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就业观、围绕核心能力进行拓展与训练、促进学生职业成熟三个层面提高大学生就业力,培养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学生个体(3)。一是通过积极的就业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辅导和塑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工作观、职业观等观念,培养优良的就业素质。二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活动与训练,将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等活动相结合,开发、拓展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就业力的核心能力。三是就业教育应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大学生的职业成熟。
2.2 完善就业教育的内容体系
就业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为此就业教育需要拟定科学的培养计划,设置相应的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内容丰富而细致的系统教育。
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特点,制定就业教育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制一套包含大学生的就业观、就业能力、职业发展等内容的权威性的就业教育教材,建立起科学、规范、完整的大学生就业教育理论体系,为高校开展就业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各高校应该根据高校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特点增加适当内容,以公共课的形式开设就业教育课程,从大一到大四(或大三)循序渐进的开展就业教育活动。
2.3 丰富就业教育的形式
就业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进行就业教育所采取的形式应丰富多样,才能确保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主要途径,可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但这种以灌输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理论性的内容偏多,案例式、互动式、体验式的教育方式较少,必须辅之以案例分析、专题讨论、教学参观、基地实习、模拟招聘等教学方式方可取得较好效果。案例分析也是就业教育的一种效果极佳的教学形式,它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吸引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尽快理解所学理论知识。专题讨论是一种由学生围绕讨论题目收集整理资料、分组讨论发言,教师讲评的教学方式,它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和教育。教学参观是根据专业特点,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公司等实地观摩学习,由一线管理人员为学生具体讲授岗位特点、操作流程、工作职责等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基地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模拟招聘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应聘过程,获得求职择业的感性体验,积累应聘经验,以达到提高学生就业应聘实战能力的目的。
2.4 提高就业教育师资素质
高素质的师资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高校应要按照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高标准要求,不断提高就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4)。例如:要求就业教育工作人员选修必要的有关课程,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选派就业工作人员参加校内外与就业教育相关的各级各类培训班学习进修,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就业教育的水平。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就业工作人员到就业教育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高校去学习取经,丰富和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从而能较好地开展就业教育工作。同时组建由学校就业工作部门,院系就业工作专干和校内的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专家构成的就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一批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
参考文献
[1]、[2]李会欣.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基本特点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2005,(4).
[3]黄晓岩.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9-10).
[4]王晓莉.论大学生全程就业教育体系的构建[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6,(57).
作者简介
唐幸福(1975-),男,汉,四川蓬溪人,硕士研究生,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