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摹声”类诗文教学体会

2014-09-25 23:48高云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4年9期
关键词:琵琶曲琵琶行曲调

高云

我们每天总能听到很多种声音,风吹雨落、虫吟鸟鸣,这是天籁之音;交谈争吵、机器轰响、琴筝和鸣,人类的活动也在不断地制造声音。不论是自然之声,还是人类之音,能让人愉悦、引人悲欢的都会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高明的作家善于在自己的诗文中描摹声音,使读者见其文而闻其音,闻其音而入其境,入其境而知其情。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等经典诗句都有这样的艺术效果。

这样的诗句很容易把我们带入诗境,进而与诗中人物悲戚与共。

为什么作家能这样轻易地把我们带入诗境?除了勤于观察,善于感悟,在具体表达的时候,当然也离不开比喻、夸张、烘托、渲染等技法的使用。

作者在创作这些诗句的时候是煞费苦心的,我们在给学生教授这类诗文的时候也往往是再三斟酌、颇感为难的。高中阶段以文摹声的经典诗文有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在教授这两首诗的时候,我都把如何以文摹声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下面是我在教学《琵琶行》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投其所好,以音入境

人们总是喜欢音乐的,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尤其如此。在课堂上能听到音乐总能让他们兴奋不已。

在上《琵琶行》这一课的时候,我先从“知音”的故事导入,然后播放几段用不同乐器演奏的表达不同情感的音乐让学生去听、去感悟,到乐曲中去觅知音。结果这种“投其所好”的方法把学生学习的情绪一下就调动起来了,而且稍做引导他们就能领悟到“曲”与“情”之间的关系,即曲为心声。

二、把握曲调变化过程

进入正文教学时,我选用了有琵琶曲的配乐朗诵,听朗诵前让学生注意琵琶曲与朗诵内容间的关系。听完配乐朗诵后,让学生反复吟咏诗歌中以文摹声部分,然后分小组讨论乐曲的变化过程。最后明确:从“转轴拨弦三两声”的校音开始到“说尽心中无限事”,其音是低沉抑郁的;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到“大珠小珠落玉盘”,其音是急促粗重与轻缓细柔相掺杂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是过渡,由流畅婉转而冷涩沉重;“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曲调渐趋低沉而终至于停顿;“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是在无声中不断积淀幽愁怨恨的情绪,是在为情感的爆发蓄势;“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乐曲突转为高亢,到最高处戛然而止,而后余音袅袅,整条江、整个天地都受到乐曲的感染而沉浸于其中。

三、以“线”传情

学生大致把握了曲调变化过程之后,我又让他们在纸上用几段不同的曲线来表现这一变化过程,画完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每组推选出较好的一位把自己对乐曲的理解用线条在黑板上画出来并做讲解。只要言之有理,能表达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就给予肯定,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更加充分地调动起来,对文本的研究也渐趋深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始终是高昂的,讨论非常热烈,上黑板画图、讲解也特别踊跃,充分表达了自己对乐曲的理解。有不少学生已经能将这部分内容对照自己做的曲线图背诵下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曲为心声

对乐曲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后,教学重点自然要转向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上,曲为心声,我开始引导学生思考音乐曲调和琵琶女人生经历之间的关系。

经过短暂的讨论,学生马上知道了乐曲的变化和琵琶女人生经历的变化大致是吻合的,琵琶女正是在借琵琶曲来诉说自己的人生经历,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喜怒悲欢。

如在乐曲清脆婉转、如珠落玉盘、如莺歌花间时,她一定是沉浸在少小时的欢乐往事中;当“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时,她一定是想到自己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之时;当乐曲突然迸发,转入高亢激昂时,她内心的愤懑达到顶点,应是想到自己不幸的婚姻,孤寂凄凉的人生处境。

五、把握主旨

那么座中谁听懂了她的心情、谁是她的知音呢?依据又何在?这一问题自然把学生引入了对本诗主旨的理解,让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把握音乐描写的作用。对这首长诗来说,没有前边精彩的音乐描写就没有后边琵琶女的自叙身世,就引不出白居易对自己迁谪经历的感伤,就不会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样的锦心名句,也就不会有这首千古流传的佳篇了。

这样以音入课、环环相扣、层层析来、渐入高潮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探究意识,小组的合作学习有效度、深度,由浅入深的教学安排又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所以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对一线老师来说,一定要做课堂教学的有心人,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这样总能找到一种同类型文本最适合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展现、辨析中有更多的收获。

(作者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琵琶曲琵琶行曲调
多元文化视阈下陕西风格琵琶曲的创作与发展
琵琶曲《天鹅》及其演奏技术研究
Wake up, Bunny
浅析《琵琶行》的音乐美
布谷鸟
眉户《百戏图》《曲调名》考论
从琵琶曲《思春》到粤乐《悲秋》的乐调考证与传播变化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比较分析
点线诗意虚实智慧
——析罗永晖琵琶曲《千章扫》兼谈当代琵琶创作
吴绪经水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