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锋
摘 要:文章以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建筑工程系建筑类的专业建设与实践为例,从优化课程设置、抓好“两证”培养、开展一体化教学、深入教学硬软件建设、强化工学交替的实训基地、改革技能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技工院校土建类专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开辟道路。
关键词:技工院校;土建类专业;专业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房地产业、建筑业得到了空前发展。社会不仅需要各级类高等院校培养懂技术的土建业管理人才,更迫切需要技工院校输送懂管理的一线高技能人才。与此同时,就生源本身来看,每年的高考大军中,均有一批达不到全国高等院校统招线,但由于有建筑行业的家庭背景又热衷于土建行业的夹缝生源走进了技工院校的大门。
如何承担好社会的重托,夯实好学生的发展基础,又克服掉生源素质偏低、软硬件教学实力不足的弊端,将毕业生送上好的发展平台,是技工院校深入思考的课题。
六年来,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建筑工程系注重专业建设,不但摆脱了生源压力,稳定和壮大了办学规模,而且形成了良性循环的专业发展,笔者结合这个鲜活实例,从理念树立、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培养、校企合作及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介绍技工院校土建类专业探索与实践的可借鉴情况。
一、树立为地方建设服务、随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设置专业学科的理念
技工院校多为地方院校,与重点院校的差别就在于地方性,地方院校的隶属关系、办学目标、层次、规格以及生源质量、毕业生去向等决定了办学低重心的特征。地方需要的建设人才是全方位的,不仅建筑科研院所、建筑企业需要建筑人才,一些机关、学校及基层企事业单位也需要不同层次的建筑人才,因此,地方技工院校的建筑类专业的发展空间很大,依托地方、服务地方、全方位为地方建设服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同时,技工院校建筑类专业学科设置,必须顺应经济结构的调整需求。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建筑业的国际化将成为必然趋势。及时调整和压缩与社会发展脱节的专业,增加相关新专业,开设关于建筑领域内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的综合课程,逐步形成与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建筑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是地方技工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以就业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职业技能教育的优势就是学生就业与发展的优势,选择和引入教育教学资源,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建筑工程系在不断深入社会调研,密切与兄弟院校交流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开发一体化校本教材,实现课程之间的合理整合,促进知识之间、知识和技能之间的沟通。
例如,在教授建筑平面图绘制课程时,同时渗透建筑识图、建筑测量、建筑制图、建筑CAD等课程内容,把分散的知识点综合起来,通过一体化教学手段,综合应用于行业工作的实际情景中,既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又便于实现不同层次教学阶段的课程衔接。加上同步完善的职业能力考核模式,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有机融合,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新体系,为技能人才培养搭建平台。
三、以潜能为目标,抓好学历与执业资格师培养,提供以硬件为前提的发展条件
建筑类企业最看重工程技术人员的两个方面:一是实际动手能力,二是是否获得某执业资格师证书。前者是看能不能直接为企业做事,后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质等级。潜在因素是大多资质证书的获得,不仅必须具备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为扎实的实践能力,而且要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层次条件。而技工院校毕业生一般将获得中技(或同等)学历,和部分所修专业的初级技能等级证书,这远远不能满足建筑类专业学生的发展需要。
为此,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建筑工程系一方面根据具体专业不同,开展与对口专业高等院校的合作办学,统一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成人高考,使学生在读书期间,同步解决高一级学历需求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专业教研室专人负责,携手省市级相关部门,给学生提供执业资格取证的一条龙服务,使学生获得技工院校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的同时,获得国家造价员、施工员、资料员、测量员、质检员等中、高级关键岗位证书,彻底实现了技工院校土建类毕业生同样具有高等院校毕业生硬性发展的梦想。
四、以专兼职教师为抓手,制定培养和吸引人才政策,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是教育教学水平的根本保障。技工院校建筑类师资队伍多存在工程实践能力不强、具有执业资格师数量太少、新老结构不合理、专业理论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失调、外聘教师不稳定等诸多不足,特别是新设专业教师紧缺,行家和专业带头人贫乏。
针对薄弱点,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采取了如下措施:
(1)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大了从企业一线引进人才的力度,吸引了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来校工作,并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使其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
(2)建立教师实践管理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及缺乏实战经验的老教师,利用寒暑假下企业锻炼,甚至分批次整学期、整学年到相应的单位顶岗锻炼。例如,担任“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师,到建筑施工单位工地,从平整场地开始,通过参与工程施工,逐步掌握施工现场的各种施工技术;讲授“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的教师,到造价咨询公司或建筑公司的预算科室岗位,从事具体工程的预决算工作。
(3)制订执业资格师考试激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执业资格师考试,并鼓励他们到企业中去兼职,承担企业中的工程任务。这样,专业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与管理服务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并且学校能以此为契机,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搭设坚实的平台。
(4)校企共建兼职教师资源库。技工院校可通过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采取校企共建兼职教师资源库的聘任方式:一方面,合作企业根据教学任务,统一安排资深技术人员来校授课,并与学校专业教师组成课程研讨委员会,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的研讨工作,带动专职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一方面,技工院校对企业兼职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培训,为企业员工开展理论技能培训,免费安置实习生为企业一线资料员等项目服务,及毕业生优先输送的权利。校企双方将之间的合作情况纳入考核范畴,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互利互惠,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endprint
五、以技能为重心,优化校内外实习环境,加强工学交替的生产性实训锻炼
相对于高等院校而言,精湛的专业技能更是职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技工院校建筑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校内外实训课程占有半壁江山,加强校内外实训环境建设不可忽视。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建筑工程系,在近五年的时间里,完善或建成校内实训室、建筑结构室、建筑测量室、建筑安装与调试室等一体化教学环境。校内授课过程中,选定一套标准的施工图,进行识图放样、图纸会审、确定工程造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主要分部分项工程进行现场技术和安全交底、施工质量验收和技术资料收集,使学生完整体会到主要岗位的实际情景,亲身感受从接受施工任务到工程竣工的全过程,真正做到与实际岗位的零距离接触。
利用校内资源优势的同时,吸引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一系多公司”。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建筑工程系的建筑装饰专业与北京城市人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建立“阳光工作室”,企业把该专业学生作为自己的人才储备库和潜在客户目标群,承接校内外装饰设计与施工业务;建筑施工与预算专业,与北京广联达软件公司、江苏中正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三家协约,广联达软件公司免费提供培训指导教师和价值十余万元的预算软件,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建筑工程系教师给江苏中正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提供资质证件,并双方承担“建筑工程定额预算”课程教学和实习指导任务的同时,承接校内外施工预算工程,三方研讨完善软件方案和人才培养体系。这些措施使得专业教师与学生能够在“系部公司”内实现真题演练,完成了多项实际工程的设计、预算任务,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更有30名毕业生已到北京城市人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任职,100%的预算专业学生获得广联达软件的应用能力,工程施工业务利润按比例分成,校企合作无疑是互利共赢的成功典范。
六、以考试为手段,改革技能考核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
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多为试卷命题、课题操作等一次性定乾坤形式,这种形式对于衡量建筑类专业学生的能力水平多有不公。在教学管理上,应该实行以就业为导向的弹性学制及学分制模式,课程考核与技能等级鉴定相结合,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工作实践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着重强调职业技能。同时要根据职业资格标准,将考证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模块学习结束之后,通过考证形式进行确认评价,使教学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高地,要始终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以企业生产和服务一线需要为导向,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突出实际操作技能训练。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建筑工程系自2006年重组以来,在学院及各界领导的关怀下,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累计已为施工企业培养建筑类技能人才3000多人,五大员考试一次通过率达 80%,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明显提高,为徐州及周边地区土建技能人才建设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推动了技工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
张先宗,贺 鹏,刘 欣.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市场需求分析.考试周刊,2010(44).
高 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讨.华章,201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