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
目前,在我国的中小学校,班主任常采用主题班会的形式,集中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例如,青春期问题、处理同伴关系和学业问题等。班主任精心设计主题班会,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是一种值得探索的德育方式。
一、抛锚式主题班会的内涵
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是由美国学者约翰·布蓝斯福特(Bransford J.)等人在1992年提出的,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上发展起来的[1]。“锚”即是丰富、有趣的环境。“锚”提供了一个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去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利用教学工具来解决问题。一旦问题被确定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正如轮船被锚固定一样)。通过这样的方式所得到的知识是发展性的,是实用且灵活的,而不是死板而呆滞的[2]。
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识别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抛锚式主题班会,由教师引导学生制定主题班会的计划,设定子目标,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些来源于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情境即“锚”。在基于影音资料提出的复杂问题中,教师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互助包容的精神,营造互助、合作、友爱的良好的班级氛围。
二、抛锚式主题班会的主要环节
1.设计真实的“锚”
多媒体技术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提供了一个基于丰富情境的、可信度极高的故事,故事里面有富有情趣的人物、有复杂而有意义的挑战性问题。例如,这次“朋友”班会中的“锚”,都是学生在课前根据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拍摄自制短片。在班会课上,通过教室里的大屏幕展示这个情境,也就是抛出“锚”(提出问题),如在实验室中,老师把你和你一个不喜欢的同学分到一组,你会怎么办?你是要求老师调换同组同学还是主动和同学沟通?
讨论这个问题时,班里大部分学生表示,会与那名同学主动沟通。但此时,A同学提出:“我不喜欢老师分配给我的同伴,这说明我们可能存在个性差异。如果在课上出现这种状况,短时间主动处理好与这个同学的关系比较困难,因此,不如各干各的。”接着,B同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可以本着宽容和结识新朋友的开放心态,试着欣赏这位同学并与他合作完成实验。在这个“锚”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思考,并对此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至于得出什么样的认识和结论,其实只要是出于真心的选择,都应该予以尊重,不应该强求答案唯一。这个“锚”,帮助学生学会宽容和接纳,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尊重彼此的差异。
2.围绕“锚”组织教学
与班会主题相关的问题就是“锚”,抛锚式的主题班会,要围绕“锚”来组织教学。可以说,“锚”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锚”是抛锚式主题班会的核心,学生需要围绕“锚”来解决一个与他们相关的现实问题。例如,你和好朋友同时竞选班干部,结果你成功了。你认为自己能够胜任这项工作,不过也觉得好朋友同样能够胜任,只是自己更幸运些。此后你会:A.向好朋友解释、道歉;B.什么也不说,接受新职位,尽量把工作做好;C.拒绝就任,推荐好朋友接替自己。
这个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处理朋友关系时,不应该因为朋友关系而忽略各自的独立性和价值。真正的友谊应该是以促进对方的发展为目的。班里的同学们都表示,要在尊重自己的同时,尊重他人。友谊并不是委屈求全的牺牲,而是互相促进,获得发展。
3.“消解”具体的锚
抛锚式主题班会,要“消解”具体的锚。不能让学生局限在特定情境的问题解决,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例如,在“你的优点我来说”这个全班性的活动中,要求每个同学都参与,要发现朋友在你眼中的闪光点。经过前几个真实的“锚”的铺垫,学生能在这种积极沟通中,诚心诚意地称赞别人的优点,有效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和友谊,学习彼此的优点和长处。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价他人,发现他人的闪光点。
“消解”具体锚的关键,在于应该在情境化与去情境化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学生在情境中的学习要能够脱离这一特定的情境,向其他情境迁移。例如,在班会的最后有“朋友应该具备哪些品质”一个活动。这个活动实际上是对本次班会提出的什么是朋友,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朋友,什么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等三个问题的总结性回答。同时,这也是学生自己对“朋友”概念认识的一个梳理过程。
三、抛锚式主题班会的特点
1.学生的主体参与
主题班会首先是一种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活动。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在主题确定之后,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在教师的提议下,学生主动参与,形成该主题班会的特别工作团队。班会的总策划、主持人,技术支持,录像导演、摄像,还有演员等等都由班上的学生担任,大多数的学生都加入了这个过程。此时,教师的作用是在学生需要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2.倡导合作学习
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和直观,教条化的空洞说教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接受教育的兴趣。避免教师一言堂的说教方式,采用小组为单位或全班大讨论的方式和策略,让班级里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其中,亲身体验。
另外,抛锚式主题班会中设定的问题,往往存在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且问题的本身也较为复杂,单个的学生一般不可能独立完全解决。鼓励教师、学生、同伴间的讨论或对话,从多个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办法,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运用照片和音乐
照片是一种回忆,在此次抛锚式主题班会中,使用了大量的集体照片,体现团结并起到展示学生风采的作用。三年间,三五成群在一起玩耍,一起讨论作业的照片,让学生们在回忆往中一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让他们意识到友谊的珍贵。
一首好听感人的歌曲,会给学生留下很多美好的记忆,也会激励学生不断前进。抓住了歌曲的这一点,把与朋友有关的歌曲,适当地穿插其中,起到烘托、升华主题的作用。
抛锚式主题班会,学生分析“锚”中的问题,合作完成解决复杂背景中的真实问题,进而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相互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在品德教育中,采用抛锚式来设计学生们喜闻乐见、深入心灵的主题班会。首先,应该从学校层面上重视,基于自我建构的抛锚式主题班会的作用,避免空洞的说教;其次,教师在设计抛锚式班会时,需要整体规划,把主题班会系列化,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设计抛锚式主题班会时,教师可以与其他班主任教师一起,共同探讨,解决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第四,组织抛锚式的主题班会,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不同主题班会,可由不同的学生小组来承担,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计划,设定目标,利用多媒体技术,拍摄短片,制作“锚”;第五,抛锚式主题班会不是进行班会的唯一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育问题,选择组织主题班会的形式;最后,抛锚式主题班会,只是抛锚式教学在德育中的应用。教师还可以采用抛锚式教学指导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志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2] Anita Woolfolk.教育心理学(第十版).何先友,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 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