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坚
摘要:建筑工程的管理和提高施工质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根据工程的具体实际状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从而提高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和工程的施工质量。总而言之,严格的建筑工程管理和良好的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企业的生存之本,是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影响建筑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因素
建筑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是施工单位获得发展的基础,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施工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制度不仅包括对施工人员的管理,还包括对施工材料以及设备的管理,当前我国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比较低,部分施工单位受利益的驱动在选择施工材料的时候会采购一些质量比较低劣的材料,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施工技艺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善,时代的发展使得工程建筑的施工技艺不断更新,每一项施工项目中都涵盖了多种施工工艺,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的施工人员都是未经过培训上岗的人员,所以在部分施工工艺要求比较高的工种施工中很难满足要求。监理单位的监督工作不到位,由于建筑工程施工跨度时间比较长,投资金额比较大,监管工作比较繁琐,因此部分监管人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很难有效的开展监督工作,使得施工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1、工程质量的不确定性较多
在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有很多的原因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钢筋混凝土的型号不匹配,各种大型现代化施工机器调配存在问题,施工人员的偷工减料,不能按照图纸设计的相关要求进行有序合理的施工等等,都会造成工程质量得不到有力保障,并且类似这些环节的质量控制常有发生,在不同的施工工程中都有各自的准则,不能统一而论,这也就是的工程质量的不确定性较多。
2、工程质量隐蔽性强
因建设工程施工中的产品较多、工序交接较多、隐蔽工程较多,因此工程质量存在很强的隐蔽性。在施工过程中不及时进行各个关键工序、隐蔽工程质量控制,事后从表面上检查就很难发现质量问题,容易产生错误判断,我们必须加强对过程的监督检查。
3、监理机构行为不规范
现今,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部分监理机构之间存在恶性竞争,这就使得建设单位在进行监理机构选择时,客观地压低了监理费用,从而在客观方面造成了监理人员素质较低的管理问题。再者,由于监理单位制度不健全,从而使得监理工作的工作责任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导致工程建筑施工现场监理工作的不到位,并使得工程建筑的建设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影响了工程建筑的使用性能以及人们居住的舒适度与安全性。
4、人为因素
这里所指的人为因素,并不是说施工人员的素质与技术问题,而是指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要切实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对于施工管理人员来说,其必须具有一定的协调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必备的专业知识等,这样才能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性,以有效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
三、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策略
1、落实监管单位的监管职能
监管单位时对工程施工项目进行监管的执法单位,在工程项目开工后监管单位应该定期深入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管理,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环境以及施工材料、施工人员进行监督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要顺利且高效的完成监管任务,自身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监督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能够在监管过程中一直保持公平公正的工作态度,对待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更正,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其次监管人员还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需要了解施工中常用到的一些施工工艺,要了解施工环境的安全标准,并了解施工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监管任务。
2、提高材料质量方面的管理力度
在建筑施工中,采购的工程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影响到工程能否按期交工。因此,企业要选用合格的采购员,严把采购材料质量关,对采购人员要有专业知识,对各个施工环节所需材料安标准执行,严把材料质量关,了解材料的优点、劣势,不要以价格衡量材料的使用,要及时了解市场行情,熟悉建筑市场材料价格变化,选择使用价格合理的材料,做好材料采购、入库、验收、仓储、领用各个环节的抽检验收工作,确保工程材料货真价实、保质保量。不合格材料一律不予使用。所采购的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书、生产许可证、检测报告。施工企业应定期对供货商进行评审、考核。材料进场时,工地负责人应会同业主方、监理方等有关人员进行联合验收。检查说明书、合格证、检测报告、生产许可证等书面材料和实物的质量,对安全帽、钢管、扣件等应进行见证取样及复试,复试合格后,材料方可用于工程。
3、建立健全质量监督机制
要切实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以及质量控制的规范性,我们还必须建立有效的、完善的质量监督机制,从而以有效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以及管理水平。同时,质量监督机制的建立,不仅要对管理、控制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对于监理机构的监理人员,我们也要进行实时地监督,从而切实保证他们工作的有效性。再者,我们在注重人为因素的影响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建筑材料质量的严格把控,从源头上保障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并切实减少工程施工管理以及质量控制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4、加强施工中质量控制
施工中质量控制涉及到多方面。第一,建立工程质量控制体系,明确工程质量目标,为整个建筑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提供保障。第二,在施工之前明确质量要求,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重视质量检查工作,强化质量监督,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克服质量通病,保证建筑现场施工质量。第三,在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要根据质量控制体系,对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检查,一旦发生问题要及时改进,杜绝质量施工的发生。第四,保证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质量。材料要根据国家规定标准和工程需要进行采购,使用高科技含量的机械设备。第五,工程结构质量控制。工程主体结构是质量的核心,要保证建筑安全就要保证结构的高质量。
5、施工环境控制
环境因素主要分为物理条件和人文环境因素,它对工程质量影响的特点具有复杂多变性,包括气象条件温度、气压、湿度、暴雨、酷暑、严寒等都影响着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另外,建筑工程中的前道工序就是后道工序的前提条件,前分项、分部工程就是后分项、分部工程基础环境。因此,根据建设工程特点和具体环境条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外界环境条件严加控制,以便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人文因素主要是指社会和心理方面的环境因素,换句话说,项目工程负责人也应考虑到施工人员的创造性方法和参与建造的机会;人体工作效能是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创造有归属感的和谐工作环境对全员质量团队的效率提高是有益的。
结束语
施工质量关系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可以有效的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作为工程施工方应该将工程质量放在首位,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监管部门也应该在施工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管职能,实现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施工质量的强化。
参考文献
[1]何志敏.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江西建材,2014,11:304+129.
[2]马志勇.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14:169+171.
[3]李孝民.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J].科技视界,2014,13:133+135.
[4]赵丽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2:246.